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宽了,路自然也平了——《那道疤痕》案例分析

  案例  :

                                              那道疤痕

        “嘿,值日生,那个垃圾是二班飘过来的,你要扣就扣二班的分!”
        一向息事宁人的我,二班的班主任,目睹了,也默认了这一切的发生。
        虽然刚进入这个年组就听闻了一班牛老师的厉害:所带班级,处处皆先锋。但是,今日所见,难免让我心生困惑。
        “你,是他们的新班主任童老师,代课的吧,请你管好你们班的孩子,别让他们下课到我们班教室门前疯跑瞎闹。你们班玩得这么开心,我们班还怎么学啊!”牛老师左手叉腰,右手指着那些玩耍的孩子,怒气冲冲地对我说。一种不知名的压力,竟让我像犯错的孩子一样,冷不丁地带着班上的孩子回到了自己教室的。
        还没等我晃过神来,我们班的“百事通”乐乐,就走到我面前说:“老师,这些事,您别放在心上,我们班和一班一向都是水火不容,他们班是年级最好的班,我们班是年级最差的班。牛老师说我们班都是笨蛋,不让他们班的孩子和我们玩儿,还说……”
        听着乐乐见怪不怪的叙述,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带着这个班的孩子,抬头做人。
        每周二的大课间学生成长中心都会按照惯例播报一日常规获奖班级,那个周二却尤为特别。
        “接下来,播报的是四年级的一日常规获奖班级……”随着播报声,孩子们端正着坐姿,屏气凝神,聆听期盼着。
        “本周冠军班级是……四年级二班!”
        “耶,我们班,冠军班级!”孩子们欢呼着,跳跃着……这股高兴的劲儿里凝结着我们的团结一心,努力进取,不断付出。
        突然,教室门被推开了。“吵什么吵,有没有一点素质啊!都给我坐下来,安静听。”隔壁班牛老师,来了。全班不服气地看向了他,不情愿地“老实”下来,微抬的头,又低下了。沸腾的教室,瞬间低至冰点。
        回到办公室,正准备和牛老师沟通今天的“吵闹”,就听见牛老师边批改作业边说:“这新来的小童,还让不让我们这些‘老人’活了啊,你们看,学校群里,她的教案被当作范本晒出来了,二次备考密密麻麻,作业设计还真认真搞了,以后按她那标准备课,其他事儿还做不做啊!”
        没想到,我,班上的学生,牛老师都不待见。
        “老师,不好了,果果的头被一班的一个男孩撞破了好大的一块,现在血流不止。”
        “怎么回事儿?”我边起身朝教室走去,边询问着。
        “一班一个男孩子上完厕所,跑回来,撞到了果果,果果就摔倒了,额头就磕到了教室墙角,划伤了一个口子。”
        看着渗出的鲜血,几乎盖住了他右半边脸。我连忙拨通了果果家长的电话,报备学校后,学校说要通知对方家长也一起去。于是我找到一班男孩,要到他家长电话后,直接拨了过去,因为对方家长正在开很重要的会议,没能陪同,于是我和家长一起送孩子去了医院。
        消毒,缝针,做完这些必要的处理后,家长连夜把孩子送去了上海儿童医院。因为他出生不久查出凝血功能不好,只要流血就止不住,需要转移到上海做进一步治疗。
        从医院回来,其他老师纷纷关心我们班孩子怎么样了,现在还好吗,耐心教我如何跟进后续工作。牛老师却说:“你们班这个孩子,一年级就身体不好,还休学了一学期,特别调皮,不是撩撩这个,就是闹闹那个,又喜欢跑来跑去,这次受伤了正好长点教训。”
        “牛老师,这个孩子确喜欢吸引同学的注意,但本质特别善良,他的家长也是。这么大的事情发生了,他的家长没有提及医药费,也没有追责。还宽慰我说,学校这么多孩子,磕磕碰碰都是正常的事儿,老师别太自责,平时多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就好了。我想事情也弄清楚了,我们班果果回来,让你们班孩子道个歉就好。”
        “这事你不用跟我说,你不是自己挺有本事,自己打通了我们班家长的电话,让她跟你们一起去医院吗?家长打电话问我你们孩子情况,我多么被动,你知道吗?再说你们班果果不跑,就我们班孩子跑,不可能撞成这样,道歉是不可能的,各自管好各自的班。”
        “牛老师,您不能……”话没说完,李老师一个劲儿地用眼神示意我不要再争论了。
        后来,李老师和我说,牛老师就这性格,认定的事儿,哪怕不占理儿,都不会占下风。你要继续和他争论,最后你只会被训得遍体鳞伤,这样的历史我们见得太多了。
        半个月后,果果回到了班级。他依旧活泼开朗,只是额头上多了一道明显的疤痕。每每看到这个疤痕,我都会想起那句缺位的道歉,和那段时间打压得挺不起的腰杆。
              困惑:年轻老师,如果遇到了职场上专横,特别护自己班上学生的资深教师,怎么办?年轻教师做出成绩,但被排挤,说抢了风头怎么办?长期被打压,需要回击吗?还是做好自己的,让别人去说吧?

