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写作 反思 实践——《2022年新教育实验研讨会》观后感

        在7月8号到10号,我通过网络在线观看了《2022年新教育实验研讨会》的直播,再次被深深地震撼。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新教育写作——师生共写随笔,首先由四川广元旺苍县教育局殷局长讲述了旺苍县新教育实验区叙事,接着是专业引领板块,1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教育优秀践行写作者分别做了生命叙事和经验分享,最后由朱永新教授做年度主报告。整个研讨会紧扣写作这个主题展开,由县区影响到专业引领再到专家点评,干货满满,使我收获良多。

      这1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校长及教师的分享带给我许多启示。来自江苏泰州的陈冬梅老师用放大镜发现孩子的亮点,把美的发现发表出来,用“发表”的力量培养出一批批的“小作家”,让我敬佩不已。除了语文学科的写作还有别开生面的多学科写作,例如江苏南通的数学教师茅雅琳老师倡导“趣动数学”,鼓励学生写数学小论文,使数学学科也充满了诗意和趣味。河南开封的科学教师石星星老师指导小学中低段学生开展写绘科学作业,带领小学高段和初中学生来写科学论文,以读促写,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师用自己的写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与学科发生链接,产生了神奇的作用。除了教师与学生的共读共写,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共同体写作模式的产生。如湖北松滋市的黄华斌校长带领学校教师团队一起来编写生命叙事,江苏新沂市的任敬华老师总结出了“弘毅读写模式”,山东滨州的卢振芳老师和四批孩子共读共写共同编织。师师之间、师生之间共读共写,成百上千篇文章已经在重要报刊杂志上发表,尤其是管建刚老师坚持20年读写实践出版20本书,这些数据是多么惊人啊!这是他们用赤诚的热爱与坚持的力量书写的传奇啊!

        李镇西院长把这些教师总结为三类:热爱写作并拥有写作天赋的教师,原本不喜欢写作、不擅长写作的教师慢慢地发现自己可以写作,还有一类没有出版过书籍但是感到写作有助于自身成长并坚持写作的教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坚持书写,带动学生和身边的教师一起共读共写,自己发光照亮自己并且照亮了他人,组建共同体实现专业成长。我也在心中盘问着自己:你属于哪一类教师呢?我热爱写作却没有天赋,知道写作可以帮助自己成长却害怕写作。我想主要原因还是自己阅读太少积累的不够,感觉自己太过贫乏不敢轻易动笔。李镇西院长提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要做到“四个学习”和“四个不停”。“四个学习”就是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己学习,向学生学习。“四个不停”是指丰富的实践、深刻的思考、广博的阅读和专业的写作。实践好比是双腿,思考是大脑,阅读和写作就是双臂。他告诉我们,教育写作的根本目的不是发表而是反思,反思即成长。我们要做到有思考的实践,有实践的思考,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由优秀教师向卓越教师的“最后一公里”的迈进。我要努力争做一个身体健全热爱读写的新教育践行者。

        李庆明院长在点评时提到了写作的四大法宝:第一法宝是源,即感悟而动。写作来源于生活,孩子的生活、家庭生活、教师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是我们写作的来源,我们平常要强化生活的感受,注重生活的积累与感悟,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第二法宝是流,即以读促写。在读写之间保持一种张力,不能全信书,要有自己的想法,融会贯通,化为己有。如果整个人生为十分的话,我决定要拿五分用来生活,三分用来阅读两分用来写作,这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第三法宝是心,即情动于衷。我们在写作时要将真情、深思、构想和想象融为一体,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第四法宝是辞,即咬文嚼字。就是我们在最初学习写作时还需要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推敲琢磨方面加以训练,不断地修改成章。这四大法宝让我十分受用,这些方法都是平常教给学生的,但是自己却懒于使用,以后要从这四点入手开始行动。       

        在研讨会的最后,朱永新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主报告《写作创造美好生活》。他倡导我们广大教师以学生、教师、父母为三大主题,构建新教育写作共同体,使写作平民化、自主化、及时化,让写作成为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方式,用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进步精彩诠释“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意义,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是呀,阅读是输入,而写作是输出,写作时伴随着反思、提炼、梳理、总结和升华,虽然刚开始写作很难,但是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正如新教育人常说的那样,行动就会有收获,坚持就会有奇迹。我坚持日更13天了,我相信假期的两个月甚至以后我都能够坚持走下去,阅读、写作、反思、实践,这将是我以后生活和工作的常态,对此我很有信心,我充满了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阅读 写作 反思 实践——《2022年新教育实验研讨会》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