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出自于《論語·雍也6.29》)
人們有多不愿意‘活在當下’,就會有多大地難受。道理是這樣的。
人一切的‘苦’,身体上的,‘想法’(既:所谓‘心理’)上的......其本质原因,是因為:‘想法’与能量(既:‘氣’)不匹配而导致‘能量’被“摩擦”、“磨损”所造成的。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出自于《易传·系辞传下》)你的能量,和你所处的“位置”,与該位置能带給你的‘經歷’如果不相符時......
那就等于:你在‘經歷’着遠超你能量所能经、受的‘位置’上待着。
好比一個“路燈的灯座”、或者叫:“路燈的燈基座”上,原本是要安一個:我們比方説,叫“一万瓦的灯泡与灯罩組合”。
好,您好,您就是一“十几瓦的小燈泡兒”,非得往那个原本就為了給“一万瓦的灯泡,与灯罩組合”所准备的:“路燈的灯座”、或者叫:“路燈的燈基座”上面装,或者叫:往上安......
您就一“十几瓦的小玻璃燈泡兒”,就那麼大“量”。非要“干大事”,非要“装高处”。這就叫:“德不配位”。
道理是這樣的。是您的能量(既:“德”、既:“氣的樣子”......)驾驭不了那個您“心仪”(所谓的,“心仪”)的:地方。
所以説:當‘狂风骤雨’來临時,您作為一個:雖衹有“十几瓦”,却‘坐落在’該為“一万瓦的灯泡,与灯罩组合”所設立的“路燈的燈基座”、或“路燈的灯座”上的“小灯泡”,你不具备,也根本不可能“具备”不被這“狂风”,与“骤雨”吹熄、打烂的實力,与“本钱”了。
您不配在那个地方(伫立、經歷......)。所以説,“德不配位”,以(相對)“弱小的身姿”,經歷了它‘本不該’經歷的一切......這是(凡)人与‘天’的叫板。同時,也是‘天’掌掴(凡)人的:實践。
道理是這樣的。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出自于《論語·宪問14.26》)
這(既:“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出自于《論語·泰伯8.14》,与《論語·宪問14.26》,与“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出自于,同上,既:《論語·宪問14.26》)是最好的:修炼方法。
道理是一樣的。我們一切的“痛苦”,(均)来源于:我們思想(既:想法上的......)与我們‘能量’的不匹配,所导致的。就好比,“大灯的燈基座”、“大灯座”,与:“小灯泡兒”的比喻,一樣。
我們目前無論处于怎樣的‘地位’,我們(理論上)都不應該去想,要坐在,或某一天坐在所谓的“大灯座”、或“大灯燈基座”上......那叫:思出其位,而非:“思不出其位”(出自于,《論語·宪問14.26》)了。
道理是這樣的。因為有了想法,從‘量子领域’來説、来講的話,只要有可能,既:有可能的情况......那就一定會:發生。
好比人许愿,既:我要這個,我要那個......(某種意義上講......)它(既:你的愿望......)必定会:實現。如果一個人,一再往他:‘能量(暂時)所不能及......’的地位‘想’,‘想’,‘想’,而(幾乎)在大多数時候......忽視了他的“现實”,那麼這種情况,既:‘思出其位’的情况......就导致了你作為“小灯泡兒”(既:所谓、相對的“小”)却跟“大灯泡、与灯罩組合......”挤路的情况。
在這個现實里,你所向往的“那個大(既:相對大)灯基座、大(既:相對大)灯燈座”上要安的“灯泡”是固定的,是注定的、定死的。且不説,你在‘妄想的這一路上......’,既:和“大灯泡”(既:所谓大、相對的大......)挤路時......所產生的‘能量摩擦’對你造成的痛苦。而,就算你承受着“巨大的痛苦”(雖然,我承認你的“努力”。但我認為:你努力的方向,有很大問題。),(某種意義上)挤過了“大燈泡”,而登顶了你所“心仪”(所谓的“心仪”)的那個“位置”,那個,(天生)為“大燈泡”所准备的:“大灯座”、与“大灯底座”上。
那你被打烂、打坏、打穿,也只是:時間問題。道理是這樣的。你没那麼大的‘能量’(既:‘氣’),你没那麼大的“德”(既:‘氣的樣子......’)就(拜托你......)别妄想了。你妄想,就是(一切......)痛苦的开始。
你的這一路......經歷的痛苦、痛楚,即便最後“得偿所愿”,那你的結局還是:痛苦。你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最终)登上了‘本不属于你的“灯底座”、与“灯座”’,你的結局,一定不會好。
道理是一樣的。你一定會,被‘上天’打一個:巨大的巴掌。這就叫:“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了。
1.
