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靡菲斯特和伏脱冷

歌德的小说《浮士德》和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在表现主题和运用艺术手法上是不同的,但它们却塑造了两个极为相似的人物——靡菲斯特和伏脱冷。这两个人物既有共同的本质特点,又有其独特的个性特征。

伏脱冷的真名叫约格·高楞,外号“鬼上当”,他是《人间喜剧》中重要的资产阶级野心家形象。在《高老头》里,他是潜逃的苦役犯,高等窃财集团办事班的心腹和参谋,经营着大宗赃物,是一个尚未得势的凶狠的掠夺者形象。


恶魔伏脱冷凶狠而狡诈,他是一个充满魔力的教唆者,是一个老奸巨猾的资产阶级野心家,更是一直被认为是邪恶的化身。然而,伏脱冷的恶却充满了矛盾的因素,一方面他不遗余力的在制造者社会罪恶,一方面又强有力地抨击着社会罪恶。

伏脱冷,是一首恶魔的诗篇,诗篇中的每个字符都由他凶狠残暴的性格特征和诡计多端的阴谋所复杂组成。他代表着法国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堕落民族。他崇尚金钱,暴戾恣睢般地追求富豪梦,利用社会的“黑暗法则”,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大把挥霍自己的百万法郎,他每日都在扮演撒旦般的恶魔角色,一个堕落在人间的恶魔精灵,去放纵作恶,蔑视社会法律道德。他聪明绝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行径一览了然,厌恶又置之不管、揭露又并行不悖,他是以恶制恶的恶魔斗士,在他身上角色形象的双重性与复杂性,密切交织在这一罪恶天使的所作所为中。伏脱冷是社会“垃圾坑”中的产物,他看似丑恶肮脏,但却有着独特和突出的审美价值。这一形象的存在是恶魔之诗社会狂想曲之下的幽暗密林,穿过重重迷雾与荆棘,方可看到前方冉冉升起的朝阳,那意味着社会黎明的曙光。

浮士德中的魔鬼叫靡菲斯特。

在歌德的《浮士德》中,作为诱惑者和试炼者出现的靡菲斯特参与了所有事件的进程,它非但不愚蠢,还颇具哲学家的气质,它向浮士德自我介绍时说道:“我是那力量的一部分,它常常想的是恶常常做的是善。”诗剧最终“信仰得救”的结局暗示了“恶魔性”的积极意义:不断的毁灭能促使事物的更新,以致新生,这正是大毁灭中的大创造。靡非斯特却无疑是被创造出来的最典型的恶魔性形象。由此看来,靡非斯特具有两副面孔:表面上是“恶”的化身,实际上这种“恶魔性”却可以转化为“善”,他是“恶”的象征,但是他非但不迫害善,不倡导恶,还尽可能地帮助善良的人和一心向善的人。

靡非斯特是作品中的重要形象,他在诗剧中是作为浮士德的对立面出现的,他主要代表否定精神和“恶”。但靡非斯特的形象充满着有意的矛盾,靡非斯特自称是“黑暗的一部分”,又称是“混沌的宠儿”光明是与大自然的创造塑性同源的,而代表黑暗的靡非斯特却使虚无、无形、永恒空虚与之对立。

靡非斯特的“恶”,激励和促进浮士德的向善,浮士德的向善又反衬出靡非斯特的“恶”,靡非斯特自称是“作恶造善力之一体”。浮士德和靡非斯特的矛盾是人间的矛盾,有其具体的现实内容,是现实的形而下的善恶冲突,与第一层的形而上的善恶矛盾相比,这对矛盾的构成由冥冥的宇宙走向了现实的人间,由至善至恶变成了具体的善恶。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析靡菲斯特和伏脱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