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子到产品:产品经理价值观与方法论-需求管理3

需求分为几个阶段:获取需求阶段、讨论和设计阶段、待开发阶段、开发阶段、复盘阶段

本章节着重讲讲开发阶段、复盘阶段。

开发阶段

开发需求的次序,未必完全按照需求池里的需求优先级进行。

按照工作量确认了本次迭代的需求,提交开发之后,要关闭本次迭代的需求。也就是说,原则上本次迭代不再加入新的需求。

在开发中,“扯皮”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三种:需求太多,没按时做完;需求有改动,导致了额外工作量,引起开发人员的不满;有新的紧急需求,导致发布延期。导致出现这三种问题的原因如下:

1.产品方案不完整

方案不完整往往是没有考虑全面。这个跟需求管理本身没关系,就是在出方案的过程中看能不能把事情想全。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实际开发的时候技术人员才发现某个逻辑没想通。再喊产品经理来一起讨论的时候,大家才发现需要加一些功能才能完善逻辑。最终结果就是周六加了个班,大家都很不开心。

解决方案:

分析需求时,先梳理逻辑再出方案。能画流程图的画流程图,能画逻辑图的画逻辑图,能画脑图的画脑图,穷举整体的逻辑。

讨论方案时,所有产品经理参与小组讨论,一起提出疑惑,发现问题。

在做可行性评审时,技术人员要尽可能从逻辑角度提出质疑,多发现问题。之后再出问题,会回溯原因。如果是前两个环节出的问题,那就是产品经理的责任;如果问题出在产品经理并不熟悉的技术逻辑,那就是在可行性评审中技术同事的责任。

2.需求方的主观改动

这种情况基本上是需求方或者产品经理的问题,他们在提交方案前没有完全想清楚。

有一种情况是需求方跟产品经理对接时出了问题。表述有误并且方案没有跟他们核对清楚,结果产品功能上线后,才发现并没有解决问题。

解决建议:

要在需求(比如具体方案、时间点)发生变化时,跟需求方同步。让他们知道我们的情况,也获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3.无法预测的客观原因

无法预测的情况导致需求的变动引起一些问题,是客观上唯一能够接受的原因,不需要有谁承担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产品经理最重要的是安抚技术的同事,尤其是跟他们解释清楚背景和详细的原因,不要让他们误以为是产品和其他部门的同事办事不力造成的。

复盘阶段

需求从获取到上线走完生命周期之后,还要有一个很重要的复盘阶段,尤其是在需求管理出过故障和问题的时候。

负责任的团队都会有复盘的机制,主要是防止问题再次发生。解决问题很简单,完全规避下次再出问题则很难。要清楚之前出现问题的所有逻辑和流程,再去看在哪些环节可以做些什么,以防止问题再次出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点子到产品:产品经理价值观与方法论-需求管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