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惯性思维的想法

印象特别深的是大二快结束的时候,看大一的小孩们打一场表演赛,辩题是大数据时代,我们活着更轻松/更不轻松。当时看他们在场上一直在纠结大数据时代的隐私安全问题和算法推荐问题,感到很莫名其妙。赛后大三的一个学姐也在说他们场上说的东西大部分都和辩题没有关系,说来说去全是我们看到大数据这个词就能想到的一些东西。后来回去想了想,他们之所以如此,一方面确实是准备不足,心态的问题,但或许,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惯性思维。

我在这里把惯性思维理解为我们习惯性的默认一些事情,或者习惯性的把一些概念捆绑到一起,表现出来就是我们理所当然的认可一些本来在场上需要被论证的东西。

好的不一定好,坏的不一定坏,就算真的是好的也不一定没那么好,就算是坏的也不一定坏到某个程度。就像这个辩题,问的是轻松的问题(“更”的比较性另说),不是好坏的问题,但是大一的队员们或许潜意识就是认为,有隐私问题就等于我们活着更不轻松,而正方呢就会认为,我不用自己去找,按照兴趣他每天给我推送的就是我喜欢的,这活得就很轻松啊。所以其实,他们好像把轻松都默认定义成“好”,然后有问题=“坏”,方便=“好”=“轻松”。我的理解是,我们好像习惯于把一件事情简单的划分成两个类型,也就是好与坏。说出来,感觉好像并没有啊,但其实在场上操作的时候,潜意识里这样简单的划分还是有影响并且有所体现的。黑暗的就是不好的,光明的就是好的,温柔、暖心、阳光之类的都是好的,自私、贪婪、暴力又都默认是不好的,是坏的。

我们有的时候无法理解他们为什么没有论证?他们在说的东西好像和辩题无关啊?他们好像只是在讨论而不是在辩论......我认为,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我们虽然辩论水平有限,但毕竟接触辩论时间较长,批判性思维还是有一定的养成的,就像这个辩题,我会去想什么是轻松,到底怎样的一个状态是轻松,方便是不是让我们活着更轻松了,他和轻松有什么联系,这是我一开始会去想的。那大一的队员们,他们好像没有说什么是轻松,简单的罗列出来大数据时代的优点,说我们利大于弊,优点多,我们就更轻松了,或者再找一些数据来证明优点怎么怎么样。

所以仔细去想,我觉得归根结底还是批判性思维的缺乏与惯性思维的养成这一矛盾。就像我经常觉得辩论是一个接触了之后你就会受益一生的东西,是因为他让我学会真正的去思考问题,去探索事物之间的联系。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的认为事物非黑即白,我也不再认为好的就一定好,不管什么时候都是好的,说的再俗一点,我买东西也不会认为“贵”的就一定是好的,我会说这两者之间有联系或者正相关,但绝对没有必然的因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惯性思维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