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说苦乐

苏轼《黄州寒食诗贴》

当代中国文学作品里描写苦难没有出余华《活着》其右者。曾经写过一篇短文《活着:一本不敢读的书》,写自己怕“受不了作者用平淡冷静的笔触描摹人生的苦难”而一直没读此书。之后,有简友的大力推荐,于是我就认真读了一遍。

福贵从国民党统治后期到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再到大炼钢铁运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在这一波又一波无边无际的苦难波浪中,福贵却还是乐观豁达、出人意料地活着。

活着很艰难,要延续生命就得艰难的活着,也正因为异常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这也是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苏轼五十三岁正在京城任职,因言论受新旧两党的攻讦,他请求外放却不被允许,身心俱疲,苦不堪言。此时他写了一篇短文《苦乐说》,原文是:

乐事可慕,苦事可畏,此是未至时心耳。及苦乐既至,以身履之,求畏慕者初不可得。况既过之后,复有何物比之,寻声捕影,系风趁梦,此四者犹有彷佛也。如此推究,不免是病,且以此病对治彼病,彼此相密,安得乐处,当以至理语君,今则不可。

大意是:追慕乐事,畏惧苦事,都是苦乐未至时的心情。等这些事情到来,身在其中,就没有什么慕与畏了。事情过后,会觉得它们就跟声、影、风、梦一样不可追寻。如果非要推究辨别,那才真是有毛病,而且让自己受折磨,还如何安然处世啊!

写这篇短文时,苏轼从黄州贬所才回京城三年。我们都知道黄州的苦难经历成就了苏轼。初到黄州时,他举目无亲,一家老少二十多口人只好挤在一处废弃驿站——临皋亭中。同时收入锐减,不得不省吃俭用,每月取四千五百钱,分为三十份,用画叉挑起来挂在屋梁上,每日取用一份。

《书临皋亭》

即便是在这样窘迫的日子里,他依然乐观旷达,在《书临皋亭》中,他写到“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缭,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苏轼写于那个时期的诗文尤其多且好,比如我们熟悉的《前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 赤壁怀古》《浣溪沙 游清泉寺》《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等。

“当以至理语君,今则不可。”以此看来,这篇短文应该是写给一个年轻人的。苏轼说,应把深刻的道理告诉你,但现在却不行,没有经历过,你很难懂得啊!

人生苦乐,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苦乐人生,悲欣交集,终须自渡!

你可能感兴趣的:(苏东坡说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