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述:用一种方式看到你

图片发自App

在做内观的时候,我们有一种穿越我们过去事件的方式,那个方式是真实的在体验,有的时候我们在叙述一个事情的时候是以头脑为主的,身体整个的参与我们未必真的觉知。当我在给老师描述我的事件的时候,好像所有我的状态的改变,对于我对那个事件的认识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当我站在我的议题面前,即当我直接面对我选择的角色对面的时候,突然整个人都是慌乱的,那个慌乱就是我面对议题的真实感受,不需要经过大脑,就那样活生生的再现了,无法隐藏。于是我们经常希望老师知道下的带穿越,一个一个解决个人议题,而这些议题更多的存在于关系之中。

讲如何做手术和亲自经历手术完全不同。

重述:就是说来访者的话。说起很简单,实际上非常难。

从练习的角度来说,当两个人进入一段咨询关系中的时候,这个关系本身就像穿越一样,如果议题在哪里,就无从遁形。慌乱就已经开始了,如果个人议题没有处理过,自然就会出来,那个慌乱就是身体的自然反应。我的议题之一,就是对他人贴标签特别敏感,实际上突然是怕被指责的议题。自以为这个问题处理过了,可是它却以更加微妙的方式出现。对于权威的害怕及挑战让我退回到青春期,在那个时候逃离权威,隐隐回避个人成长议题,生病是最长用的借口。发展任务没有完成,现在以各种方式现行。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完成发展任务的。对于我现在的年龄倒回去面对这些压力的时候,我一个方面内心暗自高兴,我还有机会遇到这些问题还有机会去成长,一个方面确实不知道如何才能完成。我能表达自己的愤怒,平静地说出愤怒,我的情绪得以缓解。这个说出也许就是在解决逃避的问题。逃避只能让问题留在那里,成为心底的焦虑,逃避的人又特别在意承诺,也许这个在意的背后有违背承诺的自我强化吧。强调承诺的人也许在回避的时候就失去承诺了,因为回避就是未诚实的对待这个关系。当可以不强化承诺,不纠结在情绪中。承诺是一种自然,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时候。也许那个在关系中的回避就会越来越少。不想面对不得不面对,到自然面对和积极主动去面对。认识和学习各种关系中没有沟通技巧,特别是具备应对不同关系的沟通能力。也许关系逐渐就会变得通畅。

关系是社会建构的基础。既然是在关系中,就一定是以互动为基础。有的时候我们只想把自己表达清楚,或者希望他人看到自己。我们好像对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心,但是也只是想听到自己想听到的,或者是按照自己的逻辑去要求对方讲述。我们未必能真正中立的,尽可能原貌的去倾听对方的声音,或者我们的回馈真的可以反应到对方的真实吗?不一定,真的不一定。

如果我们有选择的去重复对方的关键词,是原貌重复吗?那个看见还是在找自己想看见的,就是最一般的关键词重复的重述本身就会有选择。只是说这个选择的背后有一个评估,这个评估是否是尽力的贴近来访者,是否是以案主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是为了自己好奇。在抓关键词的时候重复原词。来访者有的时候在描述自己的时候不一定是清晰的,即使你重复原词,来访者也未必清晰,但是在这种重复中,来访者可以关注到这个内容,而且在这个重复中有助于探索这个内容,逐渐明晰。有的时候重复的关键词是个情绪,从情绪的词到这个情绪词的能量再重复中被深入唤起,也许更进一步的体验就在当下发生。有的时候感受是模糊的,重复感受的词让来访者把注意力放在了感受里。仅仅是重复关键词,就在打开探索的空间。

这次我要强调重复原词的重要性。因为这个词是来访者自己说出来的,刚刚说出来不久,咨询师重复的时候,确认了咨询师是否听到的,如果不是原词,自然加入了咨询师的理解,这个时候来访者也许会否认,但是原词就不一定会否认。这个是贴近及跟随最安全的做法。

使用原词的方式还可以解决另一个困难。当来访者的信息在搜集的初期,我们也很难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很难理解事件引发的情绪触发的个人议题是什么,咨询师的各种猜测不一定准确。如果此时咨询师概述中个人的解释太多也许把方向带偏了,使用原词可以做很好的澄清。

当来访者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表达的是什么,希望靠咨询师的重述去澄清的话,带有好奇的倾听和重述,加上开放式的问题,有助于在来访者的解释中澄清问题,解决来访者的问题。

当来访者的问题不仅仅是事件引发的情绪,更多的是透过这个事件看到了自己的人生议题,并对议题有清晰的认识时,层次感强的思绪如何理清也许要先同理和释放情绪中感受到被支持,才有可能去深入。

特别是某种核心情绪是长期积累的,是凝聚了非常多的事情累积的,也许事件的陈述,每一个事件描述中认知的改变都是对这个情绪的清扫。情绪和事件的连接中逐渐改变。

一个情绪不断被重复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也许这个情绪被咨询师看见了却没有选择去回应。也许咨询师也在逃避这个情绪。也许咨询师在自己的关系里也有这个议题没有去处理,决定在咨询关系也去逃避。这个时候咨询师可以用重复原词的相对安全的技术尝试着去接纳这个情绪。就会发现如果我们尝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个解决问题的态度也会带给来访者面对的勇气。就像两个怕的人终于联手去解决相同的问题了。提供我们经历了这样的成长,在下次相同的咨询里,我们看到了那个以前我们想逃避的那个情绪不再困扰咨询师了。咨询师可以稳下来,在重述中和来访者在一起,真的贴近来访者,充满力量。

就重述一个技术就有很多的变种,在练习中是需要时时核对的。

我们在关系里学习关系的处理。

我很喜欢做来访者,是希望了解来访者在咨询中的感受,一个方面有个人议题没有解决,一个方面比较自我,更主要的是与来访者的核对用的比较少,很难真实了解来访者的感受。

我不太喜欢在别人面前是否咨询,因为有压力,虽然知道那可以学到更多。回到个人议题里,还是怕被指责,被批评。导致指导老师要特别关注我的情绪,要特别注意用词才能支持到我。这也让我反思我对他人的指导,如何不批评,不指责的方式,如何不给对方贴标签的感觉,如何让对方感受到你的指导是支持,而不是为你好?也许在指导中同样要运用重述。在重述中看到对方值得鼓励和赞许的地方,在重述中启发思考,在重述中发现错误。而不是用指导者自己的语言,感觉被解释。这样是基于事实的讨论与分享让对方真实反思到自己被看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述:用一种方式看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