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小冬:几多风雨,才能造就如此拎得清的女人?

作者:山佳

来源:微信公众号——佳易博览

孟小冬

小学时,读《新民晚报》上连载的《杜月笙传》——

在香港,杜月笙忙着派人统计一家人去法国的护照,这时孟小冬开口了:“我跟着去,是算女佣人呢,还是算女朋友?”此话一落地,杜月笙决定将去法国的事放下,先操办他与孟小冬的婚事……


实话实说,读不懂。但当时的我,很清楚地告诉自己:虽然现在读不懂,但长大后肯定会明白。


N年过去,读的书多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也理清,而且更加佩服孟小冬,真是一位敢做敢当、拎得清的人物,放于当今职场,绝对是响当当的精英女一枚。

孟小冬

1907年的腊月十六,一个漂亮的女婴出生了,她就是孟小冬。因出生于冬日,所以取名“小冬”。小冬的祖父孟七,是清末同光年间的徽班艺人,文武老生和武净均可应工;父亲孟鸿群、伯父孟鸿荣、叔父孟鸿茂均工老生。


出生于梨园世家的小冬,自然生来就是“老天爷赏饭”,学戏唱戏成了她的使命。七岁搭班,九岁拜师,天资聪颖加上训练有素,十二岁的她,就开始登台表演。十四岁时,小冬到了上海搭班演唱,与姚玉兰同台,两人成为好闺蜜。人生的轨迹谁说得清?这位玉兰闺蜜,在小冬的人生中或隐或现,我们下文再表。


京剧中的老生行当,是展现帝王将相和英雄豪杰的人生与情感经历的,代表人物就是谭鑫培。


谭鑫培出道以后,因为其父谭志道曾经被人称为“叫天子”,所以他有个别号叫“小叫天”。


谭鑫培的唱腔,以其独具的“云遮月”嗓音,创造了飘逸洒脱的谭派唱腔。想当年谭鑫培的演出,轰动京师,市井之间有“家国兴亡谁管理,满城争说叫天儿”之语。


谭鑫培表演《乌盆记》,外国公使对慈禧太后说,“戏词没听明白,但从他悲婉的唱腔中,感觉到一个幽灵在哭泣。”


“无生(老生)不学谭”,小冬学的就是这样的戏。只是密实髯口的背后,是端庄秀丽的女儿容颜。小冬扮相丰神飘洒,更因嗓音中没有雌音,演唱之时更是气宇轩昂。天津《天风报》主笔沙游天以“冬皇”的美誉,称之小冬。如同,今天的巩俐,被人叫做“巩皇”一样,处于云端之上,而不是接着地气、众口一辞的巩爷。


1926年,时任财政部长的王克敏庆生辰办堂会,梅兰芳与孟小冬同时被邀。


有人建议,让梅、孟二人表演一出《游龙戏凤》,孟小冬女扮男装,饰演潇洒英挺的正德皇帝;而梅兰芳,男扮女装成为情窦初开的酒家少女李凤姐。一边坤生之皇,一边乾旦之王,恰恰演出的正是“值青春遭遇爱情”。


四目相对,心扉悸动;情深意切,坠入爱河。这一年八月的深秋,孟小冬与梅兰芳传出了恋爱的绯闻。


孟小冬与梅兰芳

此时的梅兰芳,已有两房太太,元配王明华,与继任福芝芳。王明华育有一儿一女后,毅然做了决育手术。谁知人算不如天算,两个孩子均因病而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保住梅家的根脉,梅兰芳只有再娶。


福芝芳在梅家提亲时,其寡母就说得很清楚,“我家女儿不做小”。因梅兰芳伯父只有女儿,没有儿子,梅兰芳算是“肩祧两房”。特地百度一下,兄弟数人,其中一个没有儿子的,便让另一个兄弟的儿子继嗣两房,叫做兼祧。这样,福芝芳嫁入梅家,自然也是有正妻之名,而无偏房之义。在那个时代,同为妻子,做大与做小,含义可是大不同。举个例子,逢年过节,正妻可穿大红裙子,而小妾,只有粉红可待。


这次,孟小冬嫁入梅家,是梅党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齐如山,亲自去孟家提亲,所用的理由依然同“迎娶福芝芳”一样,肩祧两房。意思是,告诉孟家上下老小,小冬也拥有正妻的身份。


