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有感2

今天继续共读张展晖老师的《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这里有一个非常好的问题:什么是这个碎片化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美国运动医学会给出过这样一个健康体适能概念:

每天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工作和学习,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能积极应对突发身体状况。

这对现代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高的要求,可以说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体能状态,而上述概念的核心词就是“精力”。

那如何来定义精力呢?

张展晖老师认为,精力包括身、心两个层面,包含体力、专注力、意志力等多个维度。

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谁的体力充沛,专注力和意志力强,在竞争中胜出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要做到这些,不做精力管理和规划,一切都是空谈。

那怎样才算做到了精力管理呢?

主动全面掌控自己的体力、专注力和意志力,让自己长期保持收放自如的状态,有可持续的信心和能力去应对挑战和变化,这就是精力管理。

大家注意,在这个定义中,特别强调的三个字是“可持续”。

一时的精力充沛不难,不做管理也可以达到。但精力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之后又跌到谷底,或靠外在的短暂刺激获取一时的巅峰状态,都不是精力管理的正确打开方式。

对此,张展晖老师举了一个例子:记得我在体育学校篮球班的时候,篮球班要和田径班比赛800米长跑。我们篮球班的参赛同学听到枪响后就飞奔出去,速度和短跑的速度一样快,前400米遥遥领先田径班的同学,可是因为前面跑得太快,身体能量消耗过大,在后400米赛程里,速度一下子慢了下来,被田径班的同学轻松超过。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因为篮球班的同学没有管理好自己的体力。

精力管理也是一样。

精力需要管理,需要规划使用,因为它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流动的,表现会有高低起伏。如何做到使用精力时更加平稳?如何使它的分配阈值更高?如何在管理中找到赋能?如何做到精力用之不竭、生生不息……都是精力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展晖老师提到的这点,我非常赞同。其实一个不会管理精力的人往往觉得精力是有限的,认为一个人是不能同时处理很多事情的,但是当我看到我的老师金杜,她一天24小时可以完成5个不同地区的行程,处理各类课程。她作为一个创业者,同时又是一个孩子妈妈,自己要上课、还要讲课、开发布会,金杜老师是怎么做到的?她说:“外头事再忙而心里不忙,手头事再多而心中无事”。

金杜老师从6个方面结合来分析:

1、时间永远不够用。要建立轻重缓急概念。

必须立马要做的,一定要马上做!而不是等一会儿。这样事情就不糊堆在一起。多想哪些重要而非紧急的事情。就不会有那么多着急的事情找你。

2、执行力强,这肯定必须。

凡事要有节点,不堆事情。不追求完美。先完成再完美。

3、能够同时做的事情,一起做。

比如我走路上班,路上可以听一个语音课程。比如约2-3人同时开会和吃饭。比如一边做spa,一边约闺蜜开会。很多事情都可以一起做,工作和生活两不耽误。

4、上午不出现在办公室。让员工独立完成工作。而不是让猴子爬上身。

通常老板不在,员工的工作效率会更高。

5、轻重缓急排序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就是哪些事情很重要但不紧急,比如婆婆的生日一定必须要参加。比如孩子的重要演出,一定要参加。

6、最后,学会花钱。

一切重复性劳动,都花钱找人搞定。自己不开车。这样就多出来至少30分钟。比如搬家。搬到走路可上班的地方。这样你可以多出来30分钟。不那么重要的事情,比如送孩子去补习班,找人接送。

其实金杜老师的事例也证明了精力管理的重要性。我们要把精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那些次要的,替代性的工作,花点钱,交给别人就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有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