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对立统一一、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新阳光强基工程第四讲心理咨询的对立统一

一、行为主义理论观点

1、基本行为理论:任何一个行为都延续着这样一个前因,行为,后果序惯联系,在这个序惯联系当中,行为B直接由前提A刺激引发的这种情况称为应答条件化,这是由a引起的b又叫经典条件反射,如果由后果C,引起的行为b这类情况情况成为操作条件化,又叫操作性条件反射。

2、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

(1)前提A 行为B 结果C

由前提A刺激引发的行为B,叫应答条件化,又叫经典条件反射;行为B 由结果C进一步影响的,叫操作条件化,又叫操作条件反射。

(2)我们只能知道我们所能看到,我们能够看到的我们想知道的。

(3)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所需要的是

*刺激和反应

刺激一样,反应一定不一样。比如老师的手从三位学员头上滑过去,刺激是一样的。学员a微微一笑,学员b吓得一哆嗦,学员c哧溜就跑了,嘴里还说着难听的话。每位学员的反应是不一样的。

精神分析:a学员唤起了他美好回忆(移情)感到很安全,b学员可能小时候有人用手使劲砸他的脑袋,感到恐惧,c学员可能收到过更严重的伤害,勾起了创伤。

行为主义:只管刺激"手从头上滑过去",和反应"微微一笑,哆嗦,哧溜跑了"。也就是我们只能知道我们所看到的,我们能够看到的我们想知道的。

*强化和惩罚

强化就是一个好的行为维持下来,发扬光大。正强化给他一个好的刺激使好的行为,维持下来发扬光大负强化去掉一个坏的刺激使好的行为,维持下来发扬光大。

[图片]

举例说明。

一个从来考试不及格的孩子这次考了70分,家长表扬他,结果他的学习更加努力了,下次考试成绩比这次更好,竟然考了80分。那么,家长的表扬就是对他学习行为的正强化。而如果家长采用的方法不是表扬,而是在他考出了好成绩后,允许他不再做讨厌的家务,而他也为了不做家务而更为努力地学习。那么,家长不让他做家务就成了对他努力学习的负强化。老师:可以坦言,我本人从小就没产生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当年刻苦学习纯粹就是为了逃避干农活。我想,很多像我这样的农家子弟考上大学,就是被父母负强化的结果。同样,现在我吃了饭就看书,也纯粹是负强化的结果,因为只要我拿起书,老婆就不再唠叨着让我去刷碗了。有必要声明,我讨厌的不只是刷碗还有老婆的唠叨,这两者都是我吃了饭即看书这一行为或习惯的强化物。

惩罚就是使一个不好的行为减弱或消失。 正惩罚给他一个坏的刺激,负惩罚去掉一个好的刺激。

举例说明

一个孩子说谎,他爸揍他,孩子不说慌啦,这叫正惩罚;不让他看动画片了,孩子不说慌啦,这叫负惩罚。

正强化负强化傻子都会用,心理咨询师就别用了。那些找到我们,寻求我们这些专业工作者帮助的时候,他们都用了正强化正惩罚了。求助者为什么找你?是因为他们的正强化,正惩罚无效,我们专业工作者在门诊上用的最多的是负强化,负惩罚。

如我们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从农村到城市,成为一个城里人,我们的父母是怎么教育我们的?我姊妹四个,我的父母就会说谁好好学习,学习好,就可以不早起下地干农活了。为了不干农活,我就拼命的学习,我是靠父母的负强化考上大学的,后来成了城里人。

我们很多父母不会采用负惩罚,家长们为什么不会采用负惩罚?其实你不要看这个家长一天到晚哇哩哇啦的给你说那么多,他不了解他的孩子,他不了解她的孩子最喜欢什么,那些对她的孩子是最重要的。如果她了解了他的孩子,哪是最重要的,哪是她最喜欢的,你把他最重要最喜欢的给他撤掉,这才叫负惩罚。

