学习能力能够10倍提升,好像不可思议,听完萧秋水老师的课程,我找到了自己一直处于低效学习状态的原因。
以前我一直会以每年要看50本或者100本书来要求自己,不注重实践,更谈不上知识与技能的连接。成功的人读100本书只是个学习的结果,而低效人士以100这个数字为目标。
今天秋水老师的课程真正纠正了我对于学习的认知:学习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学习就会导致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而当我们能够反复运用知识,并且将知识和行动互相反复验证并达到精通的状态,知识就会变成智慧。这非常好的印证了《未来简史》中关于知识的悖论是:知识如果不能改变行为,就没有用处;但是知识一旦改变了行为,知识本身就立刻失去意义。
秋水老师的课程干货满满,无论拿出哪一点出来付诸行动,我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但是今天我想从秋水老师的呈现出来的课程的思维方式和逻辑进行思考。
来先来看看秋水老师老师的课程目录:
高强度学习法被秋水老师喻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跟做任何事情一样,我们需要先制定目标,根据目标制定计划,而在我们学习之前要做到坚壁清野,消除外界可能的干扰或者让我们分心的事物,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专注,并且不打折扣的执行。学习后要进行复盘,去改善我们做的不好的点。
高强度学习法其实是对我们学习方法认知的确认,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只有踏踏实实的行动。这个认知也可以作为我们实践过程中检验清单,时常检验,时常纠正。
第二部分,快速构建知识体系。秋水老师将知识进行了分类:
1,Know what-事实-知道是什么-关于事实方面的知识
2,Know how-技能-知道怎样做-做事情的技术和能力
3,Know why-原理-知道为什么-事物的原理和规律
4,Know who-人际-知道是谁-关于人际的知识
有了知识的分类我们就可以搭建知识体系,秋水老师告诉我们要搭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什么是体系。体系,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是不同系统组成的系统。秋水老师对知识的定义是:知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我们可以尝试给知识体系下个定义?知识体系就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将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
在成甲的《好好思考》中有这样的例子,我们可以看看这个例子算不是算是知识体系。
如果提到儿童养育,这看起来似乎已经很全面了。但是它并不是知识体系,因为当一个学科的知识点被这样分类,一旦深入下去,就会发现很多知识点并不容易分类,甚至有些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相互冲突的,这也就违背了知识体系中秩序和内部联系。
就算我们把知识点都强行分类,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体系。这样的知识结构也只是把我们的存量知识进行了分类,我们并没有因此建立知识体系而把知识更加融会贯通,更不要说高维的解决问题了。
作者成甲在书中也给出了非常的好的关于知识体系的例子,比如下图,
这个关于如何解决保质期短的问题,作者挑选了三个也存在这样问题的行业,去分析他们的思维方式,从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提取出思维模型,再将这些思维模型运用到其他领域。
这其实跟E姐教我们复盘的时候固化规律是一致的,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到它们使用的边界,注重积累就可以实现知识跨领域迁移。
成甲老师的这个例子只是知识体系中垂直的一部分,如果把问题放大,就会有非常多的横向分支,一旦横向关系引入,这个知识体系看起来就会非常复杂。而秋水老师的销售知识树就是很好的例子,它解决的就是如何成为一名好的销售的问题。
我们除了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还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秋水老师将个人知识管理分为四个部分:知识的获取,知识的存储,知识的分享和知识的利用。我把它总结为知行合一。我们要有目的的主动去获取知识,使用恰当的工具将知识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联系储存下来,整理后进行分享,做到知。然后就是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反复实践,并且在两者中不断的验证,做到行,而最终目的就是做到知行合一。
做到知行合一,践行知识将会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我们终其一生可能都在解决我是谁,我要去哪里的问题。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对于我关于人生意义的思考有非常大的影响,作者认为,人的终极意义在于实现自我,奉献他人。我想秋水老师讲的从信息到知识,再到智慧就是自我实现的路径吧。
如果把老师的课程目录归一下类,第一部分高强度学习法奠定了我们学习的姿势,它好像一根线,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第二部分从建立知识体系到第五部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是术的层面,而第六部分就是道的层面。
为了能让知识运用于行动中,我想为自己设定一个3月份阅读目标,作为本次学习的实践。
目标:以如何激活组织为要解决的问题,围绕《好好思考》阅读六本不同领域的书籍,去寻找答案,建立知识体系。
计划:每五天阅读一本书籍,不断完善知识体系。
最后,让我们善用知识,通往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