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材

一、什么是选材

选材,就是作者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用来表达自己文章内容的具体事例素材。

二、选材的原则

围绕中心来选材,不偏离主题

明确文章中心主题,选择二至三件典型素材来写。很多学生会选择契合主题的名人名言、有说服力的名人故事、寓言故事、历史典故作为典型素材,其实不是这样的,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生活中的小事被利用的好,也可以是典型的写作素材。明确文章中心,无论是叙事、记人,还是状物、写景,都要根据文章中心来进行材料的取舍。如过所选材料与中心不符,即使材料再生动也是不成功的。相反,如何材料切合主题,那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选材要真实,切勿生搬硬造

生活即素材,鼓励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积累作文材料,作文素材源于我们生活,因此要鼓励孩子,从我们身边的事物着眼,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思考、去积累、去交流。

习作是小学生真情实感的反映。生活中学生会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比如,一次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学习中表现好被老师表扬?自己做了一件错事,事后感到后悔;自己不经意间帮助了别人而感到心里特别自在,那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动一定会回味悠长。再比如自己第一次做饭,第一次登台演讲,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家,第一次走亲戚等等,都可以写进作文里。因为作文的选材来自于自己的生活,既真实,又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何乐而不为呢?

选材要典型,与文章主旨相吻合

典型性材料具有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做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发现、选择典型好比采掘“璞玉”,而写作典型材料,则如加工“琢磨”。有了璞玉,再加上精雕细琢,才能创造出上乘玉器。从一定意义上说,典型选择是否正确,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典型性,是否具有真正的使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成败。

选材要新颖,做到人人心中有,各个笔下无

 1、紧扣主旨。主旨是选材的依据。选材时,要从表现文章中心的需要出发,严格区分主次,确定取舍。一方面要善于抓取主要材料,衬以相关的次要材料;另一方面要大胆取舍,一切与文章主旨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无论多么生动,都要坚决予以舍弃。只有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典型材料,文章才能以少胜多,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2、力求新颖。选材贵“新”,最忌拾人牙慧,落入俗套。材料要新,但不一定全是轰轰烈烈的大事或新鲜事,它也可以是一些普普通通的凡人俗事。诸如日常生活中新人新事新风貌,只要它有动人的“闪光点”,也能感染读者,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发现和挖掘生活中这些新的东西,就要看你是不是有心人,有没有一双能认出新东西的“慧眼”,也就是能不能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之美。事实上,普通的闪光之处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巧于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材料

 大凡好的文学作品总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如以“美景”为话题,有学生在题为《扮靓母亲河》中的选材就是范例。文章先写了五年前的母亲河污染严重,臭气熏天,没有鱼虾,周围的树木不能生长。慢慢地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积极主动地筹集资金整治母亲河,三年后,母亲河重新焕发了生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者关注保护生态环境环保这一热点问题,所选材料鲜活,新颖,有特色,得分自然很高。

 4、调动积累。考场作文一般只能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与他人交往的经验的记忆中提取有关材料。这要求要善于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迅速调动自己的相关生活积累,由此及彼、由虚及实、由点到面地展开联想,使记忆库中的材料闪电似地复苏并纷至沓来,从中捕捉到与文章中心联系紧密而又能够索取的鲜活材料。

 5、善于跳出第一人称

许多同学写记叙文,之所以选材思路狭窄,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往往局限于第一人称中。围绕自己的生活经历选材,容易给人真实感、亲切感,当然值得提倡。但是,如果能跳出第一人称的窠臼,突破“我”的局限,选材的天地就广阔了。“我”的事,你的事,他的事,亲身经历,所见所闻,都可通过想像进行艺术加工。这一点也是选材上求新求异的一个重要方法。比如面对“换位”这一话题,有一学生独辟蹊径,将想像的触角远距离延伸,跨越围界,停留在白宫——他以一个伊拉克儿童的身份,写下了《给布什总统的一封信》,要求布什与伊拉克人民“换位”、“如果今天您的国家正饱受战争的蹂躏,您的子民正颠沛流离、无家可归,您会作何感想?……请听听伊拉克儿童的呼声吧!”如泣如诉的文字,反映出作者敏锐的眼光和丰富的想像力。

 6、选材要灵活审视。

考场作文审视材料,要在某个明确的题旨或中心的驱使下,讲求必要的选择性和灵活性。一要有所侧重,突现材料某一侧面的特征;二要变换视角,领略材料不同侧面的风采;三要多层次审视,由粗到细、由表入里、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深入地把握材料与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这样有助于避免选材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选择材料的途径

1、眼观六路,叙写现实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学会用眼睛去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素材,即眼观六路,从现实生活中取材。从生活中选材做到“真、实、小”,即要选真人真事,选小材料来写,以写打动人,以小人物围绕小事件、小场景来突出重大主题。写事实、叙真情,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示例:

刘老师脸上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孙大圣,你来读。”孙胜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在法国……南部……”孙胜的颤音引来了同学们的哄堂大笑。

“啪”,一声清脆的响声班级里顿时鸦雀无声,刘老师把语文书摔倒了桌子上,孙胜吓出了一身冷汗,所有的同学都静静地等待着刘老师“爆发”!

