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各随分限

原创 刘长志

先生曰:“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

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上,便浸坏他了。”

阳明先生说,致知这件事情,大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尽力而为就好。今天良知的见地到了这个高度,就把今天良知所达到的见地去扩充到这个高度。明天良知又有新的领悟,明天就把良知新的领悟处扩充到新的高度。这才是“精一”的功夫。

这一段很容易理解,我们做致知这件事情的时候,要清楚每个人的天资禀赋是不一样的,要从自己的具体实际出发,不可好高骛远。知行合一首先是自知,一块塑料可作为的地方很多,如果非要进化成一把钢刀,显然是一点戏都没有的。

自己的基础确定了,就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拓展,日积月累朝一个方向发展,最后自然从量变到质变,下学而上达,这就是精一之功。

同道为鉴的讨论,是做功夫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和人讨论学问的时候,必须要顾及到别人的心性水平和认知高度。刚种下的种子,要灌溉和种子相适应的水量,发芽之后,灌溉的水量要相应多一些,再长大一些,水量要更多一些,树的周长从两手合围大小到双臂合抱般大小,需要的水量是不一样的,灌溉的多少都是根据树所能承受的程度而定的。如果不考虑实际情况,一个小小的萌芽就浇一大桶水,必然会把小苗淹死;合抱的大树只浇一点点水,很容易干枯死的。

作为老师,给别人传道解惑的时候,一定要因材施教,每个人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一个好的老师,是非常注重听课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的,懂得高低结合不会让领悟能力强的学生觉得浪费时间,也不会让领悟能力弱的学生不知所云。

作为学生学习来说,要注意不要急于求成,要懂得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很多人刚接触心学的时候,巴不得突击一下就能学会所有东西,洞悉世间大道,一劳永逸。这种心态是修身大忌。所谓“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每个人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必须得从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修心性和做世间的所有事情道理都是相同的,要从小处入手,从容易处开始,脚踏实地,层层递进,这也是天理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228】各随分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