1927年,小冬经冯耿光证婚,在北京东城东四牌楼的冯公馆,正式与大她十四岁的梅兰芳结婚。


这位冯耿光,称他是梅党的一号人物,无人敢说个不字。他在梅兰芳面前,举足轻重,一言九鼎。


既然梅党的重要人物,冯耿光与齐如山,一起为小冬的婚事保驾护航,孟家老少的心应该落地了。


可是,孟家老少就无人想过其中的逻辑?三位太太同在,肩祧两房,多出的一人又是谁呢?总归有个先来后到吧。


1930年,梅兰芳的伯母去世。小冬作为梅兰芳以肩祧两房的名义娶来的夫人,自然应为婆母披麻戴孝,以示正妻身份。


可小冬来到梅宅,却被福芝芳拒之门外,理由是不认可她有戴孝的资格。福芝芳扬言,若是孟小冬进门戴孝,她就自杀身亡,连同腹中带着的胎儿。


身份遭到质疑的小冬,遇见偏偏不要命的福芝芳。两难之下,一家之主的梅兰芳,只好请来小冬的舅父,劝回小冬。

值此一役,小冬深感灰心凉薄,自己最爱的男人在关键时刻,竟让她如此伤心失望。

感情不是说的有多好,而是做的有多少。有正妻之名,却连为婆母披麻戴孝的资格都没有,夫复何言?


人与人之间的吸引力,都来自没看透。既然看透,就勇于放弃,这是小冬拎得清之处。如果爱不能光明正大,爱就是罪恶的化身。

真正爱一个人,就是给她身份,给她担当。


后来,小冬在《大公报》上所言:“兰芳含糊其事,不能实践前言,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并说:”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有些话说了矫情,不说憋屈。而对于外柔内刚的小冬而言,更多的是寒心。心不再了,要人何用?

孟小冬

1931年,孟小冬与梅兰芳分手后,小冬一度消沉,住在天津塘沽闭门谢客,还曾经绝食,一度欲皈依佛门。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小冬的生命中,从此梅郎是路人。但生活还要继续,最爱的老生戏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道光。早些年,小冬对余派老生艺术情有独钟,一直想拜师余叔岩。


二三十年代的余叔岩,是京剧老生行的泰山北斗,曾与杨小楼、梅兰芳并称三大贤,时人均以一亲颜色为荣。余叔岩一直用心观摩谭鑫培的演出,充分发挥他学后的心得,并与自己的特长相结合,他还多方学习诗词书画以及音韵方面的知识,向博雅精深发展。


余派艺术讲究一个“余”字:简洁含蓄,富于凝聚力,耐人咀嚼和寻味,余音绕梁,余味无穷,因此更擅长演唱苍凉悲壮的剧目。京剧界常用“云遮月”的说法来赞美余叔岩的声音美,就是说他的嗓音主要不靠宽度取胜,而是有厚度、挂“味儿”。唱腔艺术处理上审慎精到,字斟句酌,唱起来,就显得端庄大方,深沉凝重,风骨清健而儒雅。


小冬几次想拜师余门,均因余夫人陈淑铭不答应而未能如愿。1934年,陈淑铭过世,小冬又表达了拜师的愿望。终于,在1938年10月,得偿心愿。


余叔岩的脾气耿直,耿直到只要他认准的理儿,根本不考虑场面和人情,所以时人送他个外号叫“两条命”,说明他在当时的乱世是何等的豁出去,惹急了敢拼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的综合价值是多少(如修养、心态、技能、人情等等),与你匹配的人自然也是差不多的段位。


爱人如是,朋友如是,师徒亦如是。小冬,又何尝不是立定目标,就要破釜沉舟咬定要实现的主儿?


孟小冬立雪“余”门,五年寒暑从未间断,数十出余派经典皆深得余派精髓。余叔岩曾告诫孟小冬:“我传授你的每一腔每一字,都已千锤百炼,也都是我的心血结晶,千万不可擅自更改。”


由此看来,哪有谁天生就优秀或卓越,无非是默默努力,扎根生长。在拜余师求艺术的道路上,对于小冬而言,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梦想,因为热爱,因为真心……


1943年,余叔岩患膀胱癌去世,小冬亲撰挽联:”清方承世业,上苑知名,自从艺术寝衰,耳者孰能传曲韵;弱质感飘零,程执辔,独惜薪传未了,心丧无以报师恩。“


其实,在小冬专心致志立雪余门之际,正是抗日战争期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能让小冬心无旁骛地徜徉在余派艺术的海洋中,这里感谢一个人,杜月笙。是他,为小冬提供了资金与道义的支持。


孟小冬与杜月笙

情不知从何而起,一往情深。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情愫,据说在1925年就开始了。只是小冬后来嫁给了与自己交情甚好的梅兰芳,杜月笙才将此情压制心间,不多表达。


