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会听到身边人说,保险都是骗人的,这也不赔那也不赔,如果都赔了保险公司怎么挣钱呢?
这也是很多觉得保险无用的惯有思维。
但是,试想一下,如果保险公司真靠恶意拒赔来挣钱,那天天得有多少人拿臭鸡蛋扔保险公司的大门啊,国家监管不得让保险公司解散多少回啊。
保险是一纸合同,受到《保险法》《合同法》的充分保护,保险公司受到保监会的严格监管,所以保险公司不会轻易拒赔,更不敢恶意拒赔。
保险公司拒赔与否,一般是按照合约办事,理赔的时候照着保险合同,该赔的赔;
甚至不该赔的,迫于舆论压力都有可能理赔。
现在的保险公司都会很在意自身的品牌声誉,都怕上热搜。
可是如果保险不是靠拒赔挣钱的,那日进斗金的保险公司到底是靠什么挣钱的呢?
保险公司的盈利来源都有哪些呢?
1.死差利润
俗话说的好,买家没有卖家精,这句话用在保险产品设计上很贴合。
保险公司设计产品的人就叫精算师,
精算师在设计人身保险时会参考预先知道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些都是通过大数据已知的)。
假设(保险公司玩的就是假设),每购买100元的重疾保额(保障1年期),保险公司会收取1元的净保费。
预知的发病率是1%的话,1000个人中理论上有10个人会发病。
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只有8个人发病,低于理论值,2个漏网之鱼的保费就成了保险公司的死差利润。
如果在实际情况中有12人发病,高于理论值,那保险公司就是赔钱了(所以保险公司并不是稳赚不赔的)。
一款产品如果给保险公司带来死差 损失大的话,这个产品肯定会面临停售。
2.费差利润
现在这个社会谁身边还没有个卖保险的,中国保险大军上千万。
保险公司肯定要承受他们的薪资待遇;另外还要考虑办公场地,各种成本支出;
还有最重要的营销费用(每天的营销费用可能都得上亿)。
这些费用都得附加到消费者的保费里面去,这也是造成各家保险公司相同产品不同定价的根本原因。
保险公司产品设计的利润空间越大,就越有额外的钱用于激励业务员出业绩,就可以在营销上挥金如土。
所以牌子响,业务员队伍庞大的大公司,产品价格自然水涨船高,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
这些运营成本保险精算师们在设计产品的时候都要考虑进去的。
假设(还是假设)保险公司运营一个产品预计发生1000万费用,但是实际经营费用只用了800万,那么结余的200万就是费差收益。
如果用力过猛超预算了,那就是费差损失。
3.利差利润
消费者交给保险公司的保费相当于一笔预存款,保险公司要为此支付一定的“利息”(和银行类似)。
所以保险公司肯定要把这些钱投资出去(也可理解为银行把钱贷出去),而且投资赚的钱肯定要足以覆盖付给消费者的利息。
假设(再次假设)保险设计产品的预定利率是3.5%,但是实际保险公司拿了保费去投资后获得的投资收益是5.5%,那么5.5%-3.5%=2%就是利差收益。
如果投资收益低于3.5%,那保险公司就赔的血本无归了,自己贴钱也要给消费者3.5%的收益(这也体现了保险的安全性)。
保险公司往往都是财大气粗的主,投资资金动辄数十个亿上百个亿;而且也都有非常专业的投资团队。
京沪高铁,上海世博会、大亚湾核电站等国家项目背后都有保险公司的投资身影。
所以想出现投资失败真的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进一步体现保险安全性)。
如果保险公司靠拒赔挣钱的话,也就是说保险公司会把死差利润当成主要利润来源,能不赔就不赔,赔的越少赚的越多。
实际情况是保险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是利差,利差收益占了保险公司利润的80%以上,甚至超过了100%(也就是保险公司主要依赖投资收益)
也就意味着死差和费差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不咋赚钱的,甚至还有可能亏钱。
如果保险公司恶意拒赔影响声誉,丧失了保费来源,保险公司拿什么去投资赚利差收益呢?
这样公司的损失是巨大的,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所以保险公司不是靠拒赔挣钱的,而是主要靠投资获取利差利润赚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