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对妻子的歉意,白居易对妻子的嫌弃,都在他们自己写的诗里

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礼制中,唐朝应属于婚嫁礼仪相对宽松的朝代。男性晚婚晚育,女性离婚再嫁都不是什么罕见事。鲁迅先生曾说,“唐室大有胡气”,唐朝天子李氏家族本就有着鲜卑族的基因,且因为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唐朝与西域等关外地区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贸易交流,这也是唐朝婚嫁文化受胡风影响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唐诗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自然也成为了唐朝民间风俗的有力见证。从这些唐诗中,不难发现诗人或己或人的婚姻家庭观。今天我们要读到的就是两首唐朝诗人流传千年的经典诗作,“诗仙”李白与“诗魔”白居易写给自己妻子的诗。

李白的一生先后有过四段婚姻,第一任妻子是曾任唐高宗时期朝廷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当时,为了仕途四处寻求出路的李白已经快30岁,按照唐朝婚姻制律中规定,男子适婚年龄为20岁,显然此时李白已经到了大龄剩男的年纪。

所幸好友孟浩然为李白撮合了一桩好姻缘,虽然是入赘许家,可总算有了李白的第一次婚姻。从此李白与许氏把家安在了湖北安陆的白兆山中,开始了长达11年的夫唱妇随的生活。

《赠内》

唐 李白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虽为李白妇,何异太常妻。

李白自称“酒中仙”,他自己的诗中也曾记录过对酒的喜爱之深,“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即便古时的酒不算太烈,这样喝法也的确让人吃惊。而每次喝得酩酊大醉,醒来只有自己的妻子守护在旁,纵是豪放侠义如李白,也不能不为之动容。相传这首诗写于许氏逝世的前一年,全诗用简单明快的语言,抒发了李白对妻子许氏的内疚与歉意之情。“太常”,是古时掌管宫廷祭祀的官名,吃素,且长期不能回家,李白用此典故比喻自己的妻子的艰难处境。遇到自己这样一个人,严重酗酒,还经常与朋友外出游历,经年累月不在家,许氏是何等不幸呢?

而诗人白居易相对李白来说,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相传,白居易与妻子杨氏的婚姻也实非得已。少年时的白居易与邻居女孩湘灵互生爱慕,却被自己的母亲以门户不当为由生生拆散。白居易一怒之下,以不婚不娶,流连烟花之地等方法来惩罚自己的母亲。可是到了37岁的时候,母亲终于以死逼迫,白居易才不得不与杨氏结了婚。

《赠内》

唐 白居易

漠漠暗苔新雨地,微微凉露欲秋天。

莫对月明思往事,损君颜色减君年。

这首七言绝句即为白居易婚后写给自己妻子杨氏的诗作。全诗从写景入题,通过对夏末秋初的雨后环境描写,突出自己当时无奈又沉郁的心情。后两句则解释了为何自己的心情会如此糟糕,那是因为妻子杨氏又因为他的过去在跟他闹别扭了。想必杨氏心里也清楚,自己的丈夫那点过往早已是众人皆知了罢。可想起来毕竟难受,故而时常对着丈夫闹点小情绪。“损君颜色减君年”,是劝慰妻子,再生气的话,不但会变丑,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此句读起来仿佛是诗人敷衍妻子的一句话,是为了缓解家庭矛盾不得不说的话,这也表现出了白居易在婚姻初期对于妻子杨氏的轻视与不屑。

李白和白居易都是唐朝历史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们对于唐诗的贡献作用不容小觑。他们忧国忧民,咏景抒情,可是从这两首诗更多的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家庭与婚姻的态度及观念。李白虽爱酒,却也心疼自己的妻子,心里对她的歉意也是毫不违和,对于许氏不久后的病逝,相信李白的悲痛也是情真意切。而白居易与妻子杨氏虽也曾彼此相互看着不顺眼,但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以后,最终也一路相携到了白首。感情是个微妙的东西,不管是父母之命,还是媒妁之言,只要跨入婚姻的门槛,就该肩负起婚姻的使命。对于这一点,你怎么看?欢迎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白对妻子的歉意,白居易对妻子的嫌弃,都在他们自己写的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