我们要重点学会运用负强化和负惩罚。如果你会运用强化和惩罚,然后你又能做到温柔的坚持,理论上讲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心理学的“强化”和“惩罚”都是从结果来看的。老百姓说的“惩罚”是指的行为,你惹我,我就揍你。专业的惩罚看结果,行为减弱。

*行为主义学习观

(1)习惯化(拍巴掌)

如:老师拍巴掌,老师第一次拍巴掌你一哆嗦,再拍一次,你又一哆嗦,第三次拍巴掌你就不哆嗦了,老师继续不停的连续拍,你不但不哆嗦,还看着我拍巴掌了——习惯了。

很多问题都是习惯化,造成的结果。

(2)应答条件化(由前提A引起行为B)

(3)操作条件化(由结果C强化了行为B)

学会用负强化,负惩罚,在家中让你的老公多干活,多爱你,让你的孩子不说慌,更加和你处好关系。

敲黑板:心理靠体验

你能不能成为专业,职业的工作者,取决两个因素:一个叫时间time

一个叫实践practice

有的人有足够的时间,干了10年,20年‘’我已经干了20年了",20年是个时间长度。这20年,你有这个实践吗?是不是每天都做这个工作。 有的人干了20年接待的案例非常有限,他也讲过课也没去深造过,他只是拿了个证,20年了,这足以证明你有时间,你可没有实践。有的人一天接待五个十个案例,但只干了半年的时间,时间太短了也不行,你如果没足够时间,拉不开,也是不行的,因为你体验不一样。

初中读红楼梦,大学读红楼梦,现在读红楼梦,感受体验完全是个一样的。

不断练——累加

听懂人家说什么!

所有的科学工作者最难的是描述,你描述不清楚,你后边的原因归因‘’为什么‘’指导都是在瞎扯。

早分享的内容:理论·锤子·钉子“不但治疗基于诊断,其实所有的助人都是建立在判断的基础之上的。

判断有(外延)性质判断和程度判断两种。而判断则基于判断者所掌握的资料,也可以这样说,判断就是(内涵)对所掌握资料的分析和综合。

”资料:内涵是作为依据的材料。外延包括语言、文字、影像、录音、图片等。

资料的整理和评估可分为五个步骤,即(1)一般资料的归纳,(2)个人成长史资料的整理,(3)目前的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描述,(4)判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并予以说明,(5)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其中最重要的是(4)判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

专业工作者:时间+实践

3、所要掌握的几个知识点

(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先驱

巴布洛夫和桑代克

巴布洛夫的狗( 经典条件反射)

桑代克的猫(猫走迷笼)尝试——错误定律

(2)华生

刺激——反应模式

华生曾经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么任意挑选其中的一个婴儿,不管他的才能,嗜好,性格和神经类型等种种因素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乃至乞丐和小偷‘’

(3)斯金纳认为

操作条件化

人的行为大都决定于先前行为的后果,而先前行为的后果起到激励作用,这就是强化的作用,后果不同,强化的性质也不同。

(4)班杜拉

新的社会学习理论也称模仿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的重要概念有如下三种

第一,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

第二,自我奖赏或批判。喜欢意识人民可以评价自己的行为,为自己提供自我强化。

第三,人们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

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有:

系统脱敏法

模仿学习

自我管理技术

角色扮演

自信心训练

厌恶疗法

强化法

认知行为疗法

二、人本主义理论观点(边学边用)

人本主义理论观点的两个人物:罗杰斯和马斯洛

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的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后面会讲到。

马斯洛:需求(需要)理论 ,不仅知道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

需求理论的五个层次: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 3、爱和归属的需要

4、尊严,自尊的需要 5、自我实现

老师在《行走中的思想》一书中:《牛郎织女的24小时》,清晰的讲解了 五层次需求理论

当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发生冲突的时候,哪一个更重要?更原始?生理需要远比安全需要更重要,更原始。

