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创造——《史记·八书》阅读札记

文/涅阳三水

《史记》依然慢慢在啃。

虽然之前也啃过许多书,但面对《史记》依然是惊慌无措的感觉。

八书,包括《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及《平准书》,位于《史记》卷二十三到卷三十。

对于八书,唐人司马贞在《史记索隐》就说过:“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

虽然说史记与五经六籍没有任何关系,但我们也可以可见,这“八书”的架构,在历史上就极其有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非常超前。

~~

从“八书”的名称看,太史公司马迁的眼界,已远远超越短时期的政治事件,而是放在更长远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去看待历史。

最喜欢读的是《封禅书》和《平淮书》,这两书,是介绍汉武帝以前的富国政策,尤其是一个大国的崛起,在各方面是如何发展的。

按我的性子来说,这些内容应该是不关心的,可是相对于其他的书,我能够看得明白一丁点儿的,还就是这两书了。

另外在平时喜欢刷古装剧,古装剧里的帝王动不动就有封禅,而这里的《封禅书》却让我找到了这个动作的源头,这是一种喜悦。

汉朝是沿袭了秦朝而来,秦朝统一了货币,这对于后续的发展有了奠定性的作用。

~~

《礼书》是专门探讨礼的理论,《乐书》也是与音乐理论有关的,《律书》是探讨宇宙万物间的数量关系的,也有关于战争,关于兵事的,《历书》是讲解历法演变的,《天官书》是关于天体星象的。

这四书是关于理论知识的,太史公把礼书放在第一,可以让人感受到他的尊卑观念有多么强烈。

虽然说太史公的史记当中,让人感觉着记录极为公正,极为平等,但是这样的安排顺序却又让人感觉到他的等级观念。

这是不是一种很矛盾的存在呢?

~~

故事性最强的应该是《河渠书》。

河渠书从名字中,就可以让人感受到是治水的。想起来治水,无疑就会想起大禹治水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

还有西门豹治水。

还有都江堰,郑国渠,这些都是春秋战国时期都已经出现的水利工程,大大的推动了西汉时期的水利发展。

无论是人物还是工程,都是让人耳熟能详的故事。

除了故事之外,重点讲述了历代治理水灾和疏通河流的好方法,以及重大水道疏通的历史,以此来提醒国家,注意清修水利,以便调节国土水旱状况。

~~

十分艰难地用了很多个日子,把《河渠书》通读了一遍,然后就想起郦道元的《水泾注》,想起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河渠书中,对于沟沟河河的详细呈现,让我没法不相信,太师公为了写这篇河渠书,是走遍了四处的山川,还有可能沿着大禹治水的足迹,实地勘察了真实的河道。

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么能够把这些记录的如此详细呢?

郦道元为了标注水道,一个人背着勘测工具,行走在山川河流中间;李时珍为了记录清楚草药的性能,也是一个人行走在大山深处,勘测那些草药的真实性。

他们的姿态,都让我感受到治学的严谨。

~~

有人说,“八书”是《史记》中理论上最精彩的体例。

对于这种说法,我深为赞同。

司马迁的这“八书”,不仅客观地记录史实,而且对于相关的问题也进行了理论研究,做到了独到、独特、独有的评论。

说到此,我深深明白了,这世界上,任何创造活动,都不可能与前任的劳动割裂开来,前人的学术成果,是创造活动的基础。

司马迁写的《史记》是借鉴中的发展,也是继承中的创新。尤其是“八书”,是史记体例的一种创行,这是不容改变的事实。

因为他不单单是一种记录,更重要的,是一种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是一种创造——《史记·八书》阅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