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3思考:知识付费的优点与缺点,如何取长补短?

昨天是星期六
由于年前同事调休了,这个周末上班。
所以我也跟着上班了。

早上我也写了一下日记,因为事情多,时间紧,就没有写完整。
昨天早上我们整理了API发票小程序的时间规划,发给客户,客户确认了。
下午的时候,老彭(我们的CTO)帮忙组建了一支小团队,可以做API发票小程序的项目了。
接下来我们就跟进了思维导图和产品原型图。

傍晚时,我给辉阳梳理了一遍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相关人的工作事项。

晚上,陪伴着家人去奋斗者广场玩了一会。那里建设的非常的好,对小朋友有强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首次过去的小朋友。

我遇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线上一些付费的课程,内容太多记不住。回头想复习的时候,他还需要按年付费。
花了一千多,购买了一年的课程。好不容易看完了一遍,发现时间过去了。
当我想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都不要重复的支付费用。这个不像我们上课时候的书本课本。只需要支付一次,就可以不断的学习。

我购买了很多课程都是这样的。这有一个大问题,就是我购买的时候,非常担心。我花了钱,买不到所有权,只能买得到临时使用权。
体验很差。直接导致了,我不想在支付线上课程的费用。
另一方面,也会激发我对每一次的在线课程的学习记录习惯。
事无巨细的摘录下来。
他们讲的商业知识都非常好,就是我们很难记得住,用得上。
因为记不住,所以到用的时候就用不上。
因为用不上,所以就记不住。

另一方面,由于知识付费平台的商业性质,他会营造稀缺氛围,让你注意力都集中到新的内容上面,而不是让你真正的去理解吸收和转化为个人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是全职的学习。而是在处理工作、处理生活问题的同时,我们抽出时间精力来学习的。这个时候,本身时间精力就是欠缺的。
那么如何才能在时间和精力不充足的情况下,更好的学会,并转化为能力呢?

刻意训练才能成为能力。
刻意训练是有前提条件的:
1、需要有科学方法、
2、需要有时间精力、
3、需要有不断重复、
4、需要有专业的教练刻意的观察并给出合适的反馈。

在一些线上平台的学习,我们仅能从其中获得第一点,科学的方法。
事实上,后面的234点都很难获得。
例如第四条,很多知识付费平台会要求,给更多的钱就能获得专业教练的指导。
我想说的是,专业的教练需要全职才行。他们的知识付费,是很难做到全职的。因为他们的全职只是收入渠道之一,不能付诸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他们还需要不断的从一开始的知识诱惑中,源源不断的获得学员,然后一步一步的转化为,做教练基本的高级付费。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即使是最高级的个人教练基本的,也不会是一对一的刻意训练。而是一对几十的这种程度。
设想一下,我的精力分开了三种业务,在第三种业务里面又分为30份。那么每一份到底还能剩下多少?

假设我花了2万元,就为了购买某个人的90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真的那么划算吗?
如果是这样,我是否可以请一名助手,然后自己做计划,让助手帮助我记录,然后我自己对自己可以训练呢?
师傅领入门,修行靠个人。

所以我们真正需要是师傅带领我们进入某一个领域的基础训练,基础思考。
后续的刻意练习,形成能力,更多的是依赖于个人的不断重复训练,不断的调试,不断的改进才行。
这个时候,盲目的继续支付大量的金钱,不是最正确的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情况的变化,前提条件的变化。
我们一开始什么都不懂的时候,一定是需要师傅的,需要师傅领入门。前提是,我们一开始什么都不懂。
变化的是,当我们掌握了科学方法,掌握了基础知识,需要刻意练习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不断的重复、不断的付出时间和精力、需要专业教练更全心全意的针对个人给出合适的反馈,注意是每一次的练习都给出合适的反馈。

根据我在某课程学习的经历,他们宣称的做作业的训练方式。到一定量级的时候,对作业其实也变成标准化答复了,根本谈不上针对性的给出合适的反馈。也就是失去了刻意练习的内涵。
如果失去了刻意练习的234条,那么知识付费平台的真正的价值并没有特别高了。
我们只需要拿到科学方法论即可,后期的刻意练习,都是我们自己搞了。

有一些人没有看过《学会提问》这本书,没有掌握批判性思维。
于是教条主义十分明显,老师说啥就是啥,也不知道规律的适用条件。
规律是没有问题的,最关键的是要注意适用条件。

另外,兼听则明。
我们常常会偏听一家之言,从而盲目崇拜。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2-13思考:知识付费的优点与缺点,如何取长补短?)