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到达”之外的东西,才是骑行真正的意义

“ 我习惯以骑行开启新的一天。

运动的过程,心跳和呼吸的声,

无时无刻的提醒我,你还活着。”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Ken Goh ,上海RideNow Cycle Club (后文中简称为 RNCC)骑行社群的创始人坐在我对面,脸上露出标志性地笑容。

在一个被媒体舆论塑造为手握保温杯、枸杞不离身的年纪,这个生于新加坡、如今定居于上海的男人仍旧保有与少年无异的笑容和蓬勃的活力。将爱好经营为事业之外,骑行也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事实上,在成为 RNCC 的创始人之前,Ken 先后辗转于故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从模特、厨师、摄影师,再到公关公司商业顾问… 看似频繁的跨界并未让他疲倦,身份与地域转换的背后是对于生活始终如一的热爱。

“小时候,自行车可以带我去任何地方”

△ 童年时的Ken

10岁之前,Ken都生活在新加坡乡下。小时候的Ken 体力格外旺盛,每日爬青龙木树、抓蜘蛛、捡榴莲,南洋土地独有的自然风物滋养着Ken小小的身体。在奶奶的自行车后座上,他第一次爱上了骑车。

“小时候,每天早上我都坐在奶奶的单车上,跟她去市场买菜。奶奶边骑车边跟我聊天,路上我还能看看风景。”说起童年,Ken 有抑制不住的快乐,而当他拥有了人生第一辆自行车,可以自己去到奶奶家,更让他感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 在生命的起初,骑车这件事在 Ken 心里烙下的印记是无尽的自由与温暖。

后来,少年长成,学生时代的 Ken 仍旧是学校里的体育活跃分子。玩过滑板,当过中学乒乓队队长后,因为不满意自己过于削瘦的身型开始健身,直到被模特公司相中。—— 其实回头看,Ken 在自己热爱的每一件事情上都有同样的钻研、执着与热情,喜欢健身就一路成为男模,去餐厅帮厨于是偷师成为专业厨师,从被拍到拍人,因为对镜头的着迷水到渠成地从男模成为摄影师,举办过不止一次个人影展。

机会不断地出现,开了挂人生背后是Ken善于把握机会的果敢和外人看不到的汗水。而频繁地身份转换和穿梭于不同城市的忙碌之外,运动其实从来没有从他生活中离开。儿时的种子也默默生根发芽,在兜兜转转后再次相遇。

骑行的快乐本应属于每个人

2008年, Ken 以摄影师的身份参与跟拍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跟骑行者的接触中,Ken 一下找回了童年的自在。回到上海后,他就买了自己第一辆  Santa Cruz Heckler 山地车,开始跟随专业选手训练、参加比赛,并逐渐在职业骑行圈子里有了许多朋友。

不巧的是,因为缺乏经验与不当地训练方式,一年后Ken不得不由于韧带拉伤暂停训练。但在休息的那段时间,他对骑行的思考反而收获了更大的突破:专业往往意味着克制与理性,却少了一些人情味。他回想起在一月一次的职业训练中,选手们不仅要大费周章地离开市区两三百公里,去到无锡、惠山,专注地练习更是让他们连say hi 和 Say bye 都来不及说,这样的方式让 Ken 总觉得少些什么。而曾经在澳洲的一段经历让他更加认定了当时尚处在雏形的创业理念。

2015年,Ken 曾经去到墨尔本拜访成立于1986年的澳大利亚自行车店 BikeNow 创始人Warren Cay 。在整整两天的交流和实地体验中,Ken 收获了许多路线设计、跨境骑行的宝贵经验,但在此之外,此行对Ken最具启发却是整座城市浓郁而成熟的骑行文化和 Cafe Culture。

“ 在墨尔本,骑行不是一个单独的运动,而是像高尔夫一样的社交方式。” 跟随Warren 骑行的两天里,几乎所到之处的每个 cafe 都有熟识的骑手来打招呼、喝杯咖啡再聊上几句。人来人往的 cafe 成为骑行者们相聚的驻点,而 bike friendly 氛围流动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 墨尔本街头

“ 所以我想,中国为什么不能这样?” 

