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读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迈克尔.桑德尔

拜读完《公正:该如何是好》这本书后,写下如下笔记。如果有不正确的地方,希望谅解,只是个人的理解。谢谢!Jenny

2018年,前央视名嘴崔永元一条微博,曝光了影视圈签订“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的现象。引发了全国人民对娱乐演艺明星们超高收入的讨论。

2019年,法国巴黎黄背心运动。法国民众不满油价持续上扬以及政府调高燃油税而上街抗议,导致了法国自1968年5月风暴以来最大规模的社会动荡。

2020年,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遭明尼苏达白人警察肖万“跪颈”执法死亡后,全美迅速爆发了示威游行,并在多地演变为暴乱。

2021年,“丝绸之路”宁夏·银川马拉松竞赛,突然遭遇极端天气,造成21人丧生,遇害者家获赔95万人民币引发家属不满。

为什么上述的新闻会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热点呢?明星高收入是否合理,政府收重税是否应当,警察执法是否恰当,死亡赔偿是否适量,很明显人们关于这些事件的讨论都包含一个公正的话题。那么公正到底是什么?如何做才是公正的?哈佛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公正”这门公开课里探讨了这些问题。

公正这门课是哈佛大学单学期注册人数最多的课程,也是哈佛历史上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之一。桑德尔教授把12节公开课的精华内容整理汇编成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我们今天要解读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桑德尔教授作为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认为一个社会是否公正必须要看它如何分配人们看重的物品—收入与财富、义务与权力、权力与机会、公共职务与荣誉等等。他把历代哲学先贤关于公正的观点分成了三种,并运用大量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这些观念在公正议题上的合理性,从而使人们深刻的思考公正的涵义。

第一种观念:福利最大化的原则

第二种观念:自由至上主义的原则

第三种观念:道德至上和社群主义德行的原则

第一种观念:用福利最大化的原则考量公正---代表人物边沁、密尔

福利最大化原则是一种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想。创始人杰里米.边沁认为道德的最高标准就是幸福最大化。他认为人类是被快乐和痛苦的感觉控制着,个体和政府的行为只要能给大多数人带来最大程度的快乐和益处就是公正的。

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是否可行呢?桑德尔教授在书中讨论了两个非常有意思的典型案例。一个是1844年英国的一场法庭审判。案件是这样的,有四人因船只沉没被困在救生艇上等待救援,为了生存其中三人杀害了那个患有重病即将去世的仆人,并食其血肉,最后得以获救。

这个案件在法庭上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派。功利主义者认为,为了活命而食用同伴的血肉是可以理解的,牺牲一个人的利益拯救了三个人的生命符合幸福最大话的原则。而反对派认为,那个被杀害的仆人也有值得被尊重的个体权利,这是不公平的。

第二个案例说的是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生产了一种非常畅销的超小型汽车。但是这种车型有个致命的缺陷就是油箱在车尾而且没有防护,很容易因为碰撞发生爆炸起火。在多起事故后福特公司被告上了法庭。

法庭在审判中发现福特公司早已知晓这个问题却故意不加改善,原因就是他们计算过加改防护的成本远远大于车祸后理赔的费用。对于这种给生命定价的算计使法院非常愤怒,并裁决福特公司应赔偿原告250万美金,附加惩罚性赔偿1.25亿美金。

上述两个案例可以看出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显然忽视了公民的基本人权,很难被人们接受。另外,也并不是所有的价值都可以转换成货币来考量,这种幸福最大化的价值计算在某些情况下会引发道德的谴责。

虽然边沁的幸福最大化的原则在考虑人类尊严和快乐如何量化的问题上很难自圆其说,但是功利主义者们并没有放弃。边沁的思想继承者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对这些质疑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

密尔给功利主义补充了人权的内容,认为尊重和保障个体权利和幸福最大化并没有冲突,反而从长远上可以促进社会福利。对于幸福如何量化他也做出了如下解释。密尔认为应该用质来衡量幸福的价值,而不是数量和强度。他把人的幸福快乐分为高级和低级两种,认为人们会自觉的选择更高级的快乐。

那密尔的观点是否正确呢?桑德尔教授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在课堂上他让学生从哈姆雷特歌剧,辛普森一家和世界摔跤比赛三种娱乐方式中选择最喜爱的。大多数人都同意哈姆雷特歌剧是最高级的,辛普森一家是最快乐的,同时也是被最多人选择的娱乐方式。这个简单的测试很难验证密尔的高级快乐更有价值是正确的。

密尔的功利主义学说确实比边沁的更加人性化,他宣誓要捍卫边沁的思想,但是可以看到他在行为自由的解释上偏离了边沁的学说,而且对于幸福量化的解释也显得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实际。

总之,功利主义是一种结果主义,其核心是以行为结果作为衡量对错的唯一标准。这一思想确实存在缺陷,但是也要看到它在民主政府构建上依然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它提出的,政府的政策利益应该与公众利益相一致的观点。再如,对人类行为的量化计算也为司法量刑提供了方法。

第二种观念:用自由至上主义的原则来考量公正—代表人物罗伯特.诺齐克、约翰.罗尔斯

古典自由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罗伯特.诺齐克是权利至上自由主义思想的捍卫者。他认为人作为自然的主体,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政府用任何方式干预都是错误的。他们反对赋税为公共事物提供资金,提倡一种最小政府甚至是无政府的状态。自由至上主义支持者强调只要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个体之间的契约应无限自由。

比如向乔丹、比尔.盖茨等富人征税补贴穷人是错误的,因为乔丹他们拥有自己的劳动所有权,政府强制征税就是剥夺了部分的劳动自主权。对自由至上主义者来说,通过税收把财富再分配就是一种压迫和偷盗。

