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与生命体验

今天是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的第一天,一整天下来,我在他人的分享中看见他人,更看见了自己。今天的“作业”我要从【我的总结】、【我的思考】、【我的觉察】三个方面进行梳理:

今日大合照

同样的课,不同的人听有不同的觉察收获,同个人不同时期听也有不同的觉察收获。我在几位老师高频率的分享中梳理了【我的总结】:

1、(皮孟玲校长):“看得长远,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出来,做得到位。”这是皮校长总结出来她对成长的理解,与其说是她的理解,不如说是对后来人的建议。我在思考我目前处于第几步?我也经历三进三退,大家说我爱折腾,我想是因为我看得长远,想得清楚;当我作为讲师站上讲台,能赢得共情和掌声,我想我说得明白;当我写完《守住界限 遇见幸福》时,我想我写得出来,虽然这一步似乎和“教育写作”还存在一定距离,但我的成长已然被看见。

我的第一本手稿

2、(张文质老师)“成长是让别人成为你,而不是成为她。”早上张老师说我和马老师长得像,晚上栾老师说我像郑英老师,也有人说我像某某,本来对于这样的话我都一笑而过,今天这句话让我特别有感悟,或许哪天听到更多人说“某某,你长得像郑梅英”时,估计我的成长已经在影响他人了。

郑英老师的著作

3、(杨书铜老师)“我没有生活在书香家庭,但我有责任建设书香家庭。”这句话更广泛的理解,我认为“我不是教育专科出身,但我有责任把教育做得更细致”。结合张老师上午说的“教育学要丰富,需要其他学科和专业的支持”,刚开始做家庭教育时我的不自信来自于这点,直到我认真去做,细致出成效时,我才认可自己前面十年的“实践”为现在的“教育”提供了底层的支持和帮助,张老师说“家庭教育需要回到真实的情境中去”,我以为他来拯救我这只千里马了,但他又告诉我“做好自己的千里马,不要等伯乐来,万一伯乐不来呢?”所以下一步,我需要的是影响自己,做自己的伯乐,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今日我最想分享的一句话

听了一天的课,有收获,也有思考,【我的思考】有:

1、(张文质老师)写作要有倾诉者,需要有对象感。我们写作过程中出现的人和事,虽然没有点名道姓,但是否也需要照顾到被写对象的感受,是否涉及到侵犯?

2、今天对已经出书的老师们的书产生了兴趣,为何网上都搜寻不到?出的书去哪儿了呢?

3、【论坛】和【闪电演讲】的区别是什么?字面理解截然不同,但上课形式却如出一撤。

我和我的小组

以上是我对课程和课堂的梳理,接下来说说【我的觉察】,这是对自己的提问和能如何做得更好的建议:

1、开了很多场的公开演讲,为何当讲师时更自信,信手拈来、侃侃而谈?当学生时却会紧张,逻辑不够清晰,表达不够顺畅?

2、我在鼓励组员们上台展示时,更多是要把机会留给他们还是自己有退缩的嫌疑?

3、选组长时,是(主观上)我的表现不够亲和力和感染力,还是(客观上)桌子的距离影响了选择?

带着以上三点觉察,继续期待接下去两天的课程,感谢今天分享的每位老师,从大家的故事中我有了更深刻、更形象、更具体的生命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与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