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一之:互联网教学业务流程图

还记得我们上次说的互联网教育的三大核心要素吗?内容、场景和服务,本文要介绍的就是由这三大要素组成的互联网教育的业务流程,明确三大要素的内含和逻辑关系。

进入正文前,我们先看看影视界是怎么产生内容的。

一部电影或电视剧要经历策划-剧本-筹备-拍摄-后期-发行-宣传-上映整个过程,策划和剧本是内容设计,筹备和拍摄是内容制作,后期是内容的加工处理,发行到上映就进入到流通环节了,看上去好像和教学业务差不多,它也是由内容——影视作品本身;场景——档期和上映的地区等;服务——影院的体验,3D、IMAX等组成的,基本元素和生产流通过程基本相似,但有哪些不同呢?

每一部影视作品都是一个单独的项目,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注重前期宣传,内容设计注重情节的引人入胜,追求情绪共鸣,结束后易形成口碑和二次传播,容易成为独特的内容符号——IP,进而产生跨界产品,比如变形金刚成为了玩具,美国队长成为了服饰。这些都是教学内容所欠缺的,区别的核心可能两者本质就不是一个东西,但未必不能有向影视作品借鉴融通的地方,教学业务的IP化,落脚点还是要回到三大核心要素:内容、场景和服务的设计上来,这是借题引申,需要单独探讨的内容。

互联网教学业务流程图

回到三大要素,只要你做的是内容导向型的教学业务,内容是要先行的,且不论内容设计的好坏,它就像耕作时的种子,先有播种才会有后面的除草、施肥、灌溉和收割。先有产品,才有营销和运营。这看似是一句废话,我做教学的当然有内容了,但真的是这样吗?我们这里谈的是互联网教育从零到一时的业务流程,我接触过很多线下做教学,但到线上没内容的,他们往往会做出三种选择:

1.趁线下上课的时候把授课过程录下来;

2.线上先完全采用直播的形式;

3.整合,既借别人的资源搭自己的台。

三种方式似乎都无何不可,但实有“陷阱”,线下课程的录制也要有讲究的,机位和镜头的选取,展示材料或板书、老师的配合等,不然完全线下的感觉搬到线上,我们自己会对这种教学视频买单吗?直播课要有一定的开课频次和课程体系设计,而且每次开课都要招生宣传,如果把直播过程录下来作为录播课件以后用,个人觉得还不如直接做个录播课件实在。借资源更是隐患重重,资源的质量和数量较难保证,要跟资源合作方签协议及分成,自建平台流量怎么来?借别人的资源和平台那是代理了,是另外一种业务导向。总之,课程的准备是要讲究观感体验、逻辑设计的,其实现在网络工具这么便利,潜心录制一些课程还是比较容易的。

有了内容后,就要把内容与教学场景相结合,上一篇文章我们说了,这个场景可以是时间、空间、某个事件、用户的最优体验和情感诉求等,但归结起来就是由教学需求和教学方式形成的“教学生态”。教学内容放出去后,就要以数据来描述学员的学习动作,获取需求反馈,不断优化学员的学习过程及感受。

还是讲“凯叔讲故事”的例子,凯叔在做故事内容的同时,从跟家长的交互中获知和孩子相处的一个痛点——拖延,吃饭拖延,睡觉拖延等,很多孩子甚至晚上听着凯叔的故事迟迟不愿睡觉,于是凯叔着手“优化”这个孩子听故事的场景,设置了一个叫“凯叔任务”的游戏,在故事后面,凯叔会说:“凯叔决定,以后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洗脸的时间控制在十分钟内,你们愿不愿意跟我来一起完成这个任务?如果今天你完成了,就可以在微信里点亮一颗属于自己的星星,如果连续七天完成,就可以换取一个凯叔的实物勋章……”第一个凯叔任务就获得了10万个家庭的参与。所以有时和用户交互的过程就是一个场景优化的过程,内容不一定要直接收费,可以是了解用户痛点的最好方式。

这里容易产生的盲点就是在线教学运营方完全没有场景的概念,或者场景死板,不知优化与调整。其实“场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了学员学习过程中客观条件和主观感受的方方面面,“场景”同时也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那就是“我真的站在用户视角给他最优体验了吗?”

场景包括教学需求教学方式,教学需求可以是想得到某一种知识,想获取某一种体验或感受。教学方式可以是课前文本预习、视频教学、直播答疑、课后作业等。由教学需求和教学方式组成的教学场景是互联网教学业务的变量单位,从一开始的北京101网校的在线视频,到沪江网校的音频和在线社区,到近两年活跃起来的真人直播一对一等,这些都是教学场景的变量,他们承载的知识本身没有变,他们背后的服务逻辑也没有变。

什么是服务定价呢?教育行业本来就属于三大产业里的服务业,但这里说的服务定价指的是产业内部狭义的价值交换的的概念。教学业务往往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卖课(内容)的,你给我钱,我教你知识,但真正造成价格差异的绝非内容本身,同样是教三角函数的,为什么有的老师80元/课,有的老师却800元/课呢?名师效应的闪光点不是在内容本身,可能在这个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的体验,效果保证,或曾是命题组老师押题准等。价格差也可能是因为你是中教,我是外教;你是大班课,我是小班课;你是通用教材,我是定制教材;你用的是学校教室,而我用的是新概念教学体验中心。这些我统一定义为服务上的差异,不要预想我有优质的课程了就能赚大钱,要明确课程背后真正带给学员的服务差异是什么?是服务确定市场价值,也是服务区隔市场价格。这里的逻辑关系是内容先行,通过内容与用户互动,在互动中优化场景,在场景中获取用户核心需求,进而确定服务差异,价值与价格。可能有人说我一开始就高举高打呢?引进牛津教材,聘用外教,建最好的教学体验中心和线上平台,先确定好这些服务项,然后直接定高价,就是走高端路线。这当然可以,但也要知道服务不是一个客观标准,而是一个主观感受与认可,只有被消费者接受认可的服务才能定价,这样可能你还是逃离不了优化场景,提炼需求,确定服务价值的路径。

互联网教育的表现形态可以有很多,热点风口也可能有很多,vipkid 真人一对一教学,凹凸教育个性化教学,新东方的双师模式,鲨鱼公园的科学动画等,每一种形态都会有资本的追捧,你如果有能力可以去创建一种新的教学服务形态,引领风口,不然我们就要考虑还能做什么了?

我们说服务应该是一种主观感受和认可,那他对应的就应该是学员的核心需求,小班课、一对一、个性化、大数据……他们满足的都是尊重学员个体因材施教的需求;教学动画、教学游戏、科学实验……他们满足的都是学习乐趣与沉浸体验的需求。教学产业再发展,学员的核心需求是不会有多大变化的,有时拥抱变化,不如固守不变。所以服务定价所对应的核心需求,是教学业务流程里的常量。

变量追求突破与创新,常量要固守与深耕,最终形成内容先行,优化场景,服务定价的格局!

至此,互联网教学的三大核心要素和业务流程介绍完了,这三大核心要素我们还会在探讨教育IP化的时候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零到一之:互联网教学业务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