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堵嘴的法术
姜太公坐上国师的宝座后,果然为周文王提出了一系列灭商兴周的政治、军事策略,并在短短的十四年时间内导演了从灵台请命、吞并小国、观兵孟津、会盟诸侯到大战牧野等重大历史事件,从而推翻了强大的商族政权。
孙子在他的著作《兵法·用间》篇中也说﹕“周之兴也,吕牙在商。”认为周武王能够打败帝辛的原因是姜尚在商的时间长,熟悉商王情况并从事了一系列搜集情报、挑拨离间的间谍活动的原因。这是从又一个角度肯定了姜太公对周族的重要性。
其实,吕尚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促使周兴商灭,最重要的原因既不是因为吕牙在商,也不是他会盟诸侯和大战牧野时的调兵遣将,而是他成功地包装了文王姬昌。他包装文王的手段就是《史记》中所说的“阴谋修德”。
所谓的“阴谋修德”就是以不正当的手段达到让人相信你正当的结果。这话有些绕口,也不好听,是吧。其实前面的姜太公钓鱼就是一场阴谋修德的把戏。让杀牛的屠夫来当国师通不过,咱把他包装成“神仙”不就服气了吗?包装姜太公只是开个头,包装文王才是关键。为什么呢?因为文王的伐商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没有解决。
《淮南子·道应训》引武王问吕尚的话说﹕
“寡人伐纣天下,是臣弑其主,而下伐其上也。吾恐后世之用兵不休,斗争不已,为之奈何?”
文王、武王在经济上、军事上、人才上都做好了灭商的准备,但在政治上还有一些问题,其中最大的顾虑就是﹕商王是受天命的正统之君,而周文王、周武王只是商王的臣子。以臣弑君是犯上作乱,言不顺,名不正,得了天下后人民不服怎么办?所以,武王提出这个问题来求教于姜太公。姜太公的回答很妙,他说﹕
“甚善,王之问也。夫未得兽者,唯恐其创之小也。已得之,唯恐伤肉之多也。王若欲久持之,则塞民于兑,道全为无用之事,烦忧之教。”
意思是说﹕你问的非常好啊。打猎时深怕猎物伤得不够厉害而让野兽跑了。得到了猎物又怕猎物伤得太重,使好肉不多而没有了收获。你想坐稳打下的江山,把人民的口堵住就行了,什么道啊,德啊,都不要当真,都是做给人看的,是多余的说教。
姜太公的这句回答非常重要,点破了天机,也正是其阴谋修德所要达到的目的。姬昌祖孙三代行善积德(没有这积累是万万不行的),但聚集的人气依然不够造反所需,吕尚只稍加点拨就形成灭商之势,里面的学问是很深的。这堵嘴的法术就是其中之一。
包装吕尚是铺垫,授命姬昌才是正戏。商王不是有天命吗?军民百姓不是因为怕违抗天命而犯天颜,不敢攻击商王吗?刚伪造好神仙资格证的姜太公这个白胡子老头,就是来请老天爷夺商王之命而授予姬昌的。
授天命也要道具,光他钓一块玉璞起来的小伎俩可不行。吕尚选择了灵台做他的道具。《诗经·大雅·灵台》说﹕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姬昌在姜子牙的导演下,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了灵台。
灵台相当于现在的天文台,是古人观天象的地方,修高本为消除周围遮挡物的影响,以便于观察。古人观天象是一项重要的科学活动,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观察日月星辰的常规运行,以确定历法,指导农时;二是观察天象的异常变化,如彗星、流星等,以寻求它们发生的可能意义。
一般说来,为了统一政令,灵台是只有天子才有的,诸侯国不设灵台,设了也没有用,就像我们现在的时间都用北京时一样。如果每个地方都报一个时,岂不乱了套。但因为这种观察时间漫长,需要专门的人才,帝王的授时又十分准确,加之包括帝王自己在内的古人对天象的产生原理也并不清楚,就使得灵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好像灵台是帝王与天对话的地方,是帝王接受天命的场所,因此,灵台也就成了天命所有者的象征,成了帝王的专用品。帝王也正好以此来加强自己的统治。
姜子牙精通其中的奥妙,于是以修灵台作道具。有了灵台,才可以请天命。有了天命,才可以授姬昌。授了天命,姬昌才摇身一变,由西伯(西部老大)变成了周王(有为王资格证的大佬)。有了天命所授予的大王旗,造反才合理合法,才有号召力,才堵住了人民的嘴,才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才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使各诸侯国“大国畏其力,小国怀其德”地统统归顺于周族。也才可能有了后来的观兵孟津(演习)、会盟诸侯(检阅)、大战牧野(实施)、灭商成功(胜利)、分封诸侯(结局)各场戏。这就是吕尚对姬昌的包装,也正是他们使用的“阴谋”和所修的“德”。
这里需要特别引起我们注意的是:装神弄鬼的姜子牙自己从不迷信,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骗人,为了包装文王姬昌的需要,为了抬高姬昌的“德”的需要。他所著的《六韬·王翼》说﹕
“术士二人,主为谲诈,依托鬼神,以惑众心。”
多么精辟的言论,这也是为姜太公自己的所作所为作下的最好注脚。
姜太公不信占卜,不信鬼神,他重视的是人的因素,尤其是人心向背。他深信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这就是他阴谋修德地以装神弄鬼来包装文王的原因。
经过文王和姜太公阴谋修德、恩威并重的苦心经营,在十年的时间里,周族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大为西到密(今甘肃灵台县),东北到黎(今山西黎城县),东到邘(今河南沁阳县),南到长江、汉水、汝水三个地域,已经取得了商王朝三分之二的天下。这时灭商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但九十七岁的文王已等不来灭商的那一天,在公元前1051年逝世。
王子发继承王位,称周武王。
(需要特别对涉世不深的年轻朋友们解释一下“道全为无用之物”这几个字。姜太公所说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心慈手软,不要做东郭先生;二是在对待民众的不同意见时,为了统一思想可以采取一定的非常措施。也即常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者说,作者是想告诉武王:为王者不能为“道”、“德”所累,而是要活学活用。而且这句话是对为王者办大事时所言的,不是普通人就可以受用。如果我们将这句话解释成:人可以坏事做尽,甚至只做坏事,不做好事,不讲道德,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没有周族三代所积的德,所聚集的民心,他吕尚有什么本事翻天呢?所谓“以正治国,以奇治兵”,姜太公是在周族用“正”的基础上用“奇”。如果搞错了,有一天难堪下不了台的时候说:这是跟姜太公学的,是苕木匠告诉我的,我可不认这帐啊,姜太公更不会管,呵呵。在后面我们会看到,《周易》这本书中的“孚”字用得多。“孚”就是诚实守信的意思,可见作者实际上是十分注重于立德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