举例说明

安全需要的对立面胆小

在战争期间,军人被困在一个地方,被困的地方的不远处有水塘,活下来必须得去取水,但是水塘的周围有敌人架着枪在那里,只要你来取水,我就打死你,当然不安全,但为了有水喝,为了生理需求,他明知道被打死他也得去取水。军人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去取水呢?生理需求远比安全需求重要。

你是个妈妈,你胆小,你的胆小有什么表现呢?比如附近山上有块墓地坟地,让你晚上去那里睡觉,你肯定不去。那怎么能让你胆大呢?我把你孩子绑了,要求去墓地睡上2个晚上,否则就撕票?你去不去?一定去。妈妈为什么由胆小变胆大了呢?安全需要不如他的生理需要重要 ,种族繁衍(生理需求)比安全需求更重要。

很多妈妈看到孩子有问题时,这也不敢那也不敢,百姓说不是不敢,是没有逼到份上,没把他的生理需要激发出来,所以投鼠忌器。

安全需要有了才会有爱和归属的需要。为什么有人找不到婆家,找不上媳妇,不合群?他怎么谁见他谁讨厌他?因为他没有归属感不会产生爱,是因为安全感不足。

一个人有了安全感,他的爱和归属感才能够诞生出来,才会有尊严。

人穷志短 马瘦毛长,

我们学习的榜样‘’不吃嗟来之食"

宁可饿死也不吃救济粮的太少了。

我们怎么能解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啊儒家文化是君子之学,王阳明是5千年出的两个圣人之一,能做的知行合一。那我们现代人知道什么是知,什么是行,就很好了。我们不是圣人,做到知行合一,可能吗?

别整天拿着3000元的工资操着联合国秘书长的心。

举例子:有一年,十一国庆节期间,在五四广场玩,听到两个人对话,一个乞丐小伙子和一个60多岁的女性。小伙子:阿姨你能不能给我点钱我买饭吃。

阿姨:给你钱没问题,喷泉的水不花钱,你把脸洗干净了我就给你钱。

小伙子说,你给我钱我就洗脸。

……

当饭吃不上的时候要脸干什么。一个人就没有了尊严,自尊。

自尊是自信的基础。

再比如;打扑克,赢钱买吃的,满足生理需要;一个人在家害怕,很多人在一起,满足安全需要;一帮人在一起,乐呵乐呵,有的人不在家陪自己的老公陪着人家的老公打扑克,满足她的归属感,归属的需要;要‘’赢"得感觉,满足尊严的需要;还有的人,我就是为了输钱的,让很多人围着我转,我不孤独, 自我实现需要。(想学会打扑克)。

再比如:

喝粥型的员工……挣钱养家糊口

喝酒型的员工……不在乎喝什么酒,在乎和谁喝酒

喝茶型的员工……为了合作,喝茶得品

*自我及自我概念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非常重要。自我概念不是‘’我",不是我是谁?是我以为我是谁?

举例子:他是个虎,他以为他自己是个猫,他就那么自卑;它就是个猫,他以为他是个虎,他就那么自信有力量。

我以为‘’我"是谁很重要,人是活在以为当中,不是活在真实世界当中的。

三、认知心理学观点

认知和行为是两个极端,认知是看怎么想,行为是看怎么做。

大脑是‘’黑箱‘’ 黑箱中发生了什么,行为主义不管,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只管刺激和反应 ,刺激和反应之间发生了什么,行为主义不管。

认知心理学认为,恰恰是黑箱中的信息加工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认知心理学的认知不是普通心理学的认知(认识)。

精神分析的"认识——领悟疗法",认识与认知是绝对不同的两种含义。人有"察觉"的意思,近似‘’自我‘’"前意识"的功能 ,"识"有"意识到"的意思,尽是"超我""意识"的功能,与认知心理学无关。

