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怎么读书这个问题,我有话说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想搞清楚一个问题,阅读三本书就够了。

我想搞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怎样读书。

我找的三本书分别是,日本教育家斋藤孝的《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日本作家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以及美国学者莫提默·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斋藤孝《深阅读》

这本书最短,一个小时就翻完了。该书的内容可以用三个字概括:读经典。

因为经典比畅销书更有深度。作家山田咏美,亦曾在芥川奖的选拔评价中写道:“ 写小说,应该在精读过世界文学以后再去尝试。”所以,没有精读过世界文学的人写的书,都不值得看。

经典还能慰藉心灵。“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作者身上得到能量,它还像吸水纸一样,能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面能量, 使我们内心淤积的压力得以减轻,从而保持心情舒畅。”

奥野宣之《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略长,但也很容易读完。用五个字概括:写“读书手账”。

“读书手账”有四大好处:其一,写起来很轻松;其二,便于翻阅和回顾;其三,能够把看似不相干的信息组合起来,激发创意; 其四,只要配上适当的索引,就能方便地检索。Tim Harford在《混乱》(Messy)一书中也表达过相似的意思——看似混乱的整理方式,往往是最有效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图书的腰封、报纸上的书评等剪下来贴进手账,促进场景记忆。

作者还给出了一种做书摘的法子:第一遍读时如果看见好的句子,就把一个页脚折起来;第二遍只看折角的页面,如果觉得确实有用,就把另一个书角也折起来;第三遍只看折了两个角的页面,如果仍然喜欢,就把句子抄录下来。

我按照作者的提议,手写了十几页笔记,最终决定放弃,因为实在太麻烦了。也许可以利用印象笔记做出差不多的电子手账来。

莫提默·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很经典,也最难读。幸好上周的课上,一个学生做了关于这本书的演讲,所以我对它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

作者指出,阅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也就是小学生式的阅读;第二层是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即通过系统性的略读来抓住重点;第三层是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是在检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地细读;第四层是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即针对一个共同的主题,对几本书进行比较阅读,就像我现在做的这样。

作者还指出,阅读应该是主动的,也就是说,阅读者应该提出问题来,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尝试去回答问题。一般来说,主要的问题有四个:(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作者也谈到了记笔记的方法。他认为,笔记有三种,即结构笔记(比如思维导图)、概念笔记(比如逻辑思维)和辩证笔记(针对一场讨论情境的笔记)。辩证笔记是主题阅读的产物,也是最高层次的笔记。

作者还指出,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这让我想起了拉波波特法则:

1. 你应该非常清楚、生动、不偏不倚地重述对手的想法,使得你的对手说:“谢谢你,我刚才要是像你这么表述就好了。”

2. 你应该把对方观点中你所同意的部分都列出来,尤其是那种并非被人们广泛接受了的观点。

3. 你应该提到那些从你对手那里学到的东西。

4. 只有完成了以上三点,你才能说一句反驳或批评的话。

最后,作者还列举了阅读不同类型的书(实用型、想象文学、历史、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等)的方法,我还没有细看,等以后有需要的时候再来翻阅好了。

总结

我认为,读书应该从一个明确的目标出发,先选定几本经典的书籍进行主题阅读,然后写辩证笔记,最后付诸行动。

具体到该主题中的每一本书,可以进行检视阅读,也可以进行分析阅读。检视阅读只需写出结构笔记或概念笔记就好了,分析阅读则要用到奥野宣之的手账法:反复阅读,摘录让你“怦然心动”的句子,并在书本之外搜寻相关信息。最终,所有这些基于单本书的笔记,都是撰写综合性的辩证笔记的材料。

读书离不开做笔记;读书是多层次的,笔记也是。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怎么读书这个问题,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