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控制感

天天游戏力


无意间在朋友圈看到一套关于《天天游戏力》儿童图书,我买来一套和孩子一起阅读。正巧我最近在读《游戏力》,看到这套书,我和孩子都比较喜欢,而且经常玩里面的游戏。比如说让孩子喝水的《魔法药水》

这个游戏就是通过孩子获得掌控权,而顺利让孩子完成喝水这个事情。

其实从这个游戏中我也看到很多父母的育儿的辛苦,连喝水这样的小事情,都需要费劲心机去设计游戏。不过当孩子还处于某个阶段,就某件生活小事与家长对抗的时候,游戏往往能帮我们渡过难关。

游戏之所以可以化解对抗,主要是因为在游戏里面,孩子感到自己掌握了控制权。


权力斗争


我们之所以和孩子对抗,根本原因是争夺控制权,也就是说,孩子之所以和我们闹矛盾,不早点睡觉,不按时吃饭,并不是因为不想早点睡,而是因为“你叫我早点睡,我偏不早”。这种“较劲”的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权力斗争”,是幼儿心理成长的必经阶段。

    很多孩子在一两岁时,就开始与大人较劲,也有一些乖的小孩会在四五岁或者七八岁的时候才开始,这也是我之前提到的孩子的三个逆反期。孩子的青春期是绝大多数父母都头疼的。因为孩子经常会明确的表示:“我知道你说的对,但我就是不听。”


我身边还有一些父母,尤其是以知心内敛的妈妈居多,她们说自己小时候从来没有和父母较过劲,甚至在青春期都没有。可是没想到在成年以后,而且大都是生了孩子,父母过来帮忙带孩子时,却爆发了全面的心理对抗。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着这些问题。

愤怒系统


在孩子的早年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尽可能的让他充分的感受到自主和控制,不仅不会惯坏孩子,相反会有助于他长大后的社会合作。神经科学近年的研究成果也提出:在我们的神经生理结构上,每个人都有一套专门的“愤怒系统”,负责在“被强加他人的意志”时本能的进项“反抗”,就像嗓子里感觉到有异物,就会本能的去咳嗽一样。“愤怒系统”在出生时就已经成熟并自动工作。如果“愤怒系统”在早年经常启动,那么成年后也会比较活跃,表现为经常因为小事而发怒。相反,假如“愤怒系统”在早年相对平静,那么成年后即便生气了,也比较容易被理智区的自控神经系统所控制。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中,每个孩子都有很多“不想做但不得不做”和“想做却做不成”的事情,因而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很多被控制的愤怒感和无力感。因此,在诸吃饭喝水等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在大人心情和体力允许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帮助孩子找回一些心理上的平衡。毕竟,我都希望孩子可以心理健康成长。


但是游戏中的父母对孩子是百依百顺吗?No,其实,不是。


面对学龄前的孩子,在执行规则时,有两点非常重要:

1.   要少用语言,避免反复地讲道理。说白了就是少唠叨。一般情况下,用简洁的语言提醒一两次就够了,如果孩子在不遵守,家长应该有所行。常见的情况就是,家长越说,孩子越不做,而孩子越不做,家长误以为自己没说“明白”,于是就各种语言变着花样地说,结果孩子被越说越烦。家长就会越说越气,直到一方情绪爆发,另一方也被引爆。

2. 也是最重要的,要真心的接受并安慰孩子的情绪,孩子被约束后,通常都会哭闹,此时我经常看到家长也会怒发冲冠,因为家长会认为“孩子太不懂事”。但是这就像幼儿学走路一样,学走路时,不可能不摔倒,摔疼了就会本能地哭,此时我们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帮他揉揉摔疼的地方,而不会去指责孩子,为什么总是学不会走路。同理,既然还是孩子,他就会有行为不当的时候,一旦行为被约束,他就本能的不高兴。此时我们只需要像“揉揉他摔疼的地方”那样,安慰并陪伴他度过这段不开心的时间。然后用满怀信心的神情和语气告诉他:将来你一定能做好的。

游戏力


《游戏力》书中有一段的描述是这样的:“一旦确信你的规则是出于为孩子着想,而不是满足个人潜在的控制欲……,那么,坚持行动,然后真诚聆听孩子,让那些难过的感受倾流而出……让孩子从小就坚信,在心灵遭遇黑暗的时候,总会有人亲密相伴,并对自己充满信心。”

尽情倾诉


当我们安慰孩子情绪时,不仅要准备好面对哭闹,还要准备好遭遇“无理”的言语。这些无理取闹的言语,绝不意味着孩子将来会继续无理取闹,相反,这反而只能说明,孩子依然相信:在爸爸妈妈这里可以“尽情倾诉”。而只有这种信任,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青春期的沟通危机。

我们不必担心,孩子不会因为得到宽容而更加放纵自己。即便是我们成人,也难免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横加指责无辜的亲人。如果回应我们的是宽容的微笑,那么当我们平静下来后,一定会激励自己在将来更加负责。

英国家庭关系学着帕森斯先生说:如果你还没有经历过一个15岁的孩子站在你面前一言不发,那么你还不知道亲子沟通会有多难。因此从现在开始,尤其是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用宽容的态度告诉他:孩子,你什么都可以对我说。

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培养亲子关系的时机,不断为良好的亲子关系浇灌增加养分。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的控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