自由至上主义者认为市场是完全自由的,政府没有必要去参与管理。而政府需要提供的基础服务可以用少量捐款的方式来设立专属部门。他们讨厌政府的家长制作风,认为没有必要制定有关毒品、赌博和卖淫的禁令,因为这些政策同样侵犯了个体权利,个体应该拥有从事风险行动的自由。

“我们拥有自身”这一观念很吸引人,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特别的案例却没有办法支撑这一论点。比如器官买卖,辅助性自杀,经双方同意吃人等这类的契约,几乎没有人在这类的市场中支持自由至上主义者的逻辑。如果这些案例过于极端,那么下面的例子可以更好的说明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并不存在。

美国内战时的征兵制,富人可以雇佣他人代为服役,而穷人却没有选择的权利。那现有的志愿兵役制度情况又如何呢?同样,穷人依然会因为想要获得报酬而选择当兵。也就是说人们的选择并不是真正跟从自己的意愿,而是很可能会受到自身条件和所属环境的压迫。

既然自由选择并不可能是绝对公正的,那么如何签订一个公正平等的契约呢?约翰.罗尔斯为自由至上主义开辟了一个新的学说,即平等自由主义。他引入了社会契约的概念,力图用制度和法律来纠正天生条件的差别。通过制定倾斜弱势群体的政策,来平衡社会结构的差异。

罗尔斯认为个人在经济、地位上的差别造成了自由选择上的不平等。如果人们处在无关身份的原始状态下,就会理性的选择社会共同的利益。他设想了一种无知之幕的假想契约,这种假象的社会契约,强调公正的社会就是要在资源和分配上人人平等,如果存在分配上的不平等,只要愿意回馈社会就可以接受。

平等自由主义能否获得认可呢?桑德尔教授讨论了基于这种理论基础的平权法案。这种力图把受教育的机会拉回到同一起跑线的做法遭到了美国精英制度拥护者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种制度并不公正,不应该限制与生俱来的天赋,同时应该尊重人们为实现目标付出的努力。

自由主义至上的思想在历史上有不少流派,这种以人权自由为背景的民主信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立法。例如美国独立宣言序言的第一条就提到了人权的至高无上,而作为的起草者之一的托马斯.杰佛逊更是说了这么一句话:“最好的政府,便是管的最少的政府。”

第三种观念:用道德至上和社群主义的德行考量公正—代表人物康德、亚里士多德

康德作为道德至上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第一位提出公正要与道德和自由联系起来的哲学家。他认为要创造一种良善公正的生活要依靠公民的德行。即行为必须具备正确的动机,没有良好的动机,哪怕结果是正确的也是没有道德价值的。

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孩子去杂货店买面包,店主可以向无知的孩子多收钱,但是由于担心声誉受损店主选择诚实的进行交易。康德认为这种为了想要X,就做Y的行为属于假言命令,不具有道德价值。只有不依赖于目的,本身具备良善动机的绝对命令才具有道德价值。

康德同样认同个体权利自由应该值得尊重,但是他并不同意自由至上主义者的无限自由理念,而是认为自由应该是自律的,它必须是一种以完成相应公共义务为前提的自由。他将自觉履行义务视为良善的动机,并赋予其至高无上的道德地位。

康德的道德理论非常晦涩难懂,他忽略了人类动机的复杂性,即人在选择行动的时候往往对应的动机并不只有一种。所以他的道德理论在运用上经常不合情理,例如他反对在任何情况下撒谎,认为哪怕是对杀人犯撒谎也是不道德的。尽管康德对德行的要求近乎苛刻,但是他提出的以德行来考量行为是否公正的理念为后世的政治哲学提供了坚定的基础。

与康德一样,亚里士多德同样认为考量公正不能脱离德行,但是其考量的方法与康德有所不同。亚里士多德的公正理论是以目的论为基础,用奖励获得荣誉的德行来推动社会群体向往良善生活的意愿。

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和功利主义的结果论有着本质区别,他所说的目的是以物品的目的来推导出该物品最恰当的分配方式。举个简单的例子,最好的长笛应该分配给谁?亚里士多德的回答是:那些最好的长笛吹奏者,因为长笛存在的目的就是被很好的吹奏。

亚里士多德的物品目的论并不只是着眼于通常人们关心的社会收入、财富和机会的分配,他更关注的是政治职务和荣誉的分配。他认为政治的目的是要塑造好公民,培育好品质,奖赏具有卓越美德的公民,给群体塑造榜样,创造一个集体向善的生活环境。

重视道德,提高社会的共同善确实是走向公平的一种进路,但是如何确定物品存在的目的却是一个难题。比如大学的招生目的如何界定等等,很多类似情况都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公平原则很难操作。

从上面叙述的三种哲学观点,可以看出没有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可以全面解释公正的问题。人类思想的多维化,决定了多种思想参杂并存的现象。在本书的最后,桑德尔教授对这三种公正的进路进行了总结。

桑德尔认为公正不光是正确的分配事物,还应该是正确的评价事物。公正应该从三个角度来全面衡量,即福利、自由和德行。人作为社会群体的一员,不能脱离外部环境的影响,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矛盾,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找到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达到社会的共同善。

《公正》一书解读完了,可以看到桑德尔教授并没有在书中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告诉我们公正该怎么做?他把历史上的各种哲学观点进行了正反的辩论,提醒人们应该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公正的问题。

公正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必然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论。如果人人都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审视自己的观点,尊重社会成员不同的道德理念、宗教信仰,求大同,存小异,那么就可以携手创造公平美好的幸福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读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迈克尔.桑德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