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管理要点

  1. 项目管理的5个标准化过程组:启动过程组、计划过程组、执行过程组、控制过程组、收尾过程组。

  2. 瀑布模型:理想化的生存期模型,对开发进程要求严格,要求项目所有的活动都严格按照顺序自上而下执行,一个阶段的输出是下一阶段的输入,适用于①项目需求和解决方案都明确②项目经理熟悉实现过程③短期项目可采用瀑布模型。

  3. V模型:强调测试的重要性,将开发活动和测试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每一步都将比前一阶段进行更加完善的测试,适用于项目需求、解决方案在项目开始前很明确,对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严格的项目。

  4. 迭代生存期模型:通过连续的原型或概念验证来改进产品或成果,每一个新的原型都能带来新的反馈,然后在下一周期的项目活动中纳入新的信息,这有利于识别和减少项目的不确定性,适用于项目复杂性高、变更频繁或当项目范围受到相关方对所需最终产品的不同观点的支配时。

  5. 任务分解的基本步骤:
    ①确认并分解项目的主要组成因素
    ②确定分解标准
    ③确认分解是否详细
    ④确定项目交付成果
    ⑤验证分解正确性

  6. 任务分解方法:模板参照、类比、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等方法。

  7. 质量管理活动:软件项目的质量管理指保证项目满足其目标要求所需要的过程。质量管理的主要过程是质量计划、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的主要方法是质量审计,包括软件过程审计和软件产品审计;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是确定项目结果与质量标准是否相符,同时确定不符的原因和消除方法,控制产品的质量,及时纠正缺陷的过程,质量控制的任务是策划可行的质量管理活动,然后正确地执行和控制这些活动。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关系:质量保证是审计产品和过程的质量,保证过程被正确执行,确认项目按照要求进行,属于管理职能;质量控制是检验产品的质量,保证产品符合客户的需求,是直接对项目工作结果的质量进行把关的过程,属于检查职能。质量保证的焦点是过程和产品提交之后的质量监管,而质量控制的焦点是产品推出前的质量把关。

  8. 软件配置项(Software Configuration Item,SCI)是项目定义其受控于软件配置管理的项;基线代表软件开发过程的各个里程碑,标志软件开发过程中一个阶段的结束。

  9. 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过程:
    ①配置项标识、跟踪
    ②配置管理环境建立
    ③基线变更管理
    ④配置审计
    ⑤配置状态统计
    ⑥配置管理计划

  10. 功能点估算法:功能点(Function Point,FP)用系统的功能数量来测量其规模,以一个标准的单位来度量软件产品的功能,与实现产品所使用的语言和技术没有关系,它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结构化技术,是一种将系统分解为较小组件的方法,使系统能够更容易被理解和分析。

  11. 用例点估算法

  12. 专家估算法

  13. 工程评估评审技术

  14. 关键路径法

  15. 挣值分析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软件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