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灯。

雨夜,风乍起,世界仿佛堕入了扭曲和混沌。街道上,人烟稀少,昏黄的路灯闪着那点苟延残喘的光,孤独地站着。

“吱嘎,吱嘎。。。”,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打破了雨的旋律,也打破了长街与路灯的空旷构图。一位老人骑着一辆破三轮缓缓前进。

这位老人大概七十岁的年纪,男性,佝偻着背,身上的皮肤好像干枯的树皮,包裹着突兀的经脉。身上的雨衣在风中七扭八歪,根本就是形同虚设,雨水打在老人的皮肤上,却无法滋润那失去生命力的干枯。

又是一阵大风,吹翻了三轮车上盖着的防雨布,漏出里面的废木柴。老人赶紧停下车,将拧成一团的防雨布拉平,用砖头重新压好,确定不会再被刮翻,才又跨上三轮车,继续前行。老人却从始至终没有去整理身上的雨衣。是啊,人受一点风雨算什么呢?全家人安身立命的本钱却不能有一点闪失。

老人渐渐消失在视野里,一辆电瓶车缓缓驶来。

电瓶车上是一对母女,妈妈的雨衣也被吹翻了,潮湿的头发贴着额头,雨水顺着头发从鼻子、下巴流到脖子里。可是小孩却被保护地很好,整个人钻在妈妈身后宽大的雨衣里,只有腿被淋湿了。

“今天辅导班的老师夸刘子悦进步快,你也要加把油啊,今晚再把之前的单词复习一遍”,风雨很大,但丝毫不影响妈妈对孩子的教导。

“哦。。。好。。。”孩子唯唯诺诺地回答,但语气里有很多的不情愿。

“听话啊,妈妈改天给你买盲盒”,妈妈似乎听出了孩子的不情愿。

“哦。。。好。。。”语气里的不情愿似乎少了一些。

现在的小孩都是这么辛苦吧,上不完的辅导班,做不完的作业,连上学的书包都不是用背的,而是用小拖车拖着。

老人的劳累我似乎能够理解,但是这些小孩呢?在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却背负着远远大于他们承受能力的压力。

社会在发展,竞争愈加激烈,人们变得惶恐、手足无措,唯一能做的就是更加勤奋,大人如此、小孩也是如此。

从小孩到老人,我似乎看到了一条人生轨迹。人生来就是为了经历苦难吗?不同的年纪总有不同的苦恼和压力,虽然,人生也有幸福的时刻,但总的来说,苦是多于甜的。命运从不给人以悲悯,却赋予了人们诸多磨难与考验。那么,活着,值得吗?

值得!

余华曾说过:活着,是一个充满力量的词语。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来自于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虽然苦难多于欢乐,但人们不都是向着那片刻的欢乐在奔跑吗?倘若结局是好的,那么过程无论多漫长都是短暂的,结局无论多短暂都是漫长的,正是这样的信念,活着才变得值得吧。

雨依然在下着,但家家户户的灯火却十分明亮,它们是在外奔波的人内心的最后一座堡垒,最终的一个归宿。千万盏灯下有千万个家,千万个家里有千万种生活,千万种生活浸透着千万种劳苦。但只要那盏灯亮着,回家的路就永远不会迷失。在外奔波的人啊,快点回家吧,那里有你点亮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雨夜,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