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花

萱草花


高高的青山上 萱草花开放

采一朵 送给我 小小的姑娘

把它别在你的发梢 捧在我心上

陪着你 长大了 再看你做新娘

如果有一天心事去了远方

摘朵花瓣做翅膀 迎着风飞扬

如果有一天懂了忧伤

想着它就会有 好梦一场

遥遥的天之涯 萱草花开放 

每一朵 可是我 牵挂的模样 

让它开遍我 等着你回家的路上 

好像我 从不曾 离开你的身旁 

如果有一天  心事去了远方

摘朵花瓣做翅膀 迎着风飞扬 

如果有一天  懂了忧伤

想着它 就会有 好梦一场 

遥遥的天之涯 萱草花开放 

每一朵 可是我牵挂的模样

让它开遍我 等着你回家的路上 

好像我 从不曾 离开你的身旁

好像我 从不曾 离开你的身旁

忘忧草

萱草花又被称为“母亲花”,一直是母亲的象征。歌词中所写:“高高的青山上萱草花开放,采一朵,送给我小小的姑娘”,简单的话语道出母亲心中对孩子真切而浓厚的爱。母亲的爱如大海,广阔深沉,永远包容你的棱角。母亲的爱如港湾,静静伫立,外边狂风骤雨,总能给你一方宁静。

相传隋末时,唐太宗李世民与父亲李渊南北征战,他的母亲因思念儿子而病倒。当时,大夫就用具有明目安神效果的萱草,煎煮给李母服用,并在北堂种植萱草,以解其忧思。后来,游子要远行时,会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记烦忧。因此,“北堂树萱”可以令人忘忧,引申为母子之情。如唐朝诗人孟郊《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诗中以景喻情,深刻的流露出母子间含蓄的情感,令人为之动容,于是,萱草逐渐成为中国的母亲花。

萱草,多年生宿根草本。当食用时,多被称为“黄花菜”。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萱,宜下湿地,冬月丛生,叶如蒲蒜辈而柔弱,新旧相代,四时青翠……

忘忧草

今东人采其花跗干而货之,名为黄花菜。”黄花菜因其花的颜色呈金黄色而得名,人又据其形态像金针而取名为金针菜。

宜男草

不过萱草不等于黄花菜。黄花菜是萱草属植物的一种,但除黄花菜外的萱草属植物多半不可食用。

我们日常种植玩赏的萱草花不是黄花菜,而是大花萱草、卷丹之类;黄花菜一般出现在菜地里,而非花坛中。切勿从花坛中采“萱草”来吃,以免中毒。

古人言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博物志》:"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援,忘也。” 忧思不能自遣,故树此草玩味,以忘忧也,吴人谓之疗愁。故白居易诗云:“杜康能散闷,萱草解忘忧。”

忘忧草


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减轻母亲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唐朝孟郊《游子诗》写道:"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王冕《偶书》"今朝风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为母寿,所喜无喧哗。"


《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萱草在唐宋年间,民间种植普遍,常植于住宅的后庭。后院常是眷属与母亲居住之地,所以母亲又有“北堂”或“萱堂”的代称。萱草也成了中国的母亲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萱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