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写了吗?”,“鱼儿在水中能不游吗?”

1.

去快餐店吃饭,看到一个6、7岁左右的小女孩在收拾饭盒,嘟着小嘴,很不高兴,她跟分菜的妈妈说:又要收,我昨天已经收过了。

她妈妈振振有词:“你昨天也吃饭了,今天要不要吃?”

她妈妈的意思是说,你要每天干活,就像你每天都要吃饭一样!

如果我们写作也像吃饭,喝水那样稀疏平常,那么我们的作文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昨晚发送一篇文章《为什么你写了10w+的字,却只有10-的阅读量》,是讨论如何取标题的,发出去后,我的写作偶像称赞我进步很快,特别感谢她的称赞,让我的写作动力又增加了一分,还有一位营养师姐姐的支持,说把这篇干货满满的文章收藏了,我的写作动力更加充足了。

关于进步,我觉得是从我确定日更一文开始的,当时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触动了我产生这个念想,也许是写作群的小伙伴的写作积极性吧,也许是颖姐姐的日更宣言吧,也许是我想要让我的行为配得上我名称“写作写作再写作”吧。

总之,我产生了日更的念头,同时也在群里发出了日更的信号,虽然有些文章写完没发送到群里,但是在上面,我每天都有更新。并且,每一篇都写得很用心,而且还常常修改,力求精进。

很多人会担心,日更会不会导致头脑被掏空,灵感变枯竭?假如没灵感写不出来怎么办?


2.

李翔老师说:灵感是业余者的说辞,对于我们这些职业工作者,只是每天准时开工。

是的,我们作为文字工作者,每天写作就像是到点了就吃饭,是一种仪式习惯,并不需要特别的”灵感“来做支撑,灵感是一些心血来潮的业余作者的说辞,一旦灵感没有了,写作就中断了,这实在有点可惜。

对于想要成为专业写手的人来说,应该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仪式习惯,把灵感当成是一种额外奖赏才对。

回顾我的写作经历,我发现,灵感并非是凭空想象就能够产生的,也许会有,但是很少,用灵感来写作,很难有稳定持续的输出,我们只有把写作形成一个仪式习惯,才有可能做到有源源不断地输出。

我得到的体验更多是这样的:灵感在写作之前是没有多少的,但是在写作之后,就越来越多,不断地从自己的脑海中冒出来,我想是不是因为头脑中的神经因为手指敲击键盘的刺激而变得更加多了,连接更加紧密,传递信息更加快速了。

所以,即便没灵感,我也硬写!


3.

大作家史蒂芬金也是,即使在没有什么灵感的时候,依然每天保持写2000字的习惯,这是他的老师教导他的一个方法,不写完就不吃饭。

之前也听闻过一个写作者的故事,她参加了一个写作训练班,就开始每天写3000字,看50页的书籍,持续了1年,从未间断,1年后的她已经是某知名平台的签约作者了,正在筹备着出书。

可见,每天坚持写作,对于想要成为写手的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基本功,如果连每天写作的时间都腾不出来,别说成为写手了,你就是把写作当成是一个业余爱好也很难持续。

因为写作是一个技术活,如果想要精进,必须每天都花时间去练习,最好是固定时间地点,一到了那个时间,坐在那个地方,其他所有的事情都暂且放下,全情投入写作当中。

前期也许有点难做到,毕竟好习惯的养成普遍是反人性的,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不同程度的懒惰,我们养成好习惯的过程就是在跟我们的懒惰作斗争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譬如之前说的没灵感,各种琐事的打断,或者是有人过来打扰……总之,这个过程不容易!

可是,这个阶段一旦度过,就是很美妙的经历,你会不自觉地爱上写作,你会情不自禁去写,你会觉得每天如果不写一点东西,这一天就白过了一样,不想人生白活的焦虑,会促使你马上去写,哪怕写的东西味同嚼蜡,但是,至少把自己心中的话用文字呈现了出来,后期再修改也未尝不可。


4.

俗话说,有记录才有发生,如果每天没有写点什么,那么这一天的精彩,这一天的思考,这一天的灵感,都付诸东流,如同大学的教材,上完了那门课,书本洁净如新,头脑一片空白,没有形成积累效应,人生就真的白活了!

如果我们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做事情,却没有从中得到点经验,每一次都要重新开始的话,人生的效率是很低的。譬如,一些优秀的程序员,他们都会有自己的代码库,每次写代码,都能迅速调用,不至于手忙脚乱上网找,并且,每次写完,再更新迭代自己的代码库,最终代码写得越来越好。

对于我们写作者来讲,每次作文,都是对自己知识的一种复盘、更新和迭代,它能够让我们的人生经历变成阅历,将我们遇到的挫折变成智慧,让我们从一个初生的牛犊变成经验老到的大牛!

写吧,每天都不中断地写,像鱼儿在水中游一样,我们也可以在文字的世界里畅游!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今天写了吗?”,“鱼儿在水中能不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