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管理有感

今天应学校工作要求,参与了有关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管理的直播活动。

整个活动分两个大的环节,第1环节是有经验和影响力的专家学者阐述作业本质及管理方法,介绍了经验及依据,以专题讲座形式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悟及已有建树的做法。


专家经验交流

专家本质讲解经验分享

第2个环节是教研沙龙,除主持人外,参与沙龙的是两名教研员及中小学科的优秀代表。

整个课程安排的很精心,既有理论的基础,同时又有接地气的各种措施,一线教师的分享获得老师们更多的关注,他们所描述的是老师们真真切切的体验,或者说他们的表述更符合于一线老师的认知水平,这样的言说更能产生共鸣,从而获得认知上的层级跨越。

人总是要发展的,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当中越阶、爬坡,才能将自己的东西上升到新的平台——理论,即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他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目标不明或者偏离轨道,那我们的这个实践过程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将自己做过的,经历过的上升到文字理论层面,这个过程就是问题的逻辑厘清,架构搞明的过程,这是一个明心见性的过程。

一旦达到这样的一个高度,后续的活动更加有方向,也会更加的灵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所以学习完今天的内容以后,我的感触就是理论是实践的抽象总结与升华,而我们的实践是理论的附着物。

思想是理论的灵魂,内容是思想的展现,理论是方法的总结。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有一个思想体现在里面,随之而来就是呈现的方法与内容。

我们留作业的目的是什么?从表面上看,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为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所服务,就是为了夯实基础,这是大多数老师所认同的。

作业的过程,就是强化对课堂的理解。一些相对简单重复的作业,是强化理解的必要过程。

任何一项工作只有重复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有所创新,这是事物上阶的一个必然规律。

同时这也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一项东西还没搞清楚,又开始加深,会增加学生的心理畏难度,降低兴趣与自信。

作业的本质是服务于课堂,发展于课堂,所以一堂课下来以后,自己的目标是否达到,还有哪些欠缺?这些都可以通过作业来进行一定的弥补。比如说在基础训练上感觉有点欠,那我们就在这基础上,将各种类型的的训练补上,这个过程不是在训练题型,而是在理解本质。

同时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一些深入知识本质的的适当的拔高,它的目的不在于解决题型,而是在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深化知识的本质。

在学生持续深入思考的过程中提升思维,铸就良好的思考习惯。

探究性作业,非常的有必要,但我们不能设限,依据学生的能力,能做到哪一步就给予到哪一步的评价。

相对于探究性作业,我们的探究性课堂更重要。

探究的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只有自己高屋建瓴的把握,才能设计出灵活而适切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预设的活动中,一步一步的学到知识,并发展了能力,同时铸就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作业的设计与管理,最终的目标是服务于课堂,发展于课堂。

我们的课堂最终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思想。

我们的教育思想最终是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二者之间的和谐共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与管理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