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个月,我的生活又回到了,早上看英文书,白天带娃的状态。
美剧已经好久没看过了,因为综合对比之后,发现我更喜欢看书。
看美剧虽然轻松愉快,但那份愉快只发生在看美剧的当下,美剧看完,关上电脑后,我的脑袋里并没有留下太多的东西。
但看书就不同了,它不仅可以丰富我的大脑,更能帮我解决问题。
01
跟英语翻译官的一次聊天
看书之余,我经常会想一个问题:
我这样一直看英文书,这个看书的动作,到底能让我的英语走多远,仅仅通过看书,以及偶尔看些英语视频,我能否达到用英语思考呢?
这个问题我想了大概有半个月,还是没有答案。
后来带女儿在公园玩时,有一天我像往常一样,看起了《跃迁》这本书。
那天在书中看到了“行家”二字,之后我就开始找行家,一番对比后,选择了一位英语翻译官,最后付费跟他聊了快一个小时。
跟他聊完后,这个我想了半个月的问题,总算解决了。
原来用英语思考这件事,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最核心的原因是我们生活在国内,而汉语本身就是我们的母语,因此,用英语思考这个理想水平不太容易实现,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但如果我生活在国外,情况就不同了,用英语思考会更容易做到。
这次聊天,不仅帮我解决了这个问题,还让我清晰地看到了,我目前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我只是看英语书和英语视频,这些都是输入,并没有输出,一旦没有了输出(跟女儿的日常说英语不在我的提高阶段之内,因此不计入这方面的输出),我就无法检验我的学习效果如何。
没有了检验,自然没有反馈,没有反馈,学习就不可能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没有正向循环,进步速度自然会慢很多。
所以呢,我的学习必须要加入相应的输出环节。
这位行家给的建议是,写文章,做主题演讲,或者找学习伙伴说英语。
02
我被自己的傻逗乐了
挂完电话后,我想起了去年复述动画片的场景。
我一边复述,一边在生活中不断地跟女儿说英语。跟女儿说英语的过程,就是我的输出过程。
我不断的复述,这个是在输入,又不断的跟女儿说,这是输出。
跟女儿说英语时,我不断地得到反馈。我能说了,代表学习内容我记住了,如果说时忘记了,之后复述我会格外注意那些没记住的内容。
这样学习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通过复述来输入,再通过跟女儿说来检验学习成果。
因为有检验,所以我不断地得到反馈。随着反馈的增加,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在进步。
最终在这种正向循环中,我做到了跟女儿自由说英语。
现在想来,复述输入虽然很关键,但如果少了跟女儿说英语的输出练习,那么学习反馈就没有了,与之对应的学习循环也就无法形成了。
因此,最终我能够做到跟女儿自由说英语,复述和不断练习说这两点,缺一不可。
那么反观我近期的学习内容,我居然期望通过看英语书和英语视频,把自己的英语提升到一个更高的阶段,可能吗,想到这里,我居然笑了,还笑出了声来。
想来还真是好玩,女儿两岁多以前,我不断地练习说英语,企图通过练习说来达到自由说的状态,结果练了两年,也没练成,因为缺少复述,这样有力的输入。
后来我通过三个多月的复述,外加不断练习说完成了跟女儿自由说英语的目标。
而最近我却想通过看英语书和英语视频,这样单纯的输入,完全没有输出,来达到更高阶段的自由。
我又天真了一把。
这真是同样的错误,不同的版块,发生在不同的时间。
我真是被自己的傻给逗乐了。
03
重新出发
理清思路后,我赶紧在看书之余,加入了写的环节。
可写了两篇文章后,我发现一个问题,写英语真的是太慢了,这速度就好像在原地踏步一样,没点耐心还真搞不定。
但我还是要求自己,该用英文梳理思绪的时候,还是得用英文写。
接下来到了找伙伴说英语的环节,这个时候我犯难了。
因为我知道英语学习的初期,是不适合开口说英语的,没有足够的输入,过早的开口说英语,反倒会把英语水平固定在一个错误百出的阶段,一旦这个状态形成,后期无论怎么学习都很难提高了。
而这个状态就是说英语时的“石化”现象。
所以我没有在我的公号里寻找说英语的伙伴,就怕这个石化现象因为我的寻找而发生。
于是我又看起了《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原本是想看看怎么做才能避免“石化”的发生,结果居然在书里找到了,我的说英语伙伴——我自己。
没错,就是我自己,我的新晋说英语小伙伴正是我自己。
我自己跟自己说英语,也就是自言自语。
这个方法五年前我就知道了,结果五年后我才真正用起来。
每天除了跟女儿说英语以外,其他时间,只要有空我都跟自己说英语,结果真是把我给治愈了。
原本我以为成人的话题,我可能没那么容易驾驭,因而一直对自己缺乏信心。
可我跟自己说了一天英语后,感觉完全不同了,只要是想说的内容,我都可以用英语表达。
而我原本缺乏的信心也一下子有了。
所以如果你也在寻找说英语的伙伴,那么先跟自己说吧。
当你跟自己说英语时,达到了完全自由的状态,那么再找其他伙伴时,收获会更大。
写在最后:
欢迎已经自由说英语的小伙伴找我啊,大家用英语聊聊天也很不错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