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大地上的诗人——白居易

   

图片发自App

    很喜欢夏昆老师对“诗王”白居易的一句评价,称他是“行走在大地上的诗人”。

    相比盛唐诗歌的兴盛与豪迈,中唐诗歌显得萎靡不振。但白居易之于中唐,自是一个例外。他少年就有神童之称,却不似方仲永那般如流星划过,相反,他学习十分刻苦,“书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他的苦读加上天赋为以后的“诗王”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真是他的本色

    白居易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他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多次上书议论时政,却得罪了权臣李吉甫、李德裕父子,多年受排挤,后因宰相武元衡遭暗杀一事,上书朝廷,要求捉拿凶手,因此更让权臣不满,给他安了一个“越职言事”罪名,后又编造了一个不孝谎言,把他贬到了江州做司马。

   

图片发自App

    在一个秋天的夜晚,白居易在江边送别朋友,突然听到邻船传来动听的琵琶声,原来是一个曾经色艺双绝,名动京城的琵琶女,同样的漂沦憔悴,把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著名的诗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用自己的真诚,表达了对琵琶女和自己悲苦人生的感慨之情,引起了多少人的悲情共鸣。

        实是他的风格

    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之间,率领百姓挖湖筑坝,提高西湖水位,灌田千顷,实实在在地为当地百姓造福。杭州西湖上的白堤,就是为了纪念白居易而得名。白居易对江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留下了著名的诗篇,如《钱塘湖春行》和《忆江南》等。

    白居易一生著作诗文七十五卷,共计三千八百余篇,“诗王”之名名副其实,当年,学校、佛寺、旅店、行舟之内,经常可以看到白居易的诗句;士人、庶民、妇女也经常会吟咏白居易的诗歌。后来,他的诗歌还在国外产生了巨大影响,韩国宰相十分喜欢白居易的诗,日本天皇曾手抄白居易的诗歌,契丹国王也曾经将白居易的诗翻译成契丹文字,诏大臣阅读。现在,在西方,他可以和“乐圣”贝多芬齐名,白居易确实是一位万古流芳的诗人。

        义是他的追求

    诗歌是白居易的生命,他所追求的“道”,即是以诗歌为武器,为正义,为弱者呼号呐喊,他始终站在穷困无助而又永远经受磨难的百姓一边,写下了诸多著名的讽喻诗。《卖炭翁》里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和《观刈麦》里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都写出了百姓生活的困苦以及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诗人“兼济之志,忧国忧民”的情怀。

    白居易的崇高与伟大,就在于他像杜甫一样,能够站在民众立场上拷问自己的灵魂,不顾虑自己的身份和前途,敢于用诗人的犀利刺破社会中黑暗的悲凉。

        趣是他的情怀

    白居易绝对是一个有生活情趣和格调的人,这一点可以从他的闲适诗中看出,如著名的《问刘十九》一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绿色的新醅酒,可爱诱人,与红色的炉火相映成趣,在寒冷的冬夜,是何等温暖的场景!自然的物和景,自然的语和人。大雪将至,邀友共饮,以诗为柬,微醺微笑,好一幅韵味儿悠长的画面。

    另一首《花非花》,更给人一种特别的朦胧美感。“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夏昆老师如此评价,“如果花不是花,那一定比花更美;如果雾不是雾,那一定比雾更幻。如果花不是花,那定是如花的玉人,如果雾不是雾,那定是如雾的梦境;如果花不是花,那一定比花盛开得更为久远,如果雾不是雾,一定比雾笼罩得更宽阔。”

    或许这才是白居易的人格魅力所在,既能心怀天下,脚踏实地做事造福百姓,又能富有情趣,仰望星空勇做追梦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走在大地上的诗人——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