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基金的李录为什么看上了邮储银行?

邮储银行生不逢时,刚上市就摊上新冠病毒股灾而跌破发行价,市场走出了“绿鞋”形状的日线。因其规模小依附于中国邮储集团展业还要交过路过桥费(会计科目:储蓄代理费及其他),收益能力比其他商业银行低了不少。市场中关注他的人不超过30万。

就在2020年7月中国人寿带动银行股发动夏季攻势后,邮储银行开始转跌回升(注意注意注意,在最低位李录没有抄底),待9月邮储银行的股价慢慢反转后,喜马拉雅基金突然杀入邮储银行港股,没多久还意犹未尽加了仓了(占邮储银行股份5.9%)。这说明李录并不是无心插柳,而是确信他的交易了。

买入银行股,一般人会认为李录会选择市场中的头牌招行、兴业、平安之名流,就是国有四大行也应该去看看建行农行。邮储无人问津之辈被李录临幸另人惊诧。李录为什么看上了邮储银行呢?

我能看到的李录能够看到,李录能看到的,我不一定能看到。我曾经在建行(当前有营运优势)和农行(未来有政策优势)之间纠结许久,在李录那里根本不是问题。表面上看是认知盲点导致,实际上是认知结构和背后逻辑的差异。皮之不存,毛之安附——结构和逻辑要是有缺陷,纠结那个有缺陷的结果又有啥用呢(并不代表买入建行和农行就是错)?我看不懂李录,认知能力的差异不禁背脊发凉,逼迫我发奋读他的新书《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如果非要找到李录的交易动机,以我目前的认知能力只想到以下几点:

1.只要习近平当政一天,中国的扶贫政策就不会退出只会加强,美丽中国振兴乡村将会是长期国策(这应该更利于农行);

2.在全球市场中,恒生指数偏低,邮储银行H又是香港市场中为数不多的市净率低于1的新股,有充分的安全边际。李录买邮储银行有点2002年买比亚迪港股的意思。

3.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引擎在消费增长,而消费增长的供给侧在中小微企业,而邮储银行主打零售银行,服务广大城乡中小微企业与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一致。相比一二线核心城市的存款成本,城乡存款成本低,预期还会持续低。邮储银行很有中国特色的代理模式可能会随着银行业务的壮大而终结。如果该假设成立,那么邮储银行支付给中国邮储集团的“过路过桥费”(会计科目:储蓄代理费及其他)可能会成为对赌协议,达到条件后则不再支付。当然,这两者的利益是鱼和熊掌的关系(二选一)。要是没有渗透到乡间小路间的邮政网点,哪里来的低成本的零售存款(农行零售存款成本1.69%已经很不错了)?

4.邮储银行的资产质量明显高,不良贷款率低,资产基本面最好。(但是相比农行,营运规模小不少,这点资产优势有啥用呢?)

以下是基于2019年年报归纳的国有六大行指标比较表,供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喜马拉雅基金的李录为什么看上了邮储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