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是心智成熟的旅程

首先问个问题:

我们要如何成为一个心智成熟的人?

这个问题历来就是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的焦点。

在孔子看来,心智成熟的人就是道德高尚的人,即“圣人”。

在阿德勒看来,心智成熟的人是克服自卑感的人。

在马斯洛看来,心智成熟的人是可以充分发挥潜能的人

在柏拉图看来,心智成熟的人是可以控制激情、超越情感、完全理性的人。

在《理想国》中,个人是国家的缩小,国家是个人的放大。研究个人的叫做伦理学,研究国家的叫做政治学。那么政治学的研究要出自伦理学。

人的灵魂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理智,意志和欲望。而这三种分别有自己的美德,分别是智慧,勇敢和节制。

同样的,上升到国家,也需要有相应的三种人:统治者,保卫者和劳动者。统治者相对于灵魂的理性,必须有智慧,才能管理国家,这是职能额一种。类似于先秦哲学里提出的“内圣外王”。

所以出现了“哲人王”一词,但这种思想某种程度上违反了苏格拉底先前提出的“一人一事”原则,但没人出来解释过。

与这些观点不同的是,《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斯科特·派克(以下简称派克)认为心智成熟的人就是敢于直面现实的人,是不是感觉很普通,这不叫普通,这叫接地气。

派克坚信残酷的现实具有积极的意义,每个人天生就有直面现实的能力和智慧。这也是本书历经几十年仍然打动人心的关键。

克服人生困难、促进心智成熟的方法动力和终极力量为什么是少有人走的路。

1.克服人生困难,促进心智成熟的四个方法

派克在书中写的第一句话是:life is difficult,意思是众生皆苦,派克将之奉为最伟大的真理,必须深刻领会。

那怎样才算是深刻领会了呢?

从必然性和彻底性两方面看:

生活必然是苦的,没有谁可以例外,穷有穷麻烦,富有富贵病,家家都有难念的经。生活时时处处都面临困难,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接着冒出来,一个恶魔的陨灭,就会催生出一个更为强大的恶魔,这一切都是平衡的,所以不要妄想一劳永逸的好事。

人生苦难重重,知道这点又有什么用,去网抑云上骗赞吗?

如果作者知道你这样想,非得从棺材里跳出来,耶稣都挡不住,我说的,然后给你一棒槌,再骂你一句“你个棒槌!!!”

明白这一点的人,不但不会失去人生希望,每天晚上定时进入网抑模式,反而会实现人生的超越。困难重重是命,克服困难也是命,甚至是本能。就像鸟儿有飞翔的本能,猫儿对老鼠的血脉压制。人也天生具备克服困难的能力。

人生就像一所学校,学校通过难题锻炼同学们的能力。生活充满各种艰辛,不断磨练我们的心智,如果我们害怕痛苦,回避问题,我们的心智就得不到锻炼,永远停留在婴幼儿时期,这正是人类心理问题的根源。

人生必然困难重重,但人也天生具有克服困难的能力,通过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重新点燃了生活的斗志,因为攻坚克难就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宿命。

天天说自己充满斗志,这也是不行的,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律,我知道现在自律这个词已经给我们耳朵灌出茧子来了,现在是个人站在台上都会说两句自律,但我们听归听,身体也不能懒惰,行动起来才是王道。

自律的四个原则:

1.延迟满足

2.承担责任

3.尊重事实

4.保持平衡

这四个原则只对咱们这些准备直面问题,挑战痛苦的人才起作用,如果有人没准备好,请赶快下车,这不是去幼儿园的车,一会车门焊死了,不要怪我车速太快。

派克说人生充满痛苦,有的痛苦大些,有的痛苦小些,“延迟满足”就是为了让我们对痛苦进行排序,先解决痛苦大的再解决痛苦小的,最后解决容易的,这是苦和甜谁先谁后的问题,从心理角度来讲,这是痛苦带来幸福,还是幸福带来痛苦的问题。

因此,我们越善于利用延迟满足的能力,我们就越幸福,心智也会越来越成熟。

当然,我们不能遇到什么痛苦的事情都要自己解决,分清是谁的问题,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要推卸责任。

通过“延迟满足”和“承担责任”,我们知道要首先解决属于自己的最痛苦的问题,但如果这个问题的界限是模糊的,不准确的怎么办呢?

