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秋如画,约绘自然——某某画苑秋季写生回顾

11月中旬,冷冬还未侵入南方,秋日和煦的阳光洒下、凉爽的秋风,某某画苑组织学员前往天河公园写生,于闹市中取静,捕捉冬日里最后一抹绿意,用画笔描绘下这怡人的凉秋。


户外写生既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方式,也是为创作积累素材的途径。由于身处户外,写生一般要求速度更快,而且大多时候现场呈现的画面需要经过在室内加工润色后方才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


写生的难度在于,比起室内可控的单一光源,自然景物大多时候是多光源混杂,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如何捕捉光影、分清色调的层次、颜色的互相影响,考验绘画者的观察能力与主动处理能力。


而且,比起临摹照片,现场写生时作画者处于绘画空间之中,如何对三维空间的透视进行判断并转画在二维纸面上,需要掌握并运用透视知识。风景的选择、构图、画面元素的取舍与个性化的表现也是写生时需要关注的。

不少初学者对于写生都有些畏惧心理,期望等到画技成熟了才敢在陌生人面前下笔作画。但实际上,写生与创作并不是完全相等同的,练就观察能力、积累绘画素材是我们现阶段写生的主要目的。

本次写生,便有不少学员勇敢踏出第一步在陌生人面前创作。


11月16日,周末下午的公园不少地方还未热闹起来,观光车沿着阴凉的柏油马路在公园里行进,抵达这次写生的首站:天河艺苑,欣赏正在展出的“山水”摄影展。


似画又似景的作品,引得大家驻足凝视。


观展后,画室一行前往翠竹广场,一座石拱桥在茂盛的树枝中浮现,透过树叶的缝隙可以看到绿油油的荷叶,平静的池面上紫红色、绿色的莲花苞静静矗立、等待盛放。


走过石拱桥,便是此次写生地方,少儿学员们争着挑着位置听潘教师讲解关于取景、起稿的内容。


小朋友们各自占领一块宝地,埋头画起来。


潘教师为学生们讲解示范

女生们安安静静地坐着画着

男孩子时而跑到池塘里观察些什么,再画到画面里来。

时而交头接耳讨论彼此的画

自己也能制作取景框

认真的孩子最可爱


成人学员们汇聚在桥的另一侧,安静地看着郑教师讲解示范取景构图、树叶的纹理表现以及透视问题。


正在为学员作示范的郑老师

郑教师:这是我的场子

喂!小朋友,你的眼睛快要贴到画面上了哦!

这个身影和球拍怎么那么熟悉


这幅画的难度之一就在于前景的地面透视,一格一格的砖块实际上遵循着严格的透视规则,如果画错了,一眼就能看出来。


岁月静好的样子


两个小时嗖地一下就过去了,到了评画阶段还有学员继续对画面进行润色不肯交卷。


两位老师点评与总结此次写生的效果,并布置作业,最后放上学员们完善之后的画面。



当然,比起写生,对着照片临摹是画画群体最常采用的方式。摄影技术出现之后,照片已经成为中外画家绘画取材的共同路径。不需要走遍千里路,在画室中凝视照片、妙笔一挥,不管是唾手可得的静物还是难以涉足的异域风光,都借由照片入画。


隐藏在生活中的画家们,可以借此打发无聊的排队时光、记录普通人的生活百态;热爱旅行的画家可以快速地用水墨渲染、展现各地市井生活与人文风情;严谨的植物学艺术家则深入丛林,对着异域植物考究地记录、测量与描绘……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秋如画,约绘自然——某某画苑秋季写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