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设] 更大尺度下自装配规律探索-基于乒乓球的气流无序装配实验

无论动物,植物,皆是自装配的产物。
视频链接
这句话可能并不严谨,但是我们确实是来自于最初的那条DNA。而从DNA到一个鲜活的生命,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自装配过程。

从DNA转录mRNA,再通过核糖体根据mRNA中碱基序列,将氨基酸组成肽链,肽链盘曲折叠形成蛋白质,组成细胞,构建肌体... 这一过程最为神奇之处,就是在于复杂的肌体,功能各异的器官,都是来自于同样DNA序列,也都经历了这样一个“生命装配”的自发过程。通过碱基对ATCG的排列组合,组成了我们这个复杂生物世界。

但如果说“生命装配”这个过程比较神秘和复杂,那我们从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一窥其中的规律。


就比如这个非常典型的碳的燃烧,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也就是意味着在燃烧的过程中,碳分子与氧气分子结合,生成了二氧化碳。碳分子与氧气分子式反应物,二氧化碳是生成物,而燃烧,是反应条件,在这个反应背后,实质就是一个化学键断裂重组的过程。

更大尺度

其实人们对于化学反应、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很早就开始,无论是元素周期表的构建,还是人类基因组计划,都取得很大进展,但是在看待问题角度上,大多还是集中所在领域。不过近来随着复杂科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跳出所在领域,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去寻找一些普适规律。

所以,无论是在“生命装配”还是随处可见的化学反应中,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环境之上有序的进行的。如果将这些步骤因素进行简单的抽象,那么一个自装配系统是需要包这些因素:

组件(parts),用于装配的部件

连接(links),自发的连接方式

容器(container),一个可以容纳装配过程的空间,可以提供装配所需的条件

组件,连接,容器构成了实现装配目标的最基础的条件,是一个自装配系统必备的要素,但是最终的目标(target),最终装配完成后的产物,是由数量、环境等综合决定的,并不意味着100%可以达到,因为可能会存在反应不完的情况。

分子、细胞内的装配过程不能直接观察,那么如果将这个尺度从分子级扩大到肉眼可见的尺度呢?

基于乒乓球的气流无序装配实验

如果将在特定位置安置特定极性磁铁的乒乓球视作组件

通过磁铁进行连接

在给一个气流让其扰动环境作为容器

那么是否就可以探索跟大尺度下的自装配规律呢?

如果精确设计好连接方式,是否可以得到精确的结果?

如果通过对容器的控制,是否可以控制最终的结果?

元胞(组件)

一个正确的连接

用于定位磁极的模具

一个全家福

容器搭建

首先得吹起一个球

根据nasa给的一个经验公式,大概只需要5m/s的风速,就可以把乒乓球给吹起。

放置两个高功率的风扇

如何控制环境呢?

加一个挡板!

模拟一下

左边 无遮板 右边 有遮板

Corexy结构的遮板

整体结构


开始吹球

四分体装配


如果把装配过程看作成一个化学反应,那么根据化学中勒夏特列原理所述:在一个已经达到平衡的反应中,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以风速、低压区位置、子球数量作为改变平衡的条件,观察对最终装配结果的影响。

错误的连接,同性相吸

脉动风速下,错误连接的形成和断裂

多球装配

放置11个表面上随意排布的磁铁的球,进行装配实验。不同于四分体装配,四分体装配实验针对的是一个特定形状的装配,而多球装配实验,部件并没有针对特定形状进行特异性连接的设计,而是随机排布,所以这种装配形式,最终获得的结果并不会是唯一的。

可能的结果

[图片上传中...(image-1e71f0-1563790795679-13)]