比如,因为不幸的童年,让一个人产生了父母是不可以信任的这种观点,这在当时是事实,后来环境变了,但他观念没有改变,坚持认为,我不能相信任何人,没有人是可以靠得住的,这就不是事实了,这种不准确的观念,会让他的生活面临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还需要第三个原则“尊重事实”。

世界不停变化,我们也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观念,实事求是。

最后一个原则是“保持平衡”,它的关键是放弃。很多人无法保持平衡,是因为无法忍受放弃所带来的痛苦,比如,放弃先吃奶油、放弃依赖他人、放弃根深蒂固的观念等等等等。这些都会带来痛苦,但是回避这些痛苦,心智就无法成熟。

2.克服人生困难,促进心智成熟的动力和阻力

派克说我们克服困难的动力是爱(我一个单身狗不配)。

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专门为爱写了一本书,叫做《爱的艺术》,在这部著作里,弗洛姆把爱从狭隘的性冲动和本能中解脱出来,认为如果我们不努力发展我们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性倾向,那么每种爱的尝试都会失败。

与弗洛姆的观点有些相似,派克认为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当然不是一个人肯定有差别,弗洛姆把人是社会性动物作为分析的起点,而派克是从人的自我完善角度出发,强调了爱的动机和目的都离不开心智成熟。

换句话说,在派克看来,凡是不以心智成熟为目的的爱,都是耍流氓,反过来,凡是真爱,必然促进心智成熟。

派克这一棍子打下去多少小情侣,特别是宣扬激情之爱的那些,大家正爱的轰轰烈烈,海枯石烂,天地可鉴的,派克伸过头一脸贱兮兮的说,你们不是真爱,是性冲动,是本能作祟。怪不得派克每天回家都是一身的淤伤。

本能的东西,别说人了,其他动物都会啊,不花心思不花力气怎么能算爱呢。不仅如此,派克还说这样的激情之爱是心智的退化。

有人说不对啊,我恋爱的时候心情又好吃的又多,浑身充满力气,一口气都能上五楼了。

派克说那都是幻觉,就像两岁大的孩子幻想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超人的感觉差不多,是自我界限的短暂崩塌,被爱情冲昏了头脑,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在激情退去后会惊呼“卧槽,这年轻人,怎么会是我对象,我当初是怎么看上他的”。

不过派克也说了,虽然激情之爱不是真爱,也不是真爱的先决条件,但是人们还是可以在激情之爱的碰撞下,点燃促进双方心智成熟的真爱之火,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日久生情吧。

真爱并不是一时兴起的好奇,而是深思熟虑的智慧。

既然心智成熟的动力是爱,那阻力是啥呢?

是懒惰。

懒得听、懒得看、懒得写、懒得想,懒惰让人原地踏步,不思进取,的确是心智成熟的阻力,那是不是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就对了呢?

也不是,一天工作24小时的人也可能是懒,因为很可能没有认真思考,只是瞎忙。

雷军有句话说:“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懒惰与付出的时间多少没关系,与恐惧有关系。

很多人害怕尝试新事物、害怕改变,因为尝试新事物,尝试改变都需要付出努力,人天生就是懒惰的,不,应该说大脑天生是懒惰的,无论是谁,都会在某些时候感受到身上潜藏的惰性。

不过你也不要被吓倒了,除了懒惰,我们身上还有促进心智成熟的爱的力量。

懒惰占上风时,我们就倾向于及时享乐,贪图享乐,逃避痛苦,甚至编造谎言让懒惰变得合情合理。但如果爱的力量占了上风,我们就倾向于改变和进步,向往新的未知的领域,接受挑战,承担风险,心智也越来越成熟。

3.克服人生困难,促进心智成熟的终极力量

终极力量是潜意识,而少有人走的路就是一条认识潜意识的路,一条回归自我的路。

心智的成熟实际上就是意识的成长,就是重新认识潜意识所熟知的事情。

派克把心智直接等于意识,认为这俩是一回事,所以他说心智的成熟就等于意志的成长。而潜意识是全知全能的,是智慧与力量的源泉。这一观点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时期,柏拉图有一个著名观点叫做“知识就是回忆”,就是说我们学习知识并不是在学习新的东西,而是回忆我们已经具有的东西,后来这个观点在心理学被发扬光大。

我们对潜意识认识的越多,心智就越成长。

我们的潜意识本身具有强大的智慧和力量,但是要通过解决人生的难题才能发掘出来,这种情况就像我们看到照片想起某个人一样,睹物思人,他就在我们脑子里,需要现实来把它唤醒。

这些人生难题有啥好怕的呢,我们生来就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我们逃避现实,不承认现实,也就是不让现实去激活强大的潜意识,那么我们的心智就得不到锻炼,对世界的认识越来越少,说话做事越来越不切实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心智成熟的旅程其实就是不断克服人生困难,激发我们自身潜能的过程。因为这条路困难重重,很多人都无法坚持走下来,所以越往后走人越少,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少有人走的路,是心智成熟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