                                                                    武汉市光谷第三十二小学  童华新


                                            心宽了,路自然也平了

                                                          ——《那道疤痕》案例分析

                      康活莉

      读了童老师的《那道疤痕》,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绪——憋屈。牛老师的专横,童老师的隐忍,跃然纸上。作为刚刚入职的新老师,童老师处处遭遇资深教师(牛老师)的打压和排挤,是“回击”还是“做好自己”?童老师在文末连续用了四个追问,内在的困扰可想而知。如此境遇,到底该如何应对?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1996年,李嘉诚的大儿子李泽钜被绑架,绑匪张子强上门索要赎金。最终,李嘉诚花10.38亿元赎回了儿子。整个过程惊心动魄,但李嘉诚却异常冷静。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李嘉诚与张子强的一段对话。张子强问李嘉诚:“你为什么这么冷静?”李嘉诚回答:“因为这是我的错。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做,比如我去打球,早上五点多自己开车去新界,在路上,几部车就可以把我围下来,而我竟然一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从李嘉诚身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第一,情绪管控。情绪就像迷雾,它会遮挡视线,影响思考和判断。冷静下来,不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不受对方的情绪和言行干扰。这是看清真相,解决问题的前提。

        第二点,看清真相,课题分离。“课题分离”是阿德勒提出来的一个心理学概念,我理解为“清晰的边界意识”,不把别人的课题和自己的课题混在一起,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李嘉诚说自己错了,他的思考方式就是‘课题分离”,他为自己的课题负责。

        第三点,自我反省。面对问题不逃避也不归责,而是第一时间找出自己的漏洞,在错误中自我完善和提升。

        用三个词概括李嘉诚的处事方式:“冷静”、“边界”和“反省”。借用李嘉诚的处事智慧,解一下童老师的困局。

    一、觉察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我试着列举文章中的事例,看一下童老师表现出的情绪问题。

      第一件事,垃圾扣分事件。面对教室门口的垃圾,一班班主任牛老师对值日生说:“那个垃圾是二班飘过来的,要扣就扣二班的分。”作为二班班主任的童老师“目睹”了这一切,她的反应是“息事宁人”、“默认”。表面上“息事”“默认”了,但童老师心里其实又憋着一口气,她感到“困惑”。

        第二件事,课间玩闹事件。二班的孩子在一班门前玩耍,牛老师一手“叉着腰”,一手指着孩子,“怒气冲冲”地告诉童老师:“管好自己班上的孩子”,别影响他们班孩子学习。童老师的反应“竟像犯错的孩子,冷不丁带着班上孩子回到教室”,感到一种“不知名的压力”。

      第三件事,教室“吵闹”事件。经过努力,二班成为年级的冠军班级,孩子们在得知这一喜讯时欢呼雀跃。牛老师在此时推门而入,当着童老师的面,对二班孩子的“吵闹”进行强势镇压,使“沸腾的教室瞬间降至冰点”,而童老师的反应是沉默。回到办公室后,她第一时间想去向牛老师解释二班当时“吵闹”的原因。

      发现问题没有?三件事情中,童老师都非常被动,总是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她的情绪受制于对方的言行和情绪,她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是针对牛老师的情绪和言行做出的应激反应。原本应该对事件真相负责,而童老师却是在对牛老师的情绪负责。包括后面“暗下决心”带领二班孩子“抬头做人”,那也是针对“牛老师说二班学生都是笨蛋”,不让一班孩子和二班孩子玩而做出的回应。努力,不是因为看到自身的不足想做好自己,而是把自己做好了给别人看。目标很好,出发点却错了,其结果往往南辕北辙。 

