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录 | [端午除妖特辑]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衍生故事

/源起五月五/

端午最初作端五。

唐李匡乂《资暇集》卷中“端午”条引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烹骛角黍。(最早的粽子)”

《艺文类聚》卷四引《风土记》仍作“端五”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日也。”

古人忌重,五月五日重五,被视为不吉。

又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忌。”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一言以蔽之,民间之五月五,称“恶月”。

易疫病丛生,邪祟作怪。

大不吉。

故事便发生在某一年的五月五。


/道士下山/

“师父,我们下山做什么。”

声音脆生生的,是一背着小竹篓的半大小道童。

小小个子,学他师父一般扎着混元髻,不过学艺不精,插的桃木簪子有些歪歪扭扭,反倒多了几分灵动活泼。

“你师祖说五月五,妖魔易作祟,让我们下山看看,无事则回。”

道童的师父面色清冷,背了一个类似书生用的箱笼。若非身着道袍,佩桃木剑,右面竹架上挂了块八卦镜,还真有几分书生气。

已是五月,天气日趋炎热,趁着早晨林间仅剩的有几分凉意,二人顺着林间蜿蜒小道,往山下走去。

“师父,你走错路了……”

清冷的面庞一僵,扭头向看另一条小道。

“无妨。”

话音落,便同手同脚大步迈去。

道童边摇头边叹了口气。

师父很高冷,但是不分左右,也不太识路。

看来厉害的人都有弱点啊。

望着师父奇怪的背影,道童似若有所思。

末了,三两步小跑追上前去。

想告诉他,他又走错了。

下山的路,是这边这条。


/林中遇鬼/

天气逐渐炎热。

有微微汗意的时候,师徒俩还差两里地就到山脚的卯卯镇。

这时,迎面而来两个“人”。

大个的年轻人穿着灰色的长袍,堪堪遮到脚踝。人身牛面,学戏里的儒生角色佩了四方平定巾,那头冠立在脑门上,两边露出立着的牛角和牛耳朵来。

小个子老头的穿着打扮倒跟常人无异,只是一只大眼长在一张小脸中间,配合八字胡,面相显得有些怪诞。

那年轻人看身材不过二十多岁,唤小老头“哥哥”。

道童:师父!师父!(⊙ˍ⊙)

道士:恩!(⊙ˍ⊙)

两人相视一眼,没有作声,形色如常继续往下走。

山林间人迹罕至,有时有妖鬼路过也是寻常。若擦肩而过,并无歹意,便就此揭过也罢。

尽管如此打算,年长的道士也是多留了个心眼。

一手触及桃木剑,另一手不知从哪里摸出个铜镜来,从两人中间的缝隙里往身后照去。

这一瞧,还真见了擦肩而过的两“人”瞬间转身扑来。

妖鬼多歹心,有时候也是应验的。

只不过,这伪装太次了。

任谁见了如此“打扮”的伪装都会觉得不对劲。满脸都写着我是妖怪,若还不有所防备,那才是真瞎。


/妖鬼越打越多/

道士将箱篓和小道童往旁边一推,拔了桃木剑便与妖怪杀伐起来。

二对一,占不了上风,鬼怪也没讨着便宜。

战况胶着,难分胜负。

趁一空隙,道士驱使桃木剑,反手接了大个子一爪,转身朝道童喊道。

“挂八卦!将鬼气压制一下!”

道童忙不迭将八卦从箱篓后面扯下,朝着打斗的方向固定。

可道士依旧郁闷不已。

谁来告诉他,为什么打着打着,混战的鬼怪变成了三个,四个,五个,七八个,一些小山精鬼怪也“呲呲呲”的加入了战局。

蝎子、蛇、蜈蚣、蟾蜍、壁虎,不一而足,连五月五的小毒虫们都越发肆虐。

饶是道士日日勤修,法力不弱,也无法同时抵御越来越多的妖魔鬼怪,遍地毒虫。

只见他最后奋力一挥桃木剑,将身边的妖鬼都避开,再猛地往后一跃,拉开些距离。

便一口咬破中指,迅速在额上画了一个符。

不,是画了一个“王”。

血符在上,低头深彻肺腑的吸了一口气,仰头大声喝道。

“虎来!”

