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归来不看岳,看啥?

徐霞客登临黄山时通过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的对比,表现出黄山的巍峨秀丽,集天下山水之大成随即感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这就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千古名句的出处,也是他通过实践做出对黄山的独特评价。的确,登了一次黄山,感受到了黄山的幽美林壑,嶙峋怪石,令人流连忘返的缥缈云雾,更让我一见钟情的还是那坚韧有节气的黄山松。黄山归来我不看岳了,还是看看登临黄山时拍下的迎客松、探海松、黑虎松、团结松、竖琴松、龙爪松、连理松、梦笔生花松等等松树,慢慢体会这些松树富有的坚忍不拔、众木成林的精神吧。
黄山飞来石

没登黄山之前,通过游览过黄山的人讲述那里的大小七十二峰奇景,小学课本里的黄山四绝,看到画家画的黄山松,摄影家拍摄的飞来石,遥想以前年画上的迎客松,黄山便在我的心中就占了一席地位。我也曾根据那些绘画和摄影,再搀上点传闻,给自已描绘了一幅黄山图,挂在我的心头。也挂在了此次公司工会组织疗休养团12人每个人的心头,因为自从11月17日参与黄山疗休养的9名职工和3名职工家属会合后,每天都会关注登黄山的动向,有的关注黄山上边的天气情况,有的关注疗养院的行程安排,虽然前五天的行程都在黄山市周边,但是从大家焦急的心情能看出,挂在他们心头的还是黄山,也许跟我一样是带着更多对黄山的想象或是期许搔首踟蹰。
黄山美景

22日,我们按照本次疗休养的行程安排终于登临了黄山,挂在我心头的黄山图也随着山风吹落在了黄山的松树下。这一天天气甚好,晴空万里,未能目睹黄山的云海,上山较晚也未感受黄山日出的拨云见日,也许是天公刻意安排,知道我们此行不易,就将黄山上的怪石奇松赤裸裸地展现给我们,让我一次看个够爱个够。我们从始信峰进入黄山,沿着当年杜甫“始信黄山之五岳绝顶”的线路,跟着导游的讲解开始了对黄山的了解,确切的说是对黄山松有了深刻的了解。
黄山探海松

黄山常用来旅游,但黄山有一个正式的名字叫“黄山世界地质公园”,它的山体构成很不一样。一方面黄山的山势非常险峻,另一方面黄山的石头跟其它著名的山都不一样,黄山的石头多为花岗岩。而任何植物的生长都需要水分和各种各样的养分,如果没有土壤,树是没办法生长的。由花岗岩组成的黄山上居然有那么多松树,黄山松是怎么长起来的呢?细想还真是一个很大的疑问,那就听听导游是怎么解释的。树的种子可以借助风力、鸟等各种各样的力量,得到传播。可以想象,最初黄山肯定是没有这种松树的,当松树的种子到这里以后,慢慢变得能够在这个地方发芽并且生长。黄山松的种子发芽后长出的根上,在尖端有一层特殊的硬壳叫根罩,相当于箭的箭头。黄山松在争夺生存空间时,在石头缝里不可能直进直出,因为花岗岩是非常坚硬的,所以它的根像螺旋的锥子一样既硬又迂回,顺着石头缝向里延伸。树要生长,根浅了一方面没有水分,另一方面刚长出来的小小树苗会被吹走,所以它要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根扎的特别深。但有些石头缝很浅,再往下的时候根扎不进去,那怎么办呢?黄山松的根看起来有点道家思维,不能硬着来。它的根部尖端能分泌一种有机酸,能够将岩石悄悄地分解,坚硬的石头变糟了,渐渐的就会被转化成土壤。尽管分解得到的土壤很少,但根就能够继续往下生长,一方面拓展了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它在没有土壤的地方创造土壤,所以黄山松也有一个外号叫破石松。
简单地说,黄山松长长的根一方面可以固定根基,另一方面能够分解岩石,将岩石中的矿物盐类分解出来为我所用,同时逐渐化石头为土壤,便于保墒。只有土壤才能够将水分相对固化起来,随时给植物供应水分。因为黄山松生长环境里土壤极其稀缺,它不做任何浪费的事,松树的针叶掉到岩石缝里,逐渐融入到土壤中,成为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腐殖质。这还不是全部。为了得到生长空间,植物的生长一方面要向下(土地)要资源,同时它也要向上(阳光)要资源,万物生长靠太阳。我们可以看到黄山松长得很奇怪,弯弯曲曲的,有时甚至是它朝下生长的,好像要钩下去拿一个什么东西,为什么会这样呢?黄山松不是为了耍酷搞怪,而是因为哪儿有阳光,它就朝哪改变自己的形状,主动去接近阳光。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黄山松除了获取资源,还必须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控制生长的速度节奏。它不会“趁喜而多事”,不会因为高兴而使劲撒了欢的长,那是非常危险的,能量供给不足的话这棵树就会枯死。它始终明白自己置身于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当中,它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生态位是一个很恶劣的生态位 ,它必须调节自身的生长速度,所以它的生长异常缓慢,它知道居安思危,绝对不会放肆,不要野蛮生长。

了解了这些,才知道黄山上的松为什么无视山脚下的和风细雨,不求半山腰的鸟语花香,却唯独偏爱那黟色的岩石缝隙,不屈不挠的挺立着,为黄山增色,仿佛山间的小草都跟着这些松树挺拔了起来。沿着始信峰、光明顶、云谷索道一路走来,随处可见向阳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排排松树,犹如戍守边疆的战士,它们历经春秋,不论严寒酷暑,始终昂首挺胸,遒劲有力,从容不迫,它们努力地向上,把黄山妆点得更加雄伟壮丽。
黄山竖琴松

余光中说过:旅行之意义并不是告诉别人“这里我来过”,而是一种改变。旅行会改变人的看法,是的,这次疗休养之行就让我对黄山松有了原本想象以外的看法,它要求生,从最初的开拓,到后来控制自己成长的速度,都是为了让自己稳妥地活下来、立得住、持续地生长。犹如我们企业发展一样需要像黄山松顶峰傲雪的自强精神,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和人人都应该有的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对于个人而言,看了黄山的松,也才真正理解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或写诗,或作文,或画画,去赞美黄山的松,是奔着黄山松的美妙、秀丽和雅致,以及它的超脱、坚韧和挺拔去的。“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由此看来,黄山松是有生命的,而且具有超强的生命力。黄山松不择环境,种子在哪里,就能生长在哪里,而且,能完全展示出精彩的自我,这是一种难以理解的强大。
黄山不知道什么松

我想,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成长的“种子”,落于岩石,劈石而生,朝圣阳光,冲天而起,都能“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任凭风吹雨打,也会“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山归来不看岳,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