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你爱不爱吃香菜取决于你的基因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吃货大国”,这个称号还是全国人民一点一点吃出来的;作为“吃货大国”的本土居民,美味佳肴对我们这些吃货本货们来说可是有着不可抗拒的诱惑。

可,偏偏有这么一种蔬菜

有的人对其爱之心切,不管什么样的菜肴里都要加一点进去提味,那简直是自然界的馈赠,是属于灵魂的升华。

反之,有的人对它恨之入骨,对于这类人来说,不管原来多好吃的食物只要混进了它,他们的“世界”从看到有香菜的那一刻起便崩塌了,那简直就是被自然界所遗弃的“垃圾",是能吃出肥皂味的一抹绿。

如果有某一样事物,可以让憎恨它的大众,为其成立联盟、建立网站亦或者做成一件件衣服,上街游行;那么说明这样的事物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很显然,上述所说的一种蔬菜——香菜,它就做到了,对于香菜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荣耀呢。

反香菜联盟▲
FaceBook上一个名为“我讨厌香菜的社群”▲
T恤▲

香菜的学名叫芫(yán)荽(suī),原产于中亚和南欧等地区;公元前119年,它来了,它来了,它随着张骞沿着“丝绸之路”浩浩荡荡的来了;当时,随之而来的还有大蒜、芝麻等食物,从此中原地区便有了他们的存在。


而在当时香菜的名字还叫“胡荽”

北魏时(386年-534年),“胡荽”的种植技术已相当成熟,当时的农学家贾思勰(xié)在《齐民要术》中还记载:“胡荽,宜黑软青沙良地,三遍熟耕。”

在当时香菜就已经成为餐桌上的日常菜肴了

也因为当时成熟的种植技术使得香菜不至于被历史掩埋,历尽万载仍然能出现在我国现代的餐桌上。

尝遍百草的李时珍,在试过香菜的味道之后,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胡荽处处种之,冬春采之,香美可食。”

通过李时珍用“香美”这个词描述香菜,可见李时珍在当时也是香菜忠实的拥护者。

魏晋之后,统治中原的胡人不喜欢“胡荽”这个名字,将其改为“芫(yán)荽(suī)”

而“芫(yán)荽(suī)”在《说文解字》中记载:

荽是类似姜一类的植物,吃了可以香口;而不喜欢的人说它恶臭,像臭鳖子(即臭虫,一种蝽)的味,闻不得也见不得。

香菜在英文里是“Coriander”而那些不喜欢它的外国人称香菜为“The Devil's Herb(恶魔之草)

这样一种评价处于两个极端的食物,不同种族的人对香菜的厌恶其实还是有差别的;根据2012年美国研究人员在世界范围内对超过25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

东亚人是厌恶香菜人数最多的群体,占比高达21%,欧洲和非洲分别有17%和14%的人表示厌恶这种食材;而香菜的起源地中东,那里的本土居民还是对香菜比较喜爱的,仅有3%的人讨厌香菜。

在2012年,一名为:“Nicholas Eriksson” 的美国科学家,考察了14604名讨厌香菜和11851名喜欢香菜的人,最终得出不喜欢吃香菜,其实是因为我们强大的——基因

在人类11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嗅觉受体基因——OR6A2,顾名思义,这个基因和我们鼻子里的嗅觉感受器存在关联,这串复杂的编号相当于基因的身份证,意思是嗅觉受体家族6,亚家族A,成员2。

科学家们通过使用现代科学仪器针对香菜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发现香菜含有40多种化合物,17%是醇类,其中82%是醛类;也就是说香菜的特殊气味来源于其82%的醛类,这种醛类化学物质类似于肥皂味。而OR6A2这段基因会参与人体对气味的感知,并且对醛类分子异常敏感。

研究认为,在嗅觉受体基因OR6A2片段上,有着两段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例如:A对A,B对B)的人会更倾向于讨厌香菜,这是因为出现了基因变异。

关于香菜究竟是香是臭的争论也许从给它命名时就开始了,香菜的拉丁学名为“Coriandrum”,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语,据说是借用当地一种臭虫的名字。

那么,你对香菜是“深恶痛绝”还是“欣喜若狂”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冷知识︱你爱不爱吃香菜取决于你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