道理是一樣的。平庸一點,有什麼“不好”。這世界,本來如此。簡簡單單。
就是:庸。水流的聲音,敲击键盘的聲音,风聲,雨聲,呼吸聲,夏天,虫鸣的聲音,冬天,积雪滑落的聲音......這世界,本來如此。就是:庸。就是:再‘平常’不過......
2.
就是:感受,就是譲你去:感受‘平常’。感受平常。
但不譲你:思考‘平常’。有思考,就會有:定義。有定義,就會有:分别。
3.
“你”、“我”、“它”,“好”、“坏”、“美”......于是,你开始:妄想,开始‘思出其位’,开始欲“小能量”(既:所谓“小”、相對“小”)干“大事”(所谓“大”、相對“大”)。然後因為你有了这样的‘想法’,你的‘能量’(既:你的‘氣’)开始走向:一條和“大人們”......和‘相對大德’、既:相對‘大能量’的人......“挤”的路。那你(無論是身体、還是心理、既:想法上的......)能“好受”嗎。
道理是這樣的。你一切的“不好受”,都源于你:‘思出其位’,而造成的‘能量磨损’、与(能量、既:‘氣’的......)'摩擦’,所形成的(既:形成,你所谓的“不舒服”、与“不好受”......)。
4.
道理是這樣的。你一切的“不好受”,(归根结底)都源于:你不愿意只体會‘庸常’的现實,而将‘想法’,奔走于“各地”、“各处”,所造成的。
道理是一樣的。有了思考,就會(不自觉的......)去:下定義。下定義,就會有:“好”、“不好”;“坏”、“還不算坏”......等,总之,不能:不偏不倚的。
不偏不倚的,就是:中。(既:想要做到‘中’)‘中’,就是:不思考。
5.
不思考,而只‘感觉’、只‘感受’庸常的一切......不思考,只感覺、与感受......
风聲、雨聲,蛙鸣聲;积雪落地,夏虫鸣叫,和呼吸......秋叶咔嚓、咔嚓......
這是一切所谓“修行”的:终點;也是一切所谓“修行”的:起點、過程,和經歷。世界就是這樣,本來這樣......
感受:庸。世界本:庸(常)。
6.
不思考它(既:不思考‘庸’)、不下定義(既:不給‘庸’,下定義),就是:中。
‘中’(所谓“中”)就是:不思考‘庸’;而‘庸’,庸就是:世界‘本來的樣子’。‘庸’,就是:真理啊。我們就‘在’真理中,(大多数人......)我們還‘费劲吧咧’的“找”真理......我們不‘就在真理中’嗎。
不思考,只感受......“咣”、“啪”、“嗒”。你‘悟’了嗎。
7.
道理是這樣的。我熬夜用生命寫這些文字,只是想説:真理,其實最“簡單”不過。只要你不思考:既‘中’;而只‘感覺’、只‘感受’就是(‘真理’)了。那就是:‘庸’。‘庸’就是:真理。
你不思考之後,你就在:‘庸’里,在‘真理’里。你還向哪“求”呢。
道理是一樣的。‘庸’,就是:(一切的......)真理。不思考(衹感受、只感覺),(你)就‘容’在‘真理’里。以‘中’的方式,‘在’真理(既:在‘庸’中)中。這就是:“中庸”的‘真正含義’了。
道理是這樣的。----作者:李宗奇 辛丑年 二月初二 于自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