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勤劳,发现与更好之明天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这是小说《飘》里的最后一句话。有明天,这是人们根据经验可以肯定的事实;而期待“新”的明天,则是人们美好的期望,尤其是若刚经历了不堪的昨天和今天。

文学上的修辞,擅长提供遐想的空间,是生活的张力的展示。这是美,但文学并不提供通向美好的路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大人的总结描述是铁打的事实。

今天是大年初二,不仅是外嫁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的日子,也是祭奠财神的日子。从大年三十朋友圈里直接贴付款二维码开始,到今天的祭财神年画泛滥,都诉说着人们对财富的向往。

✔  节  俭

今天捕捉的大鱼,只要不会过夜就腐烂,我会想留一点到明天享用。鱼肉好吃,一次吃上一斤,后面的许多口都不如第一口来的香美,这说明边际效用是会递减的。今天费劲地吃光整条鱼的效用并不如将大鱼切成两块,分两天来好好享用,这一行动叫“资源的跨时配置”。“跨时”就是同时顾及今天和明天。而人与人是不同的,有的人看似过的轻松和富有,年年有鱼且年年有余;而有的人则是饥一顿饱一顿,更别提有鱼和有余了。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叫“跨时偏好”。

由于我会期待明天会更好,这种期待不仅仅是一种希望,而且要落实为一种能够通达的路径。于是,我就不会在今天过度消费资源,愿意保留一些资源明天享用。

在资源固定的经济社会里,资源是稀缺的,获取的手段是竞争的。当你刚刚涉世,无论是家族有继承,还是所谓的白手起家,只要期望着“明天会更好”,都需要不过度浪费今天的资源,而这一行动就叫“节俭”。若要再加一点告诫的意义,就可称作“节制”了。

节俭,是一种事实上的美德。

✔  勤  劳

对个人来讲,一个人可支配的资源总量总是固定的。于是,今天多用了,明天能用的就少了。譬如靠储蓄度晚年的退休老人,在利率接近于零的年代,储蓄总额注定是递减的——这还不算通胀意义上的收割。如果老人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就会轻松计算出人生所剩几年里每年的应有开销,配置和留足。而事实上,谁都不能了然自己的死亡,那唯一的做法就是遵循另一种美德:能省则省。

除了极少数,上了年纪的人们是乐于发挥余热的。毕竟生命长短无法预知,没有人愿意变成只能在冬天受冻的蚱蜢和寒风中岩缝中的寒号鸟。而且即便儿女再孝道,老人也是过来人,体谅那儿女的难处,只要还拥有部分的生产能力,就不会想“退休”。快速城市化的今天,他们也走入城市,做着保安、卫生保洁、卖着小吃或拾着荒,贴补家用。

如果不愿意过“能省就省”的生活,就必须接受新的美德:勤劳。勤劳是充分利用当下有限的时间,对每个人最公平的资源就是时间。24小时,不会多给甲一毫秒,也不会少给乙一分钟,都是平等的享用24小时。因此,通过多劳动以换取更多的劳动报酬,俗话讲叫多劳多得。

✔  发现、冒险与创新

勤劳累积出丰富的工作经验,有些人能从经验中发现更为聪慧精巧的生产程序。换言之,个人让明天更加美好的行动是逐渐地从节俭,到勤劳,再到新的美德:发现。

在节俭中,个人将今日的消费资源保留到明天;

在勤劳中,个人将今日利用时间所生产的产出保留到明天;

在发现中,个人将他在消费与生产的所累积的经验转换成知识与技术,然后将知识与技术保留到明天去生产。

节俭与勤劳,只是在时间跨度上再配置财富,个人总财富账面上保持不变;而发现,则是个人财富的增长。

为了更美好的明天,我们可能深入丛林、攀登高山、潜入深海,去寻找还未发现的矿产和物种。这种美德称之为“冒险”。还有另一种冒险,并不是发现人类的未知事物,而是在市场中推出人类未曾有的商品。这种美德称之为“创新”。发现、冒险和创新的新美德,把今天的发现和创新传递到明天,让明天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节俭、勤劳和发现,简单说,就是分配和增加个人财富的方法,以实现我们对更好明天的期望。而这种路径,已不再是文学上的修辞和鸡汤式的心灵慰藉,是已被诸多先人用事实证明的真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节俭,勤劳,发现与更好之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