呼喝声响震山林。

眨眼间,天地变色,雷电赫赫。

这一瞬,不仅是妖怪们,正用雄黄往额头画“王”的小道童也惊呆了。

印象中,师父从未有过如此厉害模样。


/虎来/

老虎,是传说中辟邪镇祟的“百兽之长”。

妖邪鬼祟对于虎,多少有些敬畏之意。

天地混沌,视线在一片模糊中隐隐约约。

“虎来”声落。

于雷声中,果然现出一只老虎形状的兽来。

烟雾散尽,方辨出,确是一头大老虎。

只是脑门上粘着艾叶,棕黄身,浑身着黑色的条纹。没有条纹的地方绣着配色艳丽的红花和祥云,肚皮是正红色的,如同穿了一条本命年大裤衩。

两只眼睛又大又圆,看起来,恩,虎头虎脑的。

招人疼那种。

待道童和众妖鬼看清了,之前肃穆而紧张的气氛顿时变得有些尴尬起来。

道士的那一声气势凌厉的呼喝,怕是没招呼来这山上的虎大王,倒是将山脚卯卯镇里不知哪个小娃儿的艾虎唤了来。

“嗷呜~”

那真老虎一般大小的艾虎“气势汹汹”的威喝一声。

虽然,一点震慑的效果都没有。

道童望着艾虎柔软的红肚皮,一边心不在焉地继续对付欺上身来的小妖怪。

师父,这个时候开不得玩笑啊。(⊙ˍ⊙)


/天师驱魔/

神色肃穆清冷的道士几个跳转,跃到艾虎身上,念起法咒来。

被法咒驱使的大虎凭空而跃,一边 “嗷呜” 长啸,一边用虎爪将些不入流的山精鬼怪一掌拍飞。

略强一些的大妖怪,也都暗自打量着这头布老虎有几斤几两,未敢贸然出手。

也有性子急些,沉不住气的。

一只现了原形的壁虎精,一尾巴扫开挡在倒在前方的小妖,从不远处冲过来,腾空而起,跃上道士上空,试图一招制敌。

不料,骑着艾虎的道士也一跃而起,反由下而上,威势逼人。

于半空中,猛虎挥爪。

断了半条尾巴的壁虎精,嗖的一声,落入丛林中,惜命而逃。

一人一虎打败对手之后滞留在山林半空之上。

自下而上望去,光有些晃眼。

艾虎圆瞪瞪的眼睛都被地面的妖怪们看出几分挑衅的意味来。

望着停滞在刺眼阳光下的道士,地上的其他妖怪都得出了不太好惹的结论。

“嗷呜~”一声虎啸。

啊,布老虎原来也挺可怕。

经此一役,山精鬼怪、五毒爬虫自认为不是对手。

呼呼呼,四散而尽。


/师父真厉害/

道士坐白虎上,模模糊糊听到徒弟在下面呼喊的时候,终于从昏迷清醒了过来。

苍白着脸,强忍着胸口翻涌的不适,勉强驱使艾虎落地。

道童一路小跑过来,眼睛里闪着星星。

就差写上“师父你真厉害”几个大字贴脑门儿上了。

道士强撑着从艾虎身上,一个虎虎生风翻下来。

“师父,你怎么脸色有些苍白。”

“无妨,上面的风有些大”

道士将艾虎变小收回手中,递给道童。

看着道童满脸快要溢出的兴奋和崇敬。

道士决定不告诉他。

他师父收拾完妖怪,因为恐高突感不适,停滞了许久,是因为晕过去了。


/卯卯镇/

一番折腾,一大一小两个道士到达山脚的卯卯镇时已是正午刚过。

穿行在大街上。

镇上家家户户门上都按照当地传统悬挂了艾草、菖蒲,以求万邪不窥其户,百鬼不入其门。

一片祥和。

“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街头两小儿手握菖蒲,当“宝剑”演练起来,“呼!”“喝!”声不止,引来周遭一片街坊的打趣。两小儿见大人陆续围过来,便愈发“打”得精彩。