      牛老师以一种专横强势的方式将自己心里一些不好的东西投射给童老师,比如说“新班主任,代课的吧?”“吵什么吵?有没有一点素质?”童老师以“默认”方式接住了这种投射,“像犯了错的孩子”。“默认”的同时心里又特别压抑和委屈,她被对方投射给她的负面情绪包裹着,失去了辨别真相的能力。越是努力克制自己,迎合对方,内心情绪越是拥堵。

      “看不惯别人的地方都是我们自己内心未解决的剧情在作怪”李雪在《有限责任家庭》一书中写到,“被人激怒是因为内心的剧情跟对方的投射匹配了,认同了这个剧情,继而陷入了角色。如果不想被人激怒,就要有跳出剧情的能力。当你看破所有的剧情,任何人都不能激怒你。”为什么自己的情绪那么容易受对方的情绪和言行左右?我想说,童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课要去做,那就是走出内心“作怪”的“剧情”。觉察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这是自我成长中必须要走的路。只有走出情绪的迷雾,才能看到真相,看到自己。

    二、课题分离,尊重边界。

      牛老师的确有很多过激的言行,让人很容易心生气愤,但是就像李嘉诚处理悍匪张子强绑架勒索事件一样,课题分离,认准自己的课题,在自己的课题里锁定目标,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对自己的课题负责。牛老师的过激言行那是牛老师自己的课题,童老师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课题。比如教案事件,童老师的教案被当作范本晒在学校群里,牛老师在办公室里对童老师积极上进的工作态度冷言冷语,“还让不让我们这些‘老人’活了?”牛老师面对上进的同事,他感觉到了危机,但是他思考的不是如何更好的提升自己,而是用负面情绪去打压对方。牛老师的心态显然是有问题的,但是这是牛老师自己要修的功课。童老师的课题应是沿着内心的目标,继续做好自己的事,从专业上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无需为牛老师的负面能量买单。 

      课题分离,尊重边界,一方面意味着集中精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同时也意味着面对越界者要懂得捍卫自己的主权。在《那道疤痕》中,牛老师推开二班的教室门,批评二班的“吵闹”,其实这就是越界。童老师以沉默的方式允许了他越界,将自己的空间让位给了别人。这不是“息事宁人”,内在的自己有一种恐惧和自卑,下意识地想要退缩,这是童老师的内在剧情在作祟。我看见童老师内心里住着一个敏感、胆怯,没有安全感的小孩。如何让内在的自己更结实一点?内在的成长是童老师要做的功课。当内在更自信,更有力量,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对越界者说“不”,而不是胆怯地去迎合,去解释,好像自己真的犯了错。解释清楚了,自己就不是“坏人”了吗?

    课题分离,尊重边界,也意味着尊重别人的边界,自己不越界。对冲撞流血事件的处理中,童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做事情的认真与负责,让我感受到她是一位非常用心的好老师。但是有一个问题,整个事件的处理中,童老师刻意回避了一个人,那就是身为一班班主任的牛老师。跨班级的家校沟通,童老师直接跳过了一班班主任,自己直接与一班的孩子和家长联系、沟通,然后自主处理完了整个事件,最后以通知的方式告诉牛老师,让一班撞人的孩子向二班被撞的孩子道歉,全程没有流露出商量的痕迹。有问题吗?当然有问题!两班之间发生的事情应该由两班班主任参与协商,一起解决。童老师有意避开牛老师,把牛老师课题范围内的事纳入了自己的范围,这就是非常明显的越界。对牛老师来说也意味明目张胆的侵犯,所以他才会说:“你不是自己挺有本事……我多么被动,你知道吗?……道歉是不可能的,各自管好各自的班。”两位老师之间矛盾也越演越烈。童老师为什么会刻意回避牛老师呢?是胆怯,是恐惧,还是反击?这需要童老师有自我反省的勇气,向内看见自己。牛老师成了童老师心里的一道坎,童老师内心里真正畏惧和过不去的是什么?或许牛老师刚好是童老师的一面镜子,通过他,童老师可以向内照见自己。

      三、看清真相,自我反省。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人和事,面对问题,我们往往习惯抱怨环境和命运,习惯归罪于他人,而不是自我反省。可是在李嘉诚身上我们看到一种非常强的自我反省的能力。面对问题,他首先思考的是自己错在哪里,找自己的漏洞,在错误中自我完善和提升。《那道疤痕》中,我几乎没有看到童老师的自我反省,是童老师身上没有需要自我反省的地方吗?