多样化结果

趋优的结构

淘汰,不稳定的连接

结论

  • 在合适的环境下,额外增加装配体数量,可以加快装配过程。

  • 通过对环境的调控,可以纠正错误的连接方式。

  • 最终稳定保持的多样性结构,均是满足环境趋优结果。

通过引入对环境变量的控制,是可以对最终的装配结果进行引导的。通过上述规律,与化学生物中的一些规律现象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在化学反应中,通过改变化学反应条件,最终产生的生成物就会发生变化;在物种进化之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最终能够在生存竞争下存活下来的物种,是满足自然选择的条件的。这一方面说明在不同学科,不同尺度下,这些规律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这些规则,对机械装配、结构设计有着更加深层次的指导意义,利用自组织的“趋优”性,对实际的生产装配目标,进行优化创新。

结语

在学校,还可以做一点很学术,很没有经济效应的事情,但是毕业了在外面,就不能随心所欲的做点有趣但是不怎么实用的事情了。对于这个毕设,其实我最初的初心,就是把我大学所学的所有都打包运用一边,实验台的搭建,到后期的控制程序与电路调试,再到机器视觉跟踪,生成算法编写,也算完成了我的任务啦,不过也非常一路上帮助我的朋友,郑博对我的数控遮板固件选择的指导,蓝河对我装配对象与实验设计的建议,Origamidance对我的生成模型算法的指导,钱宽、宗霖同学对机器视觉方面的算法入门,李森同学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对连接方式提供的建议,丝瓜在视频、摄影上的帮助,还有同个课题组的学弟学妹们一起帮忙对实验数据的处理。

千言万语,一言难尽,那就祝大家,毕业牛逼!

参考文献

[1]Self-assem-blyofmesoscaleobjectsintoorderentwo-dimensionalarrays.BOWDENN,TERFORTA,CARBECKJ,Science. 1997

[2]Two-dimensional crystallization. DENKOVND,VELEVOD,KRAL CHEV SKYPA, Nature .1993

[3]Micro robot sand micro mechanicals ystems. TRIMMERWSN. Sensors and Actuators .1989

[4]AirbagsbomwhenICaccelerometersees50g. GOODENOUGHF. ElectronicDesign . 1991

[5]邓凯,夏善红.微型器件的自装配技术[J].微纳电子技术,2003(01):25-29.

[6]单鸿波,李淑霞.产品DFA相关研究现状及展望[s].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7(11):22-27.

[7]杨波.面向机械产品生长型设计的广义装配原理理论与技术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05,4.

[8]黎军,师汉民,刘曼西.基于仿生的自组织成形原理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8(4):705一707.

[9]戴汝为.复杂巨系统科学—一门21世纪的科学[J].自然杂志,1998,19(4).

[10]PierreMassotte.Self-Organization:ANew Aproach to Inprove the Reaetivity of theProduetionSystem[C].1995,10(1):23-32.

[11]李铁萌. 机械装配结构组织性分析及自组织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Tie mengLi,Wenjun Hou.Self-Organizing Assembly Pervasive and Data

[12]FROMAUTOMATED TO AUTONOMOUS ASSEMBLY[J].MIT Self-Assembly.2017

[13]Self-AssemblyLab, MIT. Self-Assembly-Line[EB/OL].[20190107].https://selfassemblylab.mit.edu/self-assembly-line/.

[14]Self-AssemblyLab, MIT. Fluid-Assembly Chair[EB/OL]. [20190107].https://selfassemblylab.mit.edu/fluid-assembly-chair/.

[15]Self-AssemblyLab, MIT. Self-Assembly Cell Phone[EB/OL].[20190107].https://selfassemblylab.mit.edu/cell-phones/.

[16]RubensteinM, Cornejo A, Nagpal R. Programmable self-assembly in a thousand-robotswarm[J].Science, 2014, 345(6198): 795-799.

[17]SuzukiR, Yamaoka J, Leithinger D, et al. Dynablock: Dynamic 3D Printing for InstantandReconstructable Shape Formation[C]//The 31st Annual ACM Symposium on UserInterfaceSoftware and Technology. ACM, 2018: 99-111.

你可能感兴趣的:([毕设] 更大尺度下自装配规律探索-基于乒乓球的气流无序装配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