道童看了看师父依旧清冷又有些苍白的侧脸,暗自涌起无边的自豪。

哼!我师父的桃木剑可厉害多了。

又暗自盘算道,待回到山上,一定要好好禀告师祖。

今年巡视,比往年威风多了,镇上安详平静,也很热闹,一点都没看到有妖精鬼怪来镇上作乱。

除了有一个小孩在屋门口撒泼打滚儿,哭闹着,硬说自己佩的艾虎被一阵怪风拽走了。

大人们都不信。

但我信。

我猜应该是师父“借走”的那一只。

不过小孩她娘虽然劈头盖脸念叨了她,还是给她挂了五彩长命缕。

这一只变过威风大老虎的,我带回来给您瞅瞅,毕竟师父难得威风一回。

还有哦,看完一定记得还给我。


/卯卯镇河边/

几个年轻姑娘一边浣衣,一边闲聊。一个着黄衣的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

“对了,我跟你们说,我今天在山边瞧见天师骑艾虎了!”

这句话换来一串嬉笑声。

“真的,那艾虎跟山头大虫一般大小,长得……长得跟阿婆纳的布老虎模样并不二致。”

接着回忆道,“艾虎在天上,其上坐着一位天师,衣袂飘飘,仙风道骨的。”

回应她的又是一串嬉笑声。

旁边的阿姐,还特意过来摸摸了她额头,打趣道,“也没见烧糊涂了啊,还是太想你家俊俏公子了。”

黄衣女子一边气恼,一边烧红了脸,不做声了。


/道童日记/

五月五。

与师父下山巡查。

回山后向师祖禀告,除了山道上遇妖除妖以外,镇上一片祥和宁静。

师祖和众师兄师伯,先是夸赞了我和师父二人一番。

我很是开心。

不知怎的,后来无意间看到师父箱篓上挂的八卦,表情突然变得很微妙。

我见师父脸色有些苍白,问他怎么了。

师父高冷的拒绝了我。

“小孩子家,知道这么多做什么。”

每次他一说这句话,我就有强烈的预感,他一定是犯了什么傻事。

事后我悄悄问同我最熟稔的师伯。

果然不出所料。

师伯说,师父挂的八卦挂反了。

否则,妖怪如何会越打越多。

不过,好的是,我两把妖怪全引山林中去了。

今年的端午,卯卯镇里很是太平。

听师伯这么说,我心里有一种被无端同情了的微妙感觉。

心想,下次师父下山,我得好好考虑下了。

因为。

跟着师父走挺危险的,不利于小孩子的成长。(叹气)


附录:/道具列表/

| 天师 |

(天师也算在道具中么?算……算吧)东汉时,天师道教法师张道陵,俗传他善于以艾草菖蒲做法捉鬼降妖解毒除疫。

《岁时杂记》说:宋代的端午节,京都的人们除画天师像贩卖外,又作泥塑的张天师像,以艾为须,以蒜作拳,置于门上,称“天师艾”。

| 挂八卦 |

护佑平安,化解煞气。注意!乾坤颠倒可是要倒霉的!(高冷道士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教材)

| 桃木剑 |

道士标配。是道教的一种法器,在中国传统习俗中也被认为有镇宅、纳福、辟邪、招财等作用。在制作上,通常取天然桃木。

一般认为,桃者为五木之精,亦称仙木,故有辟邪镇宅的作用;桃木剑则因而具有了这方面的能力。

| 铜镜 |

也称辟邪法镜,护心镜。对于妖怪来说,惟不能易镜中真形。道士辨别妖怪的好帮手。

| 艾虎 |

《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

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

| 破中指 |

应急之法,以血溅鬼。文中用来画“王”符了。

| 雄黄画“王”|

类似祛鬼禳魔的习俗,在儿童额上点雄黄酒。节日一早,妇女们便将儿童耳上夹艾蒿,头上戴菖蒲,然后用雄黄酒在额上写一个“王”字。

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道士唤“艾虎”,借用的这个习俗)

| 五彩长命缕 |

长命缕,又名“续命缕”、“五色丝”、“长命寿线”等,是端午节吉祥物兼饰物,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由古代文身之俗演变而来。

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极盛,借助天地纯阳正气辟阴邪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在诸多辟邪习俗当中,以五色丝线系臂。

农历五月初五,妇女们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或绒线,拴在儿童手臂、手腕(男左女右)等处;或悬挂于儿童胸前、蚊帐、摇篮。

你可能感兴趣的:(志怪录 | [端午除妖特辑] “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 衍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