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有感
苏东坡在惠州,作《记游松风亭》: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么时也不妨熟歇。
这段讲了什么呢?
苏轼在惠州,住嘉佑寺。在嘉佑寺不远处,有一座松风亭,环境清雅,苏轼常去。有一次,苏轼照常向松风亭信步而行,但走到中途,便感到腿酸疲乏,很想找个地方休息。然而,他抬头望向远处的松风亭,觉得还要走很久,可是自己又支撑不住了,便转念一想:为何一定要到亭子里才能休息呢?这里难道不能休息吗?于是他就地歇息,心情也顿时放松起来,仿佛突然得到了解脱……
—摘自刘小川《苏东坡传》
2021年4月23日,第26个世界读书日,张俊平主编推荐给我们一些好书,其中,就有《苏东坡传》。书早已买到,直到最近才读完。
闭卷冥思,这本书就像张主编推荐的其他书一样,于我们而言,启发良多。如果一定要从中挑选出一个关键词,最先想到的则是—随遇而安。
【苏东坡的随遇而安】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文武全才,既能吟诗作词,也能“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但是这里,我们要重点提及的不是苏东坡的诗词,也不是苏东坡的书法,而是苏东坡的政治生涯。
苏轼才情过人,为官有道,爱民有方,但是,因为所处的时代虽承平日久,却充满内忧外患,党争不断,从而注定了苏东坡在纷繁动乱的局面中处处碰壁的人生坎坷。
苏轼从政四十余年,数次被贬。生逢乱世,是苏轼人生之大不幸。但是,难得的是,苏轼得意时不骄不躁,失意时也能淡然处之,甚至还能将世人眼中的地狱变成天堂。每到一处,都为当地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不论到哪里,都总能在那个地方干出一番成绩来。
在杭州,他带领百姓治西湖、筑长堤,造就了传承千年的苏堤春晓,瘟疫横行时,他化身良医,救人无数;在密州,他治蝗灾,连续三个多月从早到晚都在田间地头奔波;在徐州,他始终走在抗洪第一线,夜宿城墙,指挥全局,最终保住了徐州城;在颍州,他组织役夫开发了颍州境内的沟渠,疏浚了颍州西湖和清河;在扬州,他停止劳民伤财的万花会,又请求朝廷暂停催收百姓的积欠;在定州(今河北定州),他整顿军防,加强士兵的日常训练,又维修军营,尽量改善底层士兵的生活条件;在惠州,他筹款在西江上造桥,又推广快速插稻的秧马技术,设计广州自来水大工程;在海南,他鼓励大家开荒种植,甚至当起了蛮荒之地的文化使者,授业讲学,培养了海南的第一位进士……
从政屡有作为,家庭生活亦是始终充满情趣。苏轼爱竹,无竹不欢,在眉山故居种有“万竿竹”;苏轼嗜茶如命,发明了“三沸水”,在杭州跟和尚们斗茶,留下品茶明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在黄州,当微薄的俸禄不足以支撑家庭的生活时,苏轼带领全家开荒种地,筑造东坡雪堂,在这里会客雅集、弹琴品茗,好不惬意;苏轼爱美食,自创东坡肉、东坡饼、东坡鱼、东坡羹………
如果说,李白是天马行空潇洒恣意的天仙,那么,苏轼则是个地仙—阅尽人世百态,遍尝酸甜苦辣,依然热爱生活,能够随遇而安。
【我们需要随遇而安】
透过苏轼的随遇而安,可以感受到人在自然、在环境面前的积极主动以及不轻言放弃。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这样的精神以及这样的态度,并且能够有意识地将这种精神和态度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
有一次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全体师生集中到了操场上。但是,天公不作美,人刚聚齐,天空便飘起毛毛细雨来。有老师戴起了帽子,有老师说,赶紧回吧!操场上一片按捺不住的蠢蠢欲动。
负责升旗仪式的张纯与我隔空眼神交流:“华校,您看是不是暂停今天的升旗仪式?”我摇摇头。古人云斜风细雨不须归。雨不会下大的,即便是真的下大,届时有序组织返回教室,也是来得及的。
升国旗奏国歌,到一周新闻播报,再到班主任老师国旗下讲话,然后,升旗仪式便可结束。
再看看天,雨不仅没有愈下愈大,而且还渐渐止住。此时的操场上清风徐徐,无比凉爽。趁着这个机会,我与全体师生分享了随遇而安的道理:以今天为例,如果我们慌作一团,雨,是不是就会停住不下呢?不是的!雨,该下还是会下,绝对不会因为我们的主观愿望而丝毫有所改变,所以,遇到事情,冷静最为重要。这正是随遇而安的一种表现。
7月15日下午,仙林暴雨,导致仙林大道多处水流湍急,车辆无法通行,说好接到子谦一起回家,但是因为堵车,让子谦比约定的时间多等了2个多小时。上车后,子谦因为连累老师不能按时下班所以埋怨不已。当时,我多么希望,子谦能够随遇而安,找点事情,让自己那段等待的时间也变得温润起来。
刚从宝应来南京的时候,每周都会南京、宝应两地往返,总有6个多小时都在长途大巴上度过。长途坐车身体很累,但是,精神上却很富足,因为我每次都会在包里放上一本书,车开动,我的阅读也同步开启。眼睛累了,往车窗外看一看,书中的美好链接到生活的四季。因此,虽然每周往返,但是却很充实。可是,再转念想想,如果不能为旅途找点事情做,则长途坐车多半就是一件乏善可陈,甚至会被误认为在浪费时间的事情,也定会出现另外一种让人沮丧不已的结果。
会不会下雨?会不会遇上堵车?等等都是我们主观无法控制的事情,但是,还有很多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比如说,心情,比如说,态度,比如说,做法。有人说,时间的长短是一种很主观的认知,这里也包含有对随遇而安的认可。
一个学年已经结束,新的学年,我们可能会在自己已经熟悉的岗位上继续工作,也可能会遇到岗位和环境的调整,但是,我们皆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努力在新的岗位、新的环境上与更多精彩不期而遇。
读完《苏东坡传》,要记录的太多太多,就像苏轼其人,是一座宝藏,难以一一穷尽。如果要从对待世界的态度来看,我以为我们读完本书,一定要对“随遇而安”,特别是“苏东坡的随遇而安”有更多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也学着像苏东坡那样用一种最积极的态度与他人共处,与这个世界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