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功?一个定义!两个观念!

文章作者‖魏晋寒

图片来源‖网络

前段时间,我在网络上看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不优秀的人,都没资格说自己努力》

。乍一看,文章题目有种义正言辞的励志味道。的确,很多优秀的人即便经历了大风大浪,都还在默默耕耘驰骋,作为不优秀的自己,又何必为了一点点付出,从而四处声张呢?

然而细细想来,题目背后的观点,难免有些片面。对于每个人来说,不管优秀与否、成功与否,自己的努力都有被展示的权利,都有被认同的权利,愿不愿意“说”出来是一回事,有没有“资格”说出来又是另一回事。正如文章中反驳的那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努力”已经变成了一种成功者的情怀标签。当一个优秀的人说自己努力,大家会称之为“励志”,但如果一个平凡普通,尚无建树的人说自己努力,大家则会不屑地鄙夷,“你努的力都去哪儿了?”

……


现如今,我们总是把“成功”和“结果”对等起来,把成功和金钱、地位、名誉、知识、阅历联系起来。更为偏激的观点认为:没有成功的坚持就不算坚持,没有成功的付出就不算付出,没有结果的成功就不是成功……

这种“急功近利、成王败寇、唯结果论”的成功观念,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随着信息传播的日益频繁,随着人与人距离的日益拉近,进而在大众认知当中,变得越发根深蒂固。

不可否认,这种成功观念有它的积极意义,比如说它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前进方向、它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它可以激发我们的工作潜力……

与此同时,这样的成功观念也有它的消极意义,比如说它可能让我们变得焦虑抑郁,它可能让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它还可能让我们变得不折手段……

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都有一套评判“成功”的标准法则。然而,这种标准法则一旦被“唯结果论的观点”所主导的话,我们的人生发展和日常生活必然要受到它的负面影响。

所以说,养成一个健康的、正确的成功观念,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非要重要的事情。


——

——

——培养正确的成功观念一:“追求成功”的过程,往往比“获得成功”的结果更加重要。

《庄子》中写道: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意思是说,不能通过成功多少或者失败多少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英雄。

北宋名相王安石从青年时期开始,就树立了变法图强的宏大理想,希望通过变法来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政治局面,并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变革观点。

然而,变法牵扯到太多人的利益和权利,注定不可能一帆风顺。王安石也因此数次辞官降职。就在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回家探亲的路途中,王安石游览了褒禅山,并且写出《游褒禅山记》这篇传颂千年的文章。

王安石在文中写道:“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意思是说,我尽了全力却没有达到目的,也没什么可以后悔的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写出了一代名相王安石的成功观念。

虽然“王安石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但王安石也因为积极变法的举措,成就了千年功名。


在我看来,成功不仅仅是一个“指代结果”的名词,比如金钱、名誉、效率、知识等等,更是一个“指代过程”的动词,比如奋斗、拼搏、坚持、专注等等。

例如科学家、CEO、作家这样的社会精英,他们值得我们仰慕的地方,并非是他们的知识、金钱和名誉这些“顺势而获”的结果,而是他们专研、拼搏、坚持的追求过程。与此同时,专研、拼搏、坚持并非是社会精英的特许标签,而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我们尽心尽力,无愧于自己和社会,同样可以将平凡的人生,赋予成功者的意义。正如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说的那样:并不是每只鸟儿都能飞上蓝天,只要你努力过,你便拥有了自己的蓝天。


没有成功的坚持就不算坚持,没有成功的付出就不算付出,没有结果的成功就不是成功……这样的观点未免太过武断。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最著名的小说,他也因此获得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风烛残年的老渔夫圣地亚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与饥饿孤独抗争到底的毅力;他与猎物马林鱼纠缠不休的决心;即便只剩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他也要与鲨鱼战斗到底的勇气……

老渔夫的这些精神品质,激励着每一位读者的内心。正如作者写得那样: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

然而,老渔夫经历了千辛万苦,重重磨难,仍然难逃猎物被鲨鱼吃光的命运,仅仅留下一副鱼骨头留给自己。从结果来看,老渔夫无疑是失败的,但是从过程中来看,老渔夫不肯认输,与命运抗争到底的精神,值得每一名读者铭记。

尽力了,这是一种成功态度,正如一代名相王安石看待自己的变法历程;虽败犹荣,问心无愧,这也是一种成功态度。正如《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

——

——

——培养正确的成功观念二:找准自己的定位,树立合理的目标。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又一个行动目标。目标太高,容易让我们高不可攀,妄自菲薄;目标太低,又容易让我们轻易实现,骄纵得意。所以说,合理的目标设定,是每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

著名心理学家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博士,在他的畅销书《成功》中描绘了两种目标形式,即:表现型目标和进步型目标。


什么是表现型目标?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表现型目标也被称为“绩效目标”,拥有这种目标的人往往以环境的要求和他人的表现,作为自己前进目标的参照物。环境要求的高,我的目标就定的高一些;他人的表现的好,我的目标就定的大一些。因此,表现型目标更加注重结果的追求和实现。

正如前面提到的“唯结果论”的成功观念,就是表现型目标的重要体现。

表现型目标的优点是可以明确我们的发展方向,提高我们的行动效率,激发我们的优势潜能;缺点就是容易让我们急功近利,容易让我们好高骛远。

什么是进步型目标?

进步型目标在心理学上也被叫做“精熟目标”,拥有这种目标人往往以“过去的自己”作为前行目标的参照物,追求一个连续性的积累过程和成长趋势,而不是某种外在的即得结果。“只要自己比以前进步了,提高了,我的目标就实现了。”这就是进步型目标的重要体现。

进步型目标的优点是可以确保我们的计划目标均匀实施,有助于我们心态的安定平稳;缺点就是容易限制我们的发展速度,容易限制我们的发展高度。

无论是表现型目标,还是进步型目标,因为其各自优点缺点的存在,使得我们不能单一对待它们,而是应该把它们融合起来,相互叠合,相互切换,既制定一些表现型目标,又制定一些进步型目标。尽量获取它们的优点,尽量屏退它们的缺点。这样下来,我们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下,给自己更好的定位和规划。

正如霍尔沃森博士建议的那样,我们可以将目标想象成“眼镜”,并在不同情况下配戴不同的“目标眼镜”。在完成需要高度反馈的任务时,可以戴上表现型目标的眼镜,以更好地利用外部刺激来完成任务、获得绩效;如果缺乏外部刺激,可以戴上进步型目标的眼镜,以自我激励、不断前行。

同时,身处不同情境中的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佩戴目标眼镜,比如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可以在工作中选择表现型目标,以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对于作家来说,可以在写作时选择进步型目标,以获得灵感,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转换目标实现“阶段性胜利”,比如对于学生来说,在考试前可以选择表现型目标,以取得更好的成绩;在做长远规划时可以选择进步型目标,以获得更好的成长。


……

究竟什么是成功?

根据以上两个成功观念,我给成功下了一个定义:

在找准自我定位的基础上,从事合理有效、连续可靠的行为活动,从而获得应有的环境馈赠和环境认同,以及自我满足和自我认同,这就是一整套“成功”过程。

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凤毛麟角的伟大者,更有成千上万的平凡者,只要每一个人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不管金钱多少,名利轻重,成功带给每个人的环境认同和自我认同,终究是殊途同归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是成功?一个定义!两个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