2017年4月,RideNow Cycle Club 正式成立并成功组织了第一次线下骑行活动。这是一个没有门槛的社群,只要有车、爱骑车,就可以加入。

RNCC 将专业骑手视为恢复训练的 “休闲骑” 正式纳入 training line,以28km / 小时的速度让新手也可以迅速融入。俱乐部没有森严的训练机制,途中允许两人并排骑行,如果有人爆胎,大家也会停下来帮忙,不会让任何人掉队。社群的氛围成为 RNCC 的基调,也为之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到目前为止,RNCC 的成员已经由 20 增长到500多人。其中包括中年骑手 —— 安吉万豪酒店的总经理 Alfred ,也有通过骑行战胜抑郁症的波兰摄影师Marcin Urbaniak。在RideNow的记录中,现在的 Marcin 拥有8辆自行车,收养了11只猫,为活着而感到高兴。

在一次次骑行结束的 cafe 聚会中,RideNow 逐渐成长为上海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的骑行组织。兴趣、友谊与商业融合的水到渠成,而在 Ken 这里,如何把生意做的有趣,如何把爱好做成生意似乎从来都不是问题,因为 “ 热爱是最大的动力。

那些比 “到达” 更重要的东西

随着俱乐部人数的壮大和成员水平的分化,Ken 重新将目光锁定在更富挑战性的目的地。以上便是去年10月RNCC 在林芝到拉萨组织的骑行记录。

和往常一样,Ken 在活动前期就带了同伴去考察,在Strava (记录骑行路线的专业手机应用)上收集相关路线,再根据团员们的水平和需求进行调整、再设计,但到达林芝的第二天就不断遇到突发状况。向海拔 4728 米的色季拉山垭口行进的途中,复杂的路况,不断出现的大坑,高原反应对身体素质发起的挑战,或是路上突然蹿出的小动物给骑行设置了重重挑战。

“路途的艰难都在他们脸上,但运动的迷人之处却也在此。” 艰难的过程历历在目,但回忆起来,Ken的脸上更多是兴奋,   “ 当身体到达一个极限,疼痛不断袭来的时候,身体会跟自己说‘停停停’!但如果你咬牙坚持。过了那个临界点,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比起外部的变化和刺激,这种内在的突破和成长显然更让人沉迷。

△ 林芝复杂的地形和气候对骑手们是不小的挑战。

从山体到山顶,骑手们经过了四季。但一路上的风光犹如神迹,立于天地间,每个人都有种莫名的感动。

△ 一路上的所见风光犹如神迹

接触骑行的前几年,Ken 与所有只身上路的骑手一样,想要不断征服新的山峰,完成新的挑战。但随着一场场骑行活动完成, 当他不止一次被自然的壮美震慑,被来自陌生人的微笑温暖,被团员相处的细节所感动,这个想法也在一点点被撼动。西藏骑行的途中,有一只小黑狗一路跟着他的车轮奔跑。山路蜿蜒,天地辽阔,只因有这样一个沉默而忠实的陪伴,这一趟行程平添了许多感动。

“ 渐渐地,就觉得竞争不是那么重要了,更愿意享受这个过程,想带更多的人一次次回到那个地方,感受属于骑行最单纯的快乐。” 


△ 藏民家中的晚餐。

随着眼光从远方落回当下,骑行在提升体力磨练意志的同时,也锻造了 Ken 的心性。“唯一遗憾的就是,人会老,体力会下降。所以我更希望能够尽可能地把好的路线和当地有影响力的车手都带进来,打造一个平台,让他们互相带动,让更多人享受骑行的快乐。”  

从新加坡到上海,Ken 也从儿子成为了丈夫与父亲,如今,小小Ken 也有了自己的第一辆单车,调皮的样子和儿时的父亲如出一辙。“ 我希望他能享受单车带来的快乐,这是比任何比赛冠军更重要的事情。”  Ken 对我们说。

△如今,小小Ken 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可以跟爸爸一样在轮子上探索更大的世界。

 Ken 的单车摄影日志

        

2016年4月和BikeNow创始人Warren Cay在墨尔本骑行。

2017年8月, 我们车队Siew Kam, Tim,& Adrian参加了Rapha Prestige, 路上和香港的RCC会员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了一个非常艰难的175公里挑战。

2017年10月,带着6个国家的车友一起到达了西藏。出发前大家都非常的炫酷!

2014年11月,当时我还在笑他们中年危机,这么老了还在骑车。是他们害了我。中毒最深的原来是我啦。

2015年菲利宾Boracay,Boracay 海滩,晚霞美得跳起来!  

文字 / Leah

图片 / Ride Now, 部分来自网络

“寺库 · 生活方式” 

让每一个日常生活的切片成为灵感发生之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到达”之外的东西,才是骑行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