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读书的事

多年前看资料。说国外一项研究发现,人与人之间差距,是在16岁之前拉开的。16岁之前,在餐桌上,父母都用了多少词汇量同孩子谈话。词汇量越大,孩子将来的成就就越大。而父母的词汇量有赖于他们的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和阅读的量。

刚才,听梁冬、吴伯凡的《东吴同学会》,也谈到这个论点,说美国的贫富差距和阶层固化,追根溯源,追到孩子早年的词汇量。

细想也很自然,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早年,我们输入了多大的词汇量,后来,我们的思维的表达就有多大的自由度。思维的自由度有多大,我们的生活、工作的自由度,相应也就有多大。

当今,是语言匮乏、过度简化的时代。吃饭要快餐,文化要快餐(好在当年微博140字的限制没有了),语言要简化……等等。如“然并卵”,“细思极恐”之类的流行,细想,这是可怕的。

写至此,我突然想起,当年,日本侵略东北时,提出的,要灭一个民族,要先灭她的文化。所以,他们在东北办了那么多学校,推广日语。值得庆幸的是,中华文字、文化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即使遇到南宋末年那样的崖山之战,也不会灭绝。中国字,仍是方块儿字。

文以载道,文字不灭,道就不灭。所以,我们要传承我们的文化,不能不读书。


前几天,看过吴军的专栏文章,《我给中学生的书单》,(原文,附后)对照一下,甚是惭愧。盘点一下,

文学类

金庸只读过一小本《碧血剑》;

琼瑶的没有读过;

鲁迅的《呐喊》,只读过课本上选的;

《红楼梦》,刚刚听过一遍朗读版;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读过一遍;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读过一遍;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倒是读过一遍;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没有读完过,打算最近读,借来了;

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读过一遍;

《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读过一些篇章;

菲茨杰拉德《伟大的盖茨比》,也算读过,不过忘了;

钱钟书《围城》,这本是少数读过两遍以上的书。

哲学类

文中提到的三本,均未读过;倒是读过《通俗哲学》、《爱因斯坦文集》、《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思想史》(简本)。

思维类

万维钢《万万没想到》,未读过。

科学类

霍金《时间简史》,未读完。

另外,

《史记》读过一部分;

《国学治要》大略读过一遍;

《傅雷家书》读过三四遍;

《领袖们》读过一两遍。

盘点吴军的那个书单,我就明白,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人们讲培养一个富翁,一代人就够了;而培养一个绅士,则需要三代人。而培养绅士,必从读书开始。退一步想,我们即使不为了培养绅士,只为了培养自己的情趣和影响孩子的情趣,也去阅读吧。况且,读书也是一件门槛非常低的事。只要愿意,人人都能做到。当然,最好阅读纸质书。


附录:第249封信丨我给中学生的书单

吴军

昨天我聊了在高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要做的几件事情,其中需要读的书的书单没有列出来,这个比较长,我今天专门用一封信的篇幅分享与你。如果你不是这个年龄阶段的人,我希望它们对你也能够有所启发,也欢迎你把这份书单分享给你的学生朋友和他们的家长。

既然是在进入大学前应该读完的书,那么很多读者肯定已经读了其中大部分书籍,不过如果已经高中毕业了,又有一些书没有读,不妨读一读,那些书真的很好。不过,很多好书没有放在里面,因为到了大学还可以读。另外,我自己的书就不推荐了。我将这几十本图书分为了6类。

一、文学类(18本)

1.金庸和琼瑶的书各一本,随便读什么,长篇的比短篇的好。

金庸和琼瑶的书算不上经典,但是对于了解中国人的情感还是很有帮助的,关键是那些书情节都很吸引人,读起来很省劲。很多人不喜欢阅读是因为读不下去。这些书虽然通俗易懂,但是文笔非常好,可以作为写作的范文。

很多人觉得读了这些通俗的小说不够高雅,要知道,简∙奥斯丁甚至莎士比亚的书在他们的年代都是通俗读物。当通俗小说流传下来了,几百年后如果还有人读,就是经典。

2. 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要了解中国,必须读这本小薄册子。

3. 《红楼梦》,这个不多说了,我在之前第194-197封信中详细介绍过这本奇书。

4. 雨果《悲惨世界》,它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人性,并且教会我们爱比恨更有力量。

5. 罗曼∙罗兰《贝多芬传》,很薄的一本书,告诉我们什么是英雄,怎样才能成为英雄。

6. 乔治·奥威尔《1984》,这是著名的左翼进步记者奥威尔在经历了西班牙内战后,反思人类的行为,写下的政治寓言式小说。几十年后,很多现象居然在他的书中已经讲到了。它告诉人们什么是自由。

7. 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进入大学后,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维特式的烦恼。

8. 贾平凹的小说,随便看上一两本,最近10年比较好的是《秦腔》和《古炉》。虽然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是我个人觉得贾平凹的小说写得更好。贾平凹对社会观察的视角非常独特,写作的切入点与众不同,而他对人物内心的情绪的描写非常细致准确。总的来讲,贾平凹的作品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甚至没有什么金句格言,但是他时不时地在文字之间流露出的“偶然”的感悟,不乏哲理,让人回味。