1、认知:用日常语言来说,指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发生事件的预期。(内涵)。

2、认知活动的整个流程,是由紧密衔接的若干阶段组成的,首先是刺激物经感觉器官成为感觉材料,在经过以经验和人格结构的折射,赋予感觉材料具体意义,至此,构成一个知觉过程。通过这一知觉过程,个体可以对过去事件做出评价,对当前事件加以解释,或对未来事件作出预期;这些评价、解释和预期进一步激活了情绪系统和运动系统,产生各种情绪和行为动机。

按照认知心里学理论,这种被激活的情绪——行为系统,不是纯粹的,孤立的情绪与行为,而是由认知因素决定的一种特定的情绪,如喜、怒、哀、乐等,至于目的、动机和行为,也是由认知过程来把握的特定的目的、动机和行为。由此看来,从刺激物的出现到行为反应,在整个的“反应链”中,认知活动的确是无所不在。所以,从理论上说,如果改善认知因素的结构、调整认知的逻辑、理顺各认知阶段的联系,就有可能矫正心理问题,从而达到心理咨询和矫治的目的。

*感觉材料(个别属性) 经过以往经验和人格结构的折射赋予感觉材料具体意义,构成知觉(整体属性)

人格结构折射的是不可改变的因素,要避开,以往经验知识的时刻改变的要治疗。

比如,一个人脾气暴躁来求助 ,你本来就脾气暴躁程度时20分,你现在脾气暴躁程度是28分,我们只能解决那个8别解决那个20。

很多家长在叙说孩子的问题时,他很少考虑她孩子的人格,比如你的孩子不愿意学习,从上学的那一天起,他就不愿意学习,现在上网成瘾,当然更不爱学习了,那么我要帮你的话,我最多能帮你解决你孩子不上网,但是我可解决不了你的孩子不愿意学习。因为你孩子不愿意学习,是人格造成的。

*强调心理学的四大公理

一个孩子意一是看多少是他爹给他的,二是多少是他娘给他自的。这是遗传的不能改变,要避开。

*认知不同,情绪不一样。

比如杯子掉在地上打碎了,我是心疼还是高兴,取决于我的认知。心疼是因为杯子碎了,不能用了,高兴是因为碎碎(岁岁)平安。

*合理情绪疗法

四、人性心理学

郭念锋

1、什么叫人性:人作为一个类,其自身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 ,叫做人性(内涵)

三种基本需要(外延):生理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都成了人类心理中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全部心理动力。

2、人性心理学,是以人性中的精神属性为中心,进而说明心理,脑和社会这三者的关系。精神就是心理。

3、心理动力:

人性心理学认为,心理发展变化的动力,来自内在需要,内在需要源于人的三种本能:延续本能 探究本能 依存(依恋)本能。

三种本能在心理层面上化为人的体验,这就是人的三种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精神需要、社会需要,都成了人类心理中系进化和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全部心理动力。

4、个性心理

现实的个性心理,永远是充满矛盾的,只要矛盾不被激化,处在相对稳定状态,就可以说是健康的个性心理。

现实很骨感,理想很丰满。我们专业工作者是在骨感和丰满之间搭一个桥,缩短两者之间的间隙,两者越靠近越健康。

*从今天开始,当你高兴的时候,别光乐呵,要动动脑筋想一想你为啥高兴?你的需要欲望得到了满足。然后进一步思考,什么需要得到了满足。

高兴?需要欲望得到了满足,去思考什么需要得到了满足。

不高兴?需要没得到满足,然后进一步思考什么需要没得到满足。

*时刻关注自己和对方的需要。

五、人性心理学咨询、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触及人性中的各类失衡状态,使它们重新恢复相对平衡的状态。

比如:脸上有块色素斑,我能接受,我把它看成是我的一个组成部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不冲突。我能接受就成不了问题。你不接受,看不惯 ,想治疗消灭掉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有冲突。你不接受就成了问题,跟长色素斑没关系,你能不能跟他达成平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咨询的对立统一一、行为主义理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