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摘录:
建立安全感,需要通过以下三个管教方式:回应、反复的积极互动、镜像反应。
回应意味着辨识儿童的需求,并满足他。婴儿的需求很简单:饿了就喂吃的,尿布湿了就换,想要亲昵就抱抱他,好奇就让他看看世界。作者还举了一个案例,表面看来,哼哼唧唧的孩子想要蛋糕或玩具小卡车,实际上,他真正的需求是在度过了漫长的一天后,和父母重建联结,或只是大哭一场来释放说不出来的挫败感。我们可以这样回应:“虽然我不能给你买蛋糕或小卡车,但我知道,你肯定有一些很重要的事想告诉我,我愿意听,愿意陪着你。”,还有比如:“你不能打妹妹,我知道你有点生她的气,想让我多陪陪你。”
反复的积极互动。联结是在几年时间里每天都发生的成千上万次的微小互动中形成的。给婴儿换尿布或带孩子去公园,是建立联结和安全感的重要契机。父母需要经常和孩子一起自由玩耍,享受放松的时光。
镜像反映,可以理解为从模仿孩子的表情开始。镜像反映的目的不是改变或消除情绪,而是帮助孩子知道,他有情绪是正常的,他可以应对这些情绪。镜像反映情绪,父母不需要跟孩子一起悲伤、生气或快乐,只需要让孩子看到:我看到你的感受了,主要靠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镜像反映形成的安全感发生在无意识层面,这是语言无法达到的。婴幼儿在生理上无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需要一个有爱心的成年人陪在身边,向他们展示如何表达情绪,不被情绪淹没。
当孩子独自一人承受强烈的情绪时,压力激素会增加。如果身边有一个充满爱心的成年人,镜像反映并欢迎他的情绪,他的大脑会释放出多种化学物质,缓解负面情绪,增加积极情绪,就会感觉到安全。和你在一起时,我知道我不会被自己的情绪淹没,因为你会帮助我达到平衡。书中的案例,女儿放学回来垂头丧气地说她一个朋友也没有,这时候要用镜像反映和欢迎情绪的方式,而不是忽视或责备。用温柔和蔼的语气说:亲爱的,听起来你很伤心,感觉没有朋友一定很难受吧(共情)。”女儿可能会哭的更凶,这不是坏事,她是有值得哭的事情,她需要你的倾听,而不是解决问题。
感悟反思:
儿子现在快5周岁了,经常会发生要买蛋糕或者玩具然后在地上打滚的事,但是我发现他在我面前不会,但是在奶奶和爸爸面前就会做,我想可能我这段时间给他的情感联结比较多。关于打妹妹这一点,我想起曾经妹妹在的时候,两个孩子经常打架,以前觉得很气愤很烦,通常内心比较责怪哥哥,尤其是妹妹生病的时候,现在知道哥哥其实是为了引起注意,想让我们多陪陪他理解他。我也理解了现在问他还要不要弟弟妹妹,他很坚定的说不要了,妈妈你别生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弟弟妹妹很淘气,要抢他的玩具,还说以前家里的妹妹会打他,(通常我们那时候全家责备哥哥,还以为是他打妹妹)。哥哥内心其实很委屈,现在他很开心,因为和爸爸妈妈重新建立了联结,只属于他一个人的特殊时光陪伴,自然不想要再一次被剥夺,所以这几年先给他建立好牢不可破的情感联结,让他充满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
小婴儿照顾的那一段,因为我自己照顾过女儿3年,让我最痛苦的时光竟然不是她重病那半年,而是刚出生第一年,其实她的需求特别简单,但是那时候只要她哭了,全家都说是饿了,明明才刚吃,然后我自己就会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中,对孩子的哭闹更加陷入情绪崩溃和执念中。后来去看心理医生,也建议我立刻马上停止亲自喂养,妈妈给婴儿最重要的不是亲自喂养,而是开心快乐的妈妈,把自己照顾好,才能更好的照顾孩子,我记得当时听医生这么说,真的哭的稀里哗啦,现在才知道,那时候医生共情了我,让我感觉到被理解,被重视。所以孩子也一样,需要充满爱心的人在他身边陪伴,需要倾听,而不是解决问题,无须多言,理解他,尊重他,需要引导的时候正确引导他,一直充满爱心的陪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