点播:

文段写的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个小场景,来源于现实生活吗,写得生动有趣。作者抓住主人公以及老师、全班同学的表情、神态和动作来描写,将这个滑稽有趣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大家感受到课堂上的“小插曲”的精彩。

教师提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要用发现的眼光是感受生活中的真实素材。

2、耳听八方,唱响时代主旋律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紧随时代选材就要关注时事,观察生活,即眼观六路:着眼于当代热点、着眼当代新风、着眼当代改革、着眼当代科技、着眼当代名人、着眼当代理念。

示例:

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放学后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校园的植树基地,带着提前准备好的树苗以及工具水桶等载下心爱的树苗。每一颗树苗都代表着我们一家人的爱心,更是我们一家人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

点播: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小作者引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诠释了对当代环保问题的关注。贴近人们的生活,可读性和吸引力就进一步增强了。

3、大浪淘沙,选择独特的材料

我们的生活看似相似,但是,每个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成长历程,所以,每个人都会有独特的材料。为了保证选材的独特性,当有好几个材料可供选择时,我们可运用筛选法,按照“新、奇、特”的标准来选择;此外,把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示例:

耳旁生风,爸爸伸出他那粗糙的大手,伸向我的后背、肩膀,把被子压实,不让一丝风溜进被窝。掌心的温度是炽热的,隔着一层被子,我也能清楚感受到热流从爸爸的心脏传向手心,再通过这双手,钻入我的心,就像一道小溪,在我的每一根神经中流淌。这温度,能融化坚冰!一股幸福的感觉直冲我心间。永远记得那双大手,它们,温暖——如春。

点播:

浓浓的父爱融入一件小事中,从爸爸盖被子的角度来感受着广博如山的父爱。温度的传递是亲情的直观感受,更是从细节出发体现了爸爸对“我”的关爱。

四、常用的选材方法

1、对号入座法

对号入座法就是同一写作对象,提出不同的题目,摆出若干条材料确定中心“对号入座”决定材料的取舍。例如写羽毛球赛,可以提出《记一次羽毛球赛》、《一面锦旗》、《失败的教训》等不同的题目,然后,摆出以下材料,自己确定中心,决定取舍:

比赛的时间、地点、

赛中每个选手的神态,以及比赛的热烈场面。

我们班的选手打出了水平。

我们班的选手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观众的表情和态度。

我们班教室内挂着一面锦旗的来历。

比赛结果等。

如果以《记一次羽毛球比赛》为题目,就把材料1257对号入座。如果以《失败的教训》为题,就把材料1457对号入座,如果以《一面锦旗》为例为题目,就把材料1367对号入座。

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把掌握的材料用简明的语句一条一条地列出来,把这些材料进行比较,选取最能表现主题的具有典型性和新颖性的真实材料。用比较法选材的具体方法是:

1先罗列几个材料,再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最能表现主题的材料。

2把获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分清主次。

3区分材料所反映的是事实的本质还是非本质,以决定材料的取舍。

4区别文章的内容重点和非重点,所考虑用的材料在写作时的详略。

练习题:

掌握以下材料,根据“助人为乐”这个中心,应该选用哪些材料呢?

★1、小明天天帮助妈妈做家务。

★2小刚为了帮助小伟做功课,放弃了下午的一场电影。

★3小明经常帮助爸爸到责任田里薅草间苗

★4家里来了客人爸爸让小明去买啤酒,二话没说就去。

★5小明去姥姥家的路上,碰到一位问路的老奶奶,他照着看老奶奶拿的地址,花一个多小时,把老奶奶送到亲戚家。

★6小华喜欢打乒乓球,技术很高,在全市小学生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冠军。

通过比较,材料★2和★5为材料写作文。

别出心裁法

一、联系课文语句进行写作语言教学

在我们的日常写作训练中,学生的语言运用往往比较平淡无味,语言的生动性欠缺。我们语文教师往往要求学生用词活泼,尽量应用修辞手段,但是实际的写作效果不尽人意。怎样让学生的写作语言变得生动耐读成为师生面临的难题。我们如果把这一难题放到日常的课文教学中,日积月累,我相信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俗话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只有准确、生动的语言才能感染读者,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把精美的语句摘抄下来,用在日后的作文写作中。

二、深入感悟素材进行写作结构教学

小学语文重点训练记叙文的结构、特点等,在训练学生写记叙文的时候,首先要谋篇布局,构思好作文的结构。如果只是提问学生记叙文写作有几种结构,学生未必能很好回答,就是能够回答上来也不一定能够熟练运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记叙文的结构都是十分合理的,并且基本包含了各种结构形式,拿来直接进行作文结构的教学,就是非常好的素材。

  

三、善用课文内容素材进行写作选材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都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都有一个同感,那就是大部分学生的作文素材写来写去都是围绕那几件事情去写,不是半夜发高烧母亲背着自己送医院,就是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突然暴风骤雨父亲冒雨前来接我,学生作文中的所有事例从小学用到初中,甚至高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不是学生身边没有美的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缺少感受美好生活的心态。我们的学生缺少感受生活的能力,如果单靠语文教师苦口婆心的解释,苦口婆心的要求学生多观察生活、多感悟生活,学生是不会做的,也做不到的。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写的素材。因此,指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作为写作素材就是一个很好的发现生活中写作素材的途径。课文中的素材大部分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讲一个复杂的故事,但是这个复杂的故事是由许多的小故事组成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在引导学生选取素材的时候,可以从这些小故事入手,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小事,把这些小事用一个中心串联起来,就组成了可思可写的作文内容。例如,鲁迅的《朝花夕拾》一课就写了鲁迅小时候很多的童年趣事,这些童年趣事就是鲁迅的一些很小的故事。在百草园里观察各种花草、各种动物,听妈妈们讲故事,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等,这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作者能够从这些小事中发现美,发现生活的乐趣,从这些小事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和素材,这种“以小见大”的选材方法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