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青春期的孩子,要用忍功

老大11岁,老二八岁,一个青春叛逆期,一个狗都嫌。

这天早晨,弟弟愉快的哼起了歌,哥哥却不耐烦了,大喊一声:豆豆,你小声点!

弟弟愣了一下,不知道是没听懂,还是故意和哥哥作对,摇头晃脑的又哼起来了。

哥哥暴怒了,把书桌摇的嘎嘎直响。

妈妈没说什么,可能是习惯了吧。

出门的时候,弟弟很自觉地就跟着妈妈出来了,却不见哥哥的踪影。

妈妈就去问:你不上学了?

哥哥说:我今天不去了,现在没法上学!

等妈妈转身走的时候,就听着门“哐”的一声关上了,紧接着就是一阵噼里啪啦。

妈妈把弟弟送到学校后回来了,平复了一下烦躁的小心情又去敲了哥哥的门。

哥哥在床上躺着,屋子里边很乱,落地灯也倒了,弟弟的书、被子都在地上。

妈妈就又问了一句:你现在想去上学吗?

哥哥喘了两口粗气,说:不去,没心情!

然后,妈妈就关上门出来了。

孩子偶尔发个脾气不上学,她能理解,她搞不明白的是,这青春期的孩子都是怎么想的啊?就为这么点事就闹成这个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位妈妈真是挺厉害的,换做是我肯定就疯了,即使不疯也得发顿飙,至少也得大吼几声:你为什么不去上学?你到底为什么不去上学?

你看人家这个妈妈,火都没发,直接送老二去了,回来后还是和风细雨:你现在上不上学啊?听到大儿子说还是不去,人家就乖乖的带上门自己出来了。这忍功练得,真是到家了。

不过,忍这个功夫确实是需要练一练,为什么呢?

一个是当我们生气、上火、发脾气的时候,只可能把事往严重那边推,绝不可能在火头上把问题处理好。结婚后,我们都是一路吵过来的,吵架能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都是有切身体验的。

另外一个,有很多事不是你着急就能解决的了的。比如说像这个孩子,他就是不去上学,即使你揪耳朵把他给揪到学校,又能怎么样?他会全心全意的学习吗?不怨恨你就不错了。

青春期孩子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情绪不稳定,如果这时候家长也控制不住自己,那就是针尖对麦芒了,那肯定少不了一场大战,而这种战争只能使局势恶化。所以说遇到像这种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如忍一忍,拖一拖。

这位妈妈在回家的路上还给自己的爸爸打了电话,说起了孩子的事情,得到了一个经典的回复:有什么啊,不上就不上,你小时候不是也这样吗?你要是管不了你就给他找个女朋友,让他媳妇管他!

你看,这就是过来人,站着说话不腰疼。

不过,之所以不腰疼,是因为他见识过一个人的成长周期了,从小屁孩,到十几岁青春期,到高中、大学,再到成家、生孩子,这就有了一个更加宽阔的视野,像我们站在山顶上俯瞰,就不会再为了点鸡毛蒜皮而纠结了。

现在很多年轻妈妈,总是盯着孩子的现在,想不到这个事我不管今后会怎么样,或者说大部分妈妈会想到如果我不管它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坏结果,很少有想到如果我不管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好结果。

视野是否宽阔,认知是否全面,将直接决定一个父母脾气的大小,继而决定亲子关系的走向,继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个日本妈妈,儿子突然有一天就跟她发脾气:妈妈,我今天不想听你的了,我要自己做主,我今天不去上学了,我要跟你反着来,我要跟你对着干!

这个妈妈听了不仅没生气,反而很高兴:我的儿子终于进入青春期了,你终于开始反抗我们了,我要立马告诉爸爸这个好消息,今天晚上咱们要庆祝庆祝!

儿子一听蒙了,诧异了:妈妈,难道你不生气吗?我要跟你反着来,我要开始不听话了!

妈妈满脸的笑:这就证明你长大了,所以这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情!

第二天,这个孩子就宣告,他的青春期结束了。

你看,是成长还是对抗,一念之差,就差出了十万八千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忍下来,并不代表这个事咱就不管了,而是要用一种非正面对抗的方式去解决问题。我们要学会根据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去改变应对方式。对付青春期的孩子,父母的侧重点应该转移到怎么样帮助孩子更好的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上来,而不是像过去一样一味的发指令,一味的控制。

这时候父母的位置也应该主动的调整一下了,以前可能是上司、是长辈,这个时候应该逐渐的变成同事、变成朋友了,平等的、平和的沟通方式孩子才会喜欢。

如果做不到,那就忍忍吧。

暴风雨总会过去的。


蓬勃育儿社,应对有方,育儿不愁!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或喜马拉雅收听音频内容,有不一样的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付青春期的孩子,要用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