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观察了女儿的学习情况,很长一段时间后。没忍住,对女儿学习的松懈和效率,提出了严格的批评。整个过程,女儿都是吧嗒吧嗒的流眼泪。那女儿的学习问题严重吗?仔细想想也没多严重,也就是为了尽快完成作业——字迹潦草、不认真审题;晨读效率低——做其他的事、不认真诵读、敷衍了事。其它各方面还是进步很大——起床迅速、时间管理、自信心成长。但是为什么我还是怎么生气了?
上午,和妻子去上班的路上,聊起这个事。妻子把孩子的感受说了下——爸爸的要求过分感到委屈、爸爸太严厉了。说到这,妻子也批评了我。这里说明下,我们家一般是我管孩子的学习,妻子管孩子的生活。孩子的情绪疏导一般都是妻子负责。
真的问题在我吗?问题的根源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我会生气?为什么我会觉得孩子的学习态度无法接受?随着一个个问号,我逐渐明白了,我情绪的来源,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我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担心。
因为关心女儿的成绩→开始担心这样的学习态度→因为担心孩子的学习态度影响成绩→开始积累情绪→当情绪积累到一定的时候→爆发,批评孩子的学习问题——无视女儿的成长。
这时我才发现真正的根源:我对孩子的成绩的看法,影响了我的情绪。找到根源后,我陷入了思考。2018年通过学习,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和妻子确立了一个基本原则。即亲情第一、人格第二、学习第三。学习其实是摆在第三位的,那为什么我还是违背了这条原则了。唯一的可能就是反思与践行吧,也就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
那么,成绩真的怎么重要嘛???比起亲情、人格,成绩真的怎么重要吗?成绩真的没那么重要。
首先,未来是一个高度竞争的世界,能力成为了我们在这个世界通行的唯一衡量标准。这些能力可能包括了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自制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等,但是没有一样是文凭。我们经历了文凭就是唯一的包分配时代,成绩好就能就业的好。改革开放后我们经历了,文凭就是敲门砖,文凭不再是唯一的时代开始了。现代企业对能力逐渐超越对文凭的重视。2035年,我们的孩子将步入社会,面对各种挑战与机遇。他们准备好了吗?难道仅仅是成绩上的准备吗?我想肯定不是,那应该是创造力的准备、沟通能力的准备、自我成长能力的准备、自我管理能力的准备、自我觉察能力的准备……。
其次,能力是什么?现代教育造就了太多伟大的人物,但也造就了太多的啃老族、高分低能族。为什么会这样呢?同样的教育体系,为什么会造就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根据家庭教育专家黄志猛老师对能力的研究。能力取决于成绩与人格的加乘结果。假如某孩子本科毕业,成绩的分数按十分制,本科文凭应该可以记7-8分,那么如果人格发育不健全的话,人格按十分制记3分的话。该小孩的能力值为27分。按照研究30分以内基本可以确定是啃老族,30分至60分为自我满足,60以上步入优秀人才一族。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成绩的分数再高,你的能力是否优秀,还有取决于乘数,你的人格得分。
最后,在儿童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看来,家庭和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不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是孩子“人格的训练发展”。现代教育强化的是智力教育,却忽略了孩子人格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将承担起孩子人格培养任务。这也正是上面所说,相同的教育体系,造成成就差异的原因之一吧。
写到这里,作为孩子的爸爸,我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呢?
角色A:和蔼可亲、爱与赞赏、不燥不冷的“权威”。帮助孩子制定规则与流程帮助孩子逐渐实现自律。
角色B:“尊重”“信任”“接纳”的“伙伴”。建立起两个生命之间的互动。
角色C:指明方向,引领未知与未来的“向导”。最终让孩子能够自由地去探索。
角色D:成为孩子模仿的好“榜样”。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哦,原来我真的做得还不够。
我需要调整对成绩的外在看法,践行“亲情第一、人格第二、学习第三”的基本原则。达到从根本改变情绪的结果。
同时,尊重接纳孩子现阶段的状态。自己不要慌,让她慢慢来。
用民主的沟通方式,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重新制定学习计划,让孩子逐步实现自我管理。
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倾听孩子的需求,多用赞赏、鼓舞、激励的语言。记得有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孩子的成长是在赞赏中得到的。
以上是,一位父亲的自我察觉与反思。一直认为,养育孩子是上帝给我们一次补课的机会。我们的教育只关注于“智力教育”,而缺乏“家学教育”。养育孩子就是再给我们一次重新投入学习——学习怎么为人父母、学习怎么经营家庭、学习怎么管理情绪、学习怎么培养小孩……。
从知道到做到是一条不容易的路,因为这需要跨越我们强大的思维惯性,需要自己有敏锐的觉察力去反思,需要有敞开的胸怀去革新原来的观念,需要有勇气和信念去尝试和使用新的方式方式。
虽然不易,但知易行难才是为人父母真正的挑战,这个挑战也正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只要那份美好的期待大过那份改变的痛苦,能一点点去践行,那么结局一定是令人欣喜的。
感谢孩子!让我们重新认识什么是家庭、什么是父母、什么是婚姻……。
欢迎大家私信,一起探讨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