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著名的迁都,暴露出真正的忠臣没几个

因为种种原因,导致王朝迁都的情况很多,历史上有由于外敌入侵,丢掉了领土而迁都的,如晋朝从洛阳迁到建康(即南京),宋朝从汴梁(即开封)迁到杭州,金朝从燕京(即北京)迁到汴梁(即开封)等,对于这些悲壮的亡国式迁都,以后我们再慢慢讨论,现在我们单从改革的角度来聊聊中国历史上两次著名的迁都。


(商朝都城)

第一次发生在商代: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500多年。它最早建都亳(音bó,今河南商丘)。在以后数百年间,都城搬迁了五次。自中期以来,商王室内部王位之争不断,既有父死子继的,又有兄终弟及的,就这样前后经历了五代九王,史称“九世之乱”。盘庚继位以后,政局混乱,阶级矛盾尖锐,他为了挽救政治危机,顺利推进改革,决定再次迁都于殷(现河南安阳)。但大多数奴隶主贵族并不愿意搬迁。商王盘庚对这些顽固派软件硬件兼施,最终强行把都城迁到殷。迁殷后,盘庚严格遵守并重施商朝先祖汤的治国之策,使长期动荡的政局稳定下来,社会经济和文化也随之迅速发展。

第二次发生在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考虑到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地处偏远,无法形成有效的统治中心,便想迁都到洛阳,又怕王公贵族反对,于是太和十七年(493)八月,孝文帝以攻打南齐为由,率众从平城故都(今山西大同)出发,长途跋涉,行到洛阳附近,天下暴雨,道路泥泞难行,一帮皇室大臣极力反对继续南进,一同向孝文帝提出应取消南伐计划,孝文帝假装生气,发表一番演说后,顺水推舟命令迁都洛阳,随即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

(北魏迁都)

两个朝代,两次迁都,虽然原因不完全相同,但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要采取措施进行改革,巩固(王)皇权。当然,这是作为王,作为皇帝的想法,下面的权贵大臣可不完全这么想,他们心中有自己的小九九,对于迁都诸位(王)皇室及权贵大臣大多数持强烈反对意见,反对的借口无外乎就是迁都违反了祖制,迁都会耗费国家财富,造成社稷动荡不安等等,其实这只是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权贵们最关心的只是迁都会影响自家的利益,因为迁都了,自己的田宅山林封地都带不走,自己在旧地经营的势力圈子更带不走,自己在旧都的影响力也带不走!无形之中自己的利益会受到严重损失!

你可能感兴趣的:(两次著名的迁都,暴露出真正的忠臣没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