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选择性客体
社会禁忌与沟通主体当中,这里可能涉及到主体和客体,我们这里所说的主体,往往就是认识的主体。可以是我们一个组织、群体,也可以是一个个人。而客体的话往往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当然,有的时候主体和客体是融入在一起的。
我们今天所说的这个“选择性客体”呢,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有一种融合的一种关系。
那把它说的通俗一点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说有一种客体叫做“投射型的客体”。
什么叫“投射型的客体”呢?
有的人他买一个东西,然后见到这个东西呢,他觉得非常喜欢,他作为礼物买了。
但是,他买这个东西的时候,耗费了很多的精力,他搜遍了全城,最后才买到。
买到以后,当他把这个东西送给别人的时候,别人看到它,就知道他用了很多心。
就形成了一种能力,什么能力,就是“见物如见人”。
以前我曾经说过,孩子就曾经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想办法去处理和母亲的分离。
他可以把母亲的所有的衣物都收集起来,虽然妈妈走了,他还会抱着这个衣物,天天晚上睡觉。因为他感觉母亲和这个衣物是融合在一起的。
所以说,所谓投射型的客体呢,其中有一个功能是什么呢,就是可以把一个没有什么的东西,把我们的情感注入到里面去,然后它就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东西,甚至说就可以变成一个人。
那么选择性的客体呢,它也和这个投射型客体很相似的。选择性客体怎么样,就是在我们自己内心里面,形成这样一个东西,有些时候客体和主体它是融到一起的。
比如说,在你自己内心里形成一种体验,或者说是所谓的好或者坏。
其实,人是生而孤独的,等我讲到人是生而孤独之交往平等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人这一生当中,都在想办法在处理和孤独之间的关系。
比如说,就像李白一样,他游历名山大川,他就会经常写诗吗。
“举杯邀明月,对映成三人”。
什么意思,那就是外面的这些场景,外面的这些山川湖泊,其实都被我赋予了含义。然后,反过来,再把这些已经被赋予了含义的这样的山川湖泊,已经有生命感的山川湖泊,再内射于心。成为我的朋友,跟着我一起走。
其实,这是我们处理孤独的一种方式。因为孤独真的是一种非常强烈的隔离感。
所以说,处理这个孤独,是人类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是一个难题。
那这个选择性客体是什么样的呢?
如果说,妈妈离开我了,对吧,妈妈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在心中对她有一种如沐春风的一种感觉,然后,那时候,妈妈在的时候,她用的什么东西,比如说用的梳妆盒、看过的书,等等,那些东西。都在我印象当中,对吧。那我就把我对好妈妈这个体验投射出去,投射到那些梳妆盒,那些书籍上面,对吧,那东西就等于有了生命。就代表了好妈妈的体验注入进去的这样一种东西。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投射型的客体”。再把它内射于心,什么叫内射于心呢,只要我一想起来这个梳妆盒,一想起来什么,一想起来妈妈看过那书,这种内射性的客体,让我一下子就感觉到如沐春风的感觉,感觉到妈妈的温暖。
但是,妈妈要出差,扔下我半年,我特别的痛苦。而她扔下我这段时间,我内心的这样一种体验,那一刻我非常恼火的时候,我身边的某些物品,比如妈妈用过的胸针或者手镯、或者用过的某个梳子。那一刻的时候,当我看到那些东西的时候,我可能就会把我心中认为“坏妈妈”不理我、抛弃我的这样一种体验,投射出去,这种情感注入到那个镯子、那个胸针上面,然后再内射于心。
只要是我心中一想到那个胸针,一想到那个镯子,我马上就激起我“坏妈妈”这个体验,所以,你看,这就是孩子心中有这样的两种冲突。
选择性客体,有些时候呢,还会让你心中形成这样一个状况,比如说,你明明成功了,你考上了一个好大学,你得到一个好职业,你特别高兴,这个时候,心里特别特别舒服的时候,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的时候,哎,结果不知道为什么,你心中突然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另外一种感觉。
说,哎,这样一种幸福感能存在多久?它能保持很久吗?很有意思吧。
就是你心中会同时有两种体验,同时存在。
一旦一个好的感觉油然而生的时候,有一个坏的声音又告诉你说:那这个东西它能永远存在吗?然后,有的学生就告诉我说,老师,我是不是精神分裂啊?不是,我告诉他。这是一种体验,非常重要的体验。
在一个当下,我看到的是一种冲突,我怎么一想到一个好的事情,或者说我马上就会有一个高峰体验的时候,突然间又有一个坏的体验出来了,告诉我你可能高处不胜寒啊,不要太得意忘形等等,你要非常小心。这不是很煞风景吗?不是,事实上,任何的一种体验,如果不断的向你灌输,灌输到极致的时候,可能会伤害到你的社会功能,你的警惕性就不够了。
因为一个社会当中,本身是有风险的,这个风险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有的时候你非常自信对吧,你非常自信也可能会伤害到别人。不是吗,你非常自信的时候,你到台上去领奖的时候,你没发现这个奥斯卡在去台上颁奖的时候,每个人都专门拿一个信封。为什么?在上面写清楚了我要感谢谁,事先都写好,很奇怪吧。
因为就是怕你在现场得意忘形的时候,就想感谢你自己了,我说的是不是清楚。所以,拿一张纸,现场来读。一个道理,如果你非常自信的时候呢,或者说一下成功了,你一得意忘形就怎么样,就有可能伤害到别人,然后就觉得天底下就是靠我自己。
当你出现这样一种归因错误的时候,你的那种胜利,那样一种成功,可能瞬间就会化为乌有。可能你会想,我成功和别人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
先不说别人,就说,有些宽容你的人,然后没和你一般见识,我在讲《宽容的智慧》的时候讲到过,然后你才能存在,不是吗。
或者有些人明明知道,你做一个导演,你预算的时候,你多做了一些,对吧,制片人也没对你说什么。觉得只要你能把片子拍好,你多做点就算了。你看,这个就非常有意思,这都是一种彼此宽容的一个过程。
所以,说到这儿的话呢,选择性的客体,事实上是内射于心的,我们内心的这种好的体验、坏的体验投射到外面去,投射到外面两个不同的物体或者两个事件当中去,然后又把这两个已经被染上好的体验和坏的体验的这个事物或者叫客体,再内射于心,形成你的内部的两个客体,好的客体和坏的客体。
这个好的客体和坏的客体是通过一种意向呈现的能力,呈现到你的面前。
不要简单的去说好和坏,其实很多的时候就是一种共存的关系,这就是我所说的选择性的客体。所以,很多的时候,你真正对别人有很多偏见的时候,你回头想一想,其实,与其说那个偏见,那个对象,他到底伤没伤害到你,那并不是最重要的。你需要真正明白,你自己内心的这个体验形成了两个什么样的两个选择性客体,这个你才能慢慢修通。
好,今天我们讲到的是,沟通心理学中社会禁忌和沟通主体背景下的选择性客体,以后有机会我们再继续深入探讨,谢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