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三个层次

中原焦点团队中16讲13坚持分享第537天,本周约练3场,总241场

著名的德国作家希柏尔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到海边度假的富翁看到一位衣衫褴褛的渔夫躺在船上打盹。

富翁问:“为何不出海打渔?”

渔夫:“因为今天一早出去打的鱼已经够吃好几天了。”


富翁:“为何不多捕些鱼?”

渔夫:“多捕鱼干什么?”


富翁:“多捕鱼,您可以两年就能买一条船,三四年说不定可以有艘渔轮,再好些,可以买多些的渔轮,做老板,让别人给你捕鱼。”


渔夫:“然后又怎么样呢?”

富翁:“然后你就成了富翁,可以逍遥自在地坐在海边,在太阳下打盹,眺望美丽的大海。”

渔夫:“我现在不是已经做到了吗?”


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时,我还年轻,很积极有梦想,却屡屡遭逢不顺,灰心丧气。听到这个故事。我仿佛给自己找到一个合理躺平的铁证。


迷茫徘徊的我:大好年华,你怎么躺着不起来好好努力呀?

若干年后的我:为何要努力?


迷茫徘徊的我:努力了,几年后你就能跨上更高一级的人生阶段,日子更好些,换个大房子,遇到更高阶层的朋友,再过几年,你可以眼界更开阔。

若干年后的我:然后又怎么样呢?


迷茫徘徊的我:然后你的老年生活会更加丰富,退休后。过上自由的自己可以支配的生活。

若干年后的我:我想现在不是已经做到了吗?


这个故事,我读到了人生不过是一个过程,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晒太阳,享受生活。那我何必辛苦追求呢,现在躺平,与努力辛苦几十年后再躺平,有什么区别?白白浪费了几十年的大好光阴。于是,心态慢慢调整到享乐模式,开启了“5+2”和“逛吃”模式:5天工作,2天休闲逛街吃饭看电影。


有次同学聚会,推杯换盏微醉半酣之余,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自鸣得意于自己的豁达和坦荡。突然同学林森,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姑娘,你说得也对,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到头来的结局都是一样的——走向无边的黑暗:死亡。但是,我想说的是。”

老同学端起桌上的水喝了一口水,继续说:“过程中遇到的风景是不同的。就如同那个渔夫,他可以晒太阳,但是,他只能在他熟悉的家门口的海边晒太阳,他没有能力去大西洋彼岸晒太阳,他也无法感受到晒太阳的时候,享受按摩、咖啡;第二天或第三天身体不适时,没有吃的,必须要去下海打渔的束缚。就像看风景,你站在一楼看,与站在十楼看,风景还是这片风景,看到的宽度、厚度、广度,是不一样的。他们体会到的快乐也不一样。”

“如果上升到理论层面,我把快乐分为三层:第一层是简单的感官快乐、有些人的快乐,是短暂的,瞬间可能会被各种窘迫的焦虑冲击,化为乌有;第二层是创造的快乐。刷小视频被搞笑逗乐,只有三秒,如果你挖空心思创作一个小视频,快乐就持久,这就是第二层次的快乐。你分享一本好书,讲好一节好课,做了一个公益项目,会发自内心地产生成就感和价值感,体验到自我创造价值的快乐。


“第三层是无条件的快乐,不被外界条件束缚,活成一个温暖的人,像一束光照亮别人而不邀功,你的存在本身就是价值和意义。这个层次比较高,不容易到达,就像心学大师王阳明所说的“我心光明”,可以作为我们的信仰保存在心里。”


我和其他同学被林森的解读震惊了。是啊,同一个故事,因人的阅历和境界不同,会有不同的版本和解读。我只读出了渔夫浅层次表面的快乐,而忽略了快乐的更高层次和具体的内涵。


低层次的快乐很快就能满足,很快就能兑现,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所以,人们习惯性地享受着这个层次的快乐。同时,人也会慢慢就变得颓废,得过且过,浪费光阴,最后自我否定,成为一个当初最讨厌的那个样子。而读一本好书,讲一堂好课,有一个灵感,做成功一件事,需要付出大量的心力和时间,那种快乐来的迟,来的慢,我们已经来不及等待,就否定了自己,也否定了未来的种种可能性。很难体验到更高层次的快乐。


不知道现在的你,正处在哪一次快乐呢?所有的付出,都有收获。只不过需要一份静待花开的耐心和坚持。

你可能感兴趣的:(快乐的三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