1936年,杜月笙为新落成的黄金大戏院剪彩为名,请到了孟小冬。


小冬每次出场必为大轴,扮相潇洒,身段凝重,加之情感上的孤苦和压抑都被她倾注到了表演艺术上,这也无可争议地再次俘虏了杜月笙的心。


空谷幽兰,他深深地凝望着她,关注着她。


从她的唱腔中,他懂她的悲苦,他懂她的孤寂,他更懂她今生飘零的感慨……


孟小冬与杜月笙

上文提及的的闺蜜姚玉兰,现已是杜月笙的四太太。在小冬在上海演出的这二十余天,她天天同吃同住。也许从那时起,从闺蜜的嘴中,小冬已感到杜月笙对自己的一往情深。


1948年北平围城,杜月笙千方百计弄来一架专机,派人接小冬来沪,并拖着病体亲自到机场迎接。


二十年如一日,此情可待,一切尽在不言中。小冬已从心理上,接受了这位温文尔雅的杜先生。


晚年的杜月笙,因病体时感对不起小冬。他常问小冬喜欢吃什么,她略一透露,他便忙不迭地差人去办。


情是真的,心是暖的。


只是杜月笙百密一疏,竟忘记了给小冬名份。直到统计去法国的护照,小冬才幽幽一句,我跟了去,是算仆人呢,还是女朋友?


这也许是她萦绕心头很久,一个终于说出来的痛。终是名份,终是一语万年。此时的杜月笙才恍然,力排众议,与小冬完婚。


小冬绝对拎得清,谁都有第一次,但只有一次。女人嫁给的不是什么第一次,而是嫁给爱情,只要他在乎你、在意你、爱你,这就足够了。五太太就五太太,又能如何?


万千浮华身边过,唯有真爱暖人心。关于自己与小冬的感情,杜月笙在病重时曾这样与法学家吕光谈起。他说:”我活了六十多年,对于男女之间的事体,向来只知道一个欢喜,根本不懂什么叫爱。现在我说出来你不要笑话我,直到抗战胜利的这几年,我懂得爱和欢喜之间,距离大着哩。“


毫无疑问,爱的指向就是孟小冬。对女人来说,选择好自己的情路,就是选择自己的人生。张爱玲说过,你喜欢的那个人,就是你赤裸裸的品位。懂得珍惜,才不会错过;知道感恩,才会收获真情。


孟小冬与杜月笙

杜月笙过世后,姚玉兰与孟小冬先后移居台湾,两人情如姐妹。杜月笙在时,两人时有摩擦;杜走后,因妒而气,自然烟消云散。因小冬一生没有生育,她待玉兰子女视同己出。玉兰子女,也真诚相待小冬妈咪。


玉兰的女儿美霞,在杜月笙过世后一直跟着小冬学艺。她不仅得到小冬的真传,后来还一直担任“孟小冬女士国剧奖学基金会”董事长。她生前曾表示,死后愿同义母小冬葬在一起。这样有个伴,不孤单。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互的,唯诚可以感人,你心换我心。


一日,姚玉兰说起想用手中的钱,投资一个项目,钱生钱,自然财源滚滚。可小冬却淡然一句,我们手中的钱,够这辈子花了;钱一旦到了别人那里,你我说的就不算了。玉兰听后,深有感悟。

孟小冬与姚玉兰

人这辈子,想要拎得清,无非是在情与钱上,有逻辑有原则有底线,才不会让自己身陷困境。

说句题外话,张灵甫葬身于孟良崮,后来夫人王玉龄带着母亲与年幼的儿子,移居台湾。本想用手中的钱,做点买卖,平安度日。谁知,竟被骗子所诈,血本无归。不得已,王玉龄独自一人远赴美国,读书求学,走出了另外一片天。回想当年,如果不是轻易相信他人,去挣看似轻松的钱,自然也不会随意掉入坑中。


从这一点儿上,小冬自然高出一筹,自小闯荡江湖,知人观事绝对拎得清。


成长,不在于身体的变化,而在于心灵的改变。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过数次的心灵地震,谁不是跌跌撞撞、长途漫漫才走到了今天?每个人的生活,都曾有过兵荒马乱、鸡零狗碎的至暗时刻。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会了给啥、接啥;学会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埋;学会了就地消化,风轻云淡;更学会了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愿我们在生活的修炼中,最终都成为一个拎得清的人,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孟小冬与杜美霞

你可能感兴趣的:(孟小冬:几多风雨,才能造就如此拎得清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