      垃圾扣分事件中,牛老师说;“垃圾是二班飘过来的,要扣就扣二班的分。”这句话其实包含着两种可能性:其一,牛老师说的实话。这个垃圾真的有可能是二班飘过去的,因为两个班挨得近,垃圾完全可能被风吹跑,而二班并不知情。其二,牛老师说的是假话,为了不让自己班扣分,推卸责任。正确处理垃圾扣分事件,首先应该抛开情绪的干扰,锁定自己的“课题”,反省一下垃圾是不是有可能真是从一班吹到二班去的?如果存在这种可能性,那就主动承担,主动化解,和孩子们商量一下有没有办法防范于未然,将班级卫生做得更彻底一些,让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对孩子们来说,这何尝不是一次在问题中学习的机会?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好的学习契机!其次,就算垃圾是一班的,二班被诬陷了。但这不应该是做错事的人自己的课题吗?借此机会告知孩子,看到校园里的垃圾,不管是哪个班的,顺手捡一下又何妨?是一班的垃圾,也帮一班捡一下,两个班的卫生都做得好好的,为校园环境出力,助人利己,岂不是两全其美?孩子的心胸更宽大,不斤斤计较个人班级的得失,班与班之间互助和谐,多好啊!记得我高中时,有一次课间,一个同学将空的矿泉水瓶子顺手扔在了教学楼下的空地上,这一幕恰巧被巡视校园的校长看见了,本以为那位同学会挨批评,结果校长二话没说直接走过去弯腰把瓶子捡起来,然后走向垃圾桶,将瓶子扔了进去。教学楼上众多围观的学生自发为校长鼓起掌来。校长的行为深深触动了我们。我想说,凡事不用揪着细枝末节去分对错,争输赢,用一种更大的胸怀与格局包纳对方的错,用善意和真诚去化解,内心平静开阔,路也越走越宽阔,但是首先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我的问题?我可以承担什么?

    遇事首先自我反省,你会看到之前被自己忽略的真相。

      楼道吵闹事件“牛老师那句“我们班还怎么学?”里有一个真相,那就是一班孩子此时并没有下课,他们还在教室里学习。虽然是课间,但是此时人家班级还没有下课,吵闹的确应该适可而止,而且还是在人家班级门口。当发现了这个真相,也可以将其转化成孩子们的一个学习契机。自己开心地跑闹没有问题,但是要考虑具体的环境,要尊重他人的感受。自己打闹的时候,想一下,我的行为是否影响到他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学会尊重他人,尤其是在别人的班级区域,这也是尊重班与班的边界。

    学生对童老师说一班是年级最好的班,二班是年级最差的班,牛老师说二班学生都是笨蛋,不让他们班孩子和二班孩子玩。如何反省?这里边依然有真相啊!真相就是:一班的确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正视自己的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既然是“笨蛋”,那就深究孩子们“笨”在哪里?“笨”的根源?可以如何改进?从哪个地方入手?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和途径?而不是沉浸在被歧视,被羞辱的情绪里,忍辱负重去争一口气。

    学会自我反省,才能解开内心的拥堵,在困难中踏出一条路来。学会自我反省,成长才会真的降临。

    概括一下童老师的问题:情绪掌舵,看不清真相,本能出击。怎么办呢?情绪自控,看到真相,课题分离,自我反省。丰子恺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都可成长,心小了所有的小事都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童老师问:是“回击”还是“做自己就好”?我的回答是:看向你的内心。如果内心不堵,何须反击?如果拥堵得厉害,无论是反击还是忍耐,都是添堵,又如何能做好自己?所以重要的是扩宽心的容量,心宽了,路其实也平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宽了,路自然也平了——《那道疤痕》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