9.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女生尤其应该读读,思考一下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10. 司汤达《红与黑》,法国大革命后的祁同伟的故事(祁同伟是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中的一位出身贫苦,但是后来为了往上爬和捞取私利而不择手段的人)。它讲述了一个逆袭的屌丝的阴谋与爱情的故事。思想性和文笔在众多法国名著中也是翘楚。

11. 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可以帮你了解一下优雅的贵族爱情。

12.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读完这篇名剧,可以真正理解什么叫做“戏剧化”。另外也推荐《罗密欧与朱丽叶》,如果有时间的话。

13. 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这本建议你读英文原文(并不长),可以练习一下英语。我一直是把富兰克林当作我的精神导师看待的,以后我还会用三封信的篇幅介绍他对我的影响。这本小册子,则是我最早了解这位美国国父的入口。我在前面第99封信《我为什么倡导保守主义》中也简要地介绍了富兰克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回过头来读一下那封信。

14. 木心《文学回忆录》,这是陈丹青在大学听木心讲课时做的笔记,里面透出木心对中外文学的深度思考。

15、16. 《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要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要从这两本书入手。至少将来找男女朋友也用得上。如果你是一个理工男,这两本书还特别有用,因为总不能和女友谈编程或者机械原理吧,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比学霸们的考试成绩更能打动人。

如果想装得老成点,几句《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作)里的“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说出来也会让人感慨,当然更重要的是你可以通过它们理解李白等人的心境。

17. 菲茨杰拉德《伟大的盖茨比》,这本书文笔极其优美,如果能读英文原文,推荐阅读。但是故事性一般,因此如果读中译本,就算了。

18. 钱钟书《围城》,这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深入刻画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百态和个性,全书诙谐幽默,可读性很强,里面的内容已经在今天人们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被引用,没有读过的话,在大学交流都成问题。

二、历史类(4本)

1.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Ezra Feivel Vogel)其实是一位美国人,虽然名字像是中国人。他是哈佛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要了解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可以从这本书着手。这本书并不是邓小平传,而是对中国惊险崎岖的改革开放之路来龙去脉的描述,读懂这段历史,就能体会我们这些“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的人的现在和未来。

2. 基辛格《论中国》

作为促成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辛格博士,看待中国比我们自己看得还清楚。几年前他在Google讲,自己到中国多达60次之多,见到过从毛泽东开始的中国历届最高领导人。另外,如果有能力,最好读一下英文原版书,因为里面的内容多得多。

3. 房龙,任何房龙的书都值得读,他是一个能把历史写出趣味的人,如果只读一本,就读《人类的故事》吧。

4. 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我的《文明之光》一书就是受他的启发,他通过写历史片段描写了一群历史上的伟人和改变世界的重大事件。另外书的译者舒昌善先生有着和茨威格类似的境遇,因此他的翻译很忠实于原意。

三、哲学类(3本)

1.培根《培根随笔》,这其实是他的散文集,文笔极其优美,而且充满哲理和智慧。培根也被美国国父杰斐逊认为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三个英国作家之一,另外两个是洛克和牛顿。

2.罗素《西方哲学史》,这是一本能够系统了解哲学的好书。

3.叔本华《人生智慧录》,叔本华是在哲学上提出“意志”这个概念的哲学家,他的观点比较悲观,但是这本书却写得很好,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生活中很多困境的根源。

四、思维类(1本)

万维钢《万万没想到》,可以帮你换一种思维方式——理工科的思维方式。对于文科生来讲尤其需要。

五、科学类(3本)

霍金《时间简史》,物理学大师最畅销的科普读物,介绍了我们宇宙的来龙去脉,可读性很强。

伽莫夫《从一到无穷大》,这是对我本人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科普读物,我是通过它认识数学和物理学的,也是通过它理解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它的内容没什么新鲜的,大家在中学都学了,关键是沿着这位物理学大师的思路,学会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

温伯格《给世界的答案》,诺贝尔奖获得者写的科学史,他从科学的诞生,写到了中世纪和近代的发展,最后讲到最近十几年的前沿科技成就。这本书的好处是容易阅读(但它并不是一本内容全面的科技史读物),对于十几岁的人来讲,容易阅读非常重要。第二点就是他将科学的思想贯穿到故事中了,因此通过这本书可以培养一些科学的素养。

六、经济类(1本)

戈登《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这是一本介绍华尔街历史和世界金融史最权威的和可读性最强的书。

译者祁斌是我清华的学弟,在美国留过学,英语很好,虽然是理工科出身,拿的也是物理学博士,但后来在高盛长期任职,对金融非常精通。回国后在证监会和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担任领导职务。这本书也成为了中国金融界领导的必读书。为了方便国内读者阅读,他在每一章前面加了很长的背景知识介绍,这是一般翻译书所没有的。

上面这些书是推荐给中学生的,挑选的标准是我认为他们读完之后在大学能够进步比较快,而且我在挑选时,尽量不选太难懂的。

其实还有很多好书,甚至更好的书,它们或者不急于在上大学前读完,或者需要一些背景知识,比如《史记》、《神曲》、《领袖们》、《漫步华尔街》等,因此都没有列入。

祝读书愉快!

2017年6月17日于硅谷

�� I�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读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