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红尘.......

希望有颗心,不是玻璃心

偶然在微博刷到了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主角是章子怡,于是在无聊之际点开看来。

看完到拿起手机打字脑海里还有整部电影在放映,那个相遇时那个穿红棉袄女孩给的不经意的一眼,那个倚在门框上等待的一眼,还有配合那个眼神给的细腻微笑,一直还游荡在我的脑海里。

有人说,这世界所有的碰巧都是有人在背后漫不经心的努力,是的,那个在等放学后偶遇的姑娘,那个舍近求远挑水的姑娘,那个在鸡刚打鸣就起身做饭的姑娘,那个每天都拿着那个青花瓷碗盛饭的姑娘,只是简单的希望,希望他吃上的是她做的饭。

电影故事里面不能改变政治,而政治也无法改变他们的爱情,作为一个右派,他听说她病了可以逃回来,而那次逃的代价也让她们的相遇多等待了几年,那个在风雪里等待的眼神,那个脸庞,那个背影,仿佛像电影里每颗精心挑选过的树一样挺拔,一样耐人寻味。


如果说印象最深的还是慌慌张张端着他爱吃的饺子飞奔追出去的那个画面,从欣喜的换上了那个红色的棉袄,戴上他送的夹子开始,在那个黄色背景画面里面飞奔着,心碎着,努力追赶直到摔倒的无奈和失落,连回去提着那个破碗的背影和姿势都觉得疲惫和难过......让人放佛只有一个躯壳在行走。我们每一个人都为爱情努力奔跑并摔倒过,只是有些幸运儿,遇到了能够珍惜的人并可以感知到幸福的人。

比如当他那次离开再次回到她的身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比如学校的屋顶延续着只因为有她织的那块红布,比如看着她在挑水他也拿扁担出门挑水。最重要的是,在看到她的每次刻意的举动都回复过去是那种一眼万年的眼神,只要一次都足已温暖余生,而他,给了全部的感觉。

还给了全部的回答,是因为那句,你知道不知道明天是我家吃饭?

“我知道”,斩钉截铁的回答,不言而喻的默契和美好。


一颗树

而电影到了后期我几乎是有点哽咽带着强忍泪水的感觉看完的,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人,是在无私奉献着。然说:人一定要做到一定位置才可以才有能力去帮助一些人,那么,这样的人是一定会有,但怎么去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俗话说是有钱有势,只是被利益驱使在这个时代的我们,欲望永远是一个没有尽头的枯井,不会满足,没有尽头,而有能力的人还有更有能力的人在替代在奔跑。

而我们每个人也许都要等到年过半百才懂得人活着要温柔待人,而年过半百,拥有的和不该拥有的也许都应该拥有了。

而那个时候,教书育人、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是需要有人去用一生奉献的,而那个老头在死的时候还是为了学校的筹款而奔波,他也没有想到在他死后,那些教过的学生们从天南地北赶在那条风雪交加的路上,每个人心甘情愿的去替换,看着那个一直没有声音的画面我差点就哭出了声音,只是真心的希望每一个人都善良一些,而希望这些善良的人都有好报,都能遇到一个用青花瓷边装葱油饼的温暖姑娘,那个听了四十年他读书的声音都觉得好听的姑娘。


如果没有住在一个人心里就不算活着

当然,每个人都期许着一段美好的爱情,当皱纹都爬满脸上,她还可以说出那句以后再也见不到你父亲教书了那句话的沉重。

而如今这个社会,爱情来得太快,去得也快。恍惚间以为只是自己做了一场梦,只是碰到的人分噩梦和好梦而已。

而我,固执的把自己标榜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可以靠爱情的温度来温暖此生的人,被伤过,同样也被温暖过,只是经历过懂得了一切道理的时候我才明白,在时间的浩海里,我们需要的东西可以很少,只是一份填饱肚子的饭菜和可以安身的小屋,但是,我们有时候需要的东西又很多,比如一份真心。


温暖

没烤过火的人不知道火的温暖,没有被善良温暖过的人不会体会善良,没有付出过真心的人不配拥有爱情。最后附上最近最喜欢黄永玉先生说可以刻在墓碑上的五个字:爱,怜悯,感恩。

愿用余生真实感受去理解这五个字的真谛,同样